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史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貞白的《白鹿洞》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王贞白 《白鹿洞》 人物史略 白鹿洞书院 历史

    九江 閔正國唐代詩人王貞白寫了一首題爲《白鹿洞》的詩,詩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這是一首歷代白鹿洞書院院志都失載的詩,也是一首流傳廣遠的著名的惜時詩。王貞白,字有道,江西信州永豐(今上饒地區)人,生卒年不詳。唐代乾寧二年(八九五年)時中進士。七年之後,詔翰林學士陸扆(昭宗時宰相)于內殿覆試,王貞白中選,才授校書郎之職。故其詩友鄭谷有詩云:「殿前新進士,闕下校書郎。」他曾與詩友羅隱、方千、貫休詩歌酬唱,結爲至...

  • 文章雩都碩果僅存的易烈相先生行誼述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鍾岳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易烈相 人物史略 教育经历 家世 治事治学

    雩都 鍾岳筆者少年時與卓老四兄易烈剛先生較熟,在汴粱時大興世伯常與先父過從來往,我和丁性初先生、楊希聖、楊景福二兄都承大興世伯之指示逃抵港島,時卓老正是壯年,任難民營第四區區長,是否大興世伯有無專函關照,迄未有機會與卓老談問,當時雩都在難民營何止數百人,卓老惟獨關注我特別深,塡補我在區所任幹事,惟僅一張飯票,不足我年輕人食飽,服勤月餘辭別到上水去割草度日,但卓老惟獨對我之拔擢與愛護,永誌難忘。來台後,旅次軍中常在外島,各爲生活忙碌,也少請益,自雩都同鄕會...

  • 文章白鹿洞的第一位状元——伍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白鹿洞书院 状元 伍桥 人物史略 庐山国学

    九江 閔正國伍喬,廬江郡潯陽(今九江巿)人,南唐(公元九四〇年後)時,他入廬山國學,在白鹿洞讀書。伍喬少有大志,曾「以淮右無出己右者,遂渡江。」來到白鹿洞求學。他「性嗜學,後苦節自奮,力功於詩。」不僅於此,他還精於《易經》,學問精微。他後入金陵舉進士第一,是白鹿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仕至考功員外郎。據傳及試《畫八卦賦》、《霽後望鐘山說》時,按慣例,凡中選者,主考必請他升堂飮酒。當時有個考生叫宋貞觀的先交卷,另一考生張洎緊隨其後。主考看中了張洎的卷子,請宋貞...

  • 文章朱熹與白鹿洞書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盧怡吟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朱熹 白鹿洞书院 科举制 人物史略 教学育人

    朱熹生於一一三〇年、卒於一二〇〇年,字元晦,號晦庵、紫陽,江西婺源人。爲南宋集理學之大成的學者。自幼好學、聰明伶俐、一生從事敎育五十多年,中國傑出的敎育家。朱熹的成就不僅表現在學術上,更重要的是—「重視治敎之功」,他認爲敎育的目的乃是—「明人倫」,以實現儒家的政治倫理主張。他說:「聖賢敎人,只是要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學者,學此而已。若不讀書、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能齊家、治國。」因此,朱熹每到一地,或講學於書院,或修建書院,或爲之...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