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分布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鄭縣回民概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6期  作者:鄭道明 出版时间:1974-06-25
    关键字: 回族 礼拜寺 宗教 经济贸易 人口分布

    鄭縣位於黃河之南大平原上,爲隴海平漢兩路交點,交通地位的重要在今日已過於開封洛陽。人口約一萬餘,囘民佔有九分之一。外來的囘民人口,佔本縣囘民總數六分之一。這些囘民差不多,都是做小生意度日,他們的生活有時不免是很困難的。然囘民中之稍有資產者,和一般熱心宗敎的人,不惜重資,在此建築禮拜寺,從事其他囘敎之宗敎事業者,也頗有可觀。鄭縣的禮拜寺,共有八座,其中附有女寺者三座。今分述於後:㈠城內禮拜寺:此寺年代最古,大槪是建於明朝。寺內有南北二講堂,敎長室、海立凡室...

  • 文章家在梅江程水東——隆文鄕素描——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士璉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隆文乡 人口分布 族群分布 民俗物产 水利交通

    隆文鄕,舊名龍牙,位於梅城的東北,距城有九十里,是梅縣三十六堡下六堡之一。東鄰堯唐桃源,北接松源,西爲蕉嶺的高思大地,南方係松口,西南則爲嵩山。牠的形勢,小黃沙河貫串全鄕,在平正墟的大座人形山石壁下(阿鵲橋,又名天成橋)最小,因此形成上村大、下村小,人稱倒水葫蘆。小黃沙河經五星橋流入松口梅敎出黃沙入梅江。宋湘(芷灣)的黃沙黃犬吠黃昏(上聯爲白渡白鷄啼白晝)絕句,卽得靈感於此。社區小黃沙河,由泮溪流入上村,因此又將上村分爲東西兩岸,東岸的社區,北自蘇田坪起...

  • 文章兩漢人物的地理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忠棟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两汉人口分布 汉代士人 教育制度 人口迁移

    春秋時代,吳楚兩國幾度北上爭霸,都沒有成功,部份原因是因爲南方缺乏人才。戰國時期,秦國最後統一六國,得東方人才的幫助很大。秦孝公時代的商鞅,秦王政時代的呂不韋和李斯,都是東方人。兩漢繼春秋戰國之後,人才的分佈仍是北方多於南方,東方重於西方。這裏所謂東方和西方,是以太行山和函谷關爲界。所謂北方和南方,是以秦嶺、淮陽山脈和淮河這段中國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線爲界。太行山和函谷關以東,淮陽山脈和淮河以北,古稱關東,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人文薈萃之區,人口最多,物產最富,...

  • 文章富陽縣況槪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9期  作者:陸錫麟 出版时间:1980-09-06
    关键字: 富阳概况 人口分布 行政区划 风土人情

    两县,南方为埔江、桐庐两县,西方为临安、新登两县,县城距杭州市约七〇华里。全县面积一、一五四.五五方公里(浙江月刊一一六期四三页载),占全省面积百分之一.一二,约占全国面积万分之一强,比两个台湾还大。肆、人口分布抗战时期统计约二〇万人,分布于各鄕鎭村里,迎薰鎭、场口鎭、大源鎭、龙门鄕、庆护鄕、靑云鄕等人口较多而密集,偏僻鄕村人口较少;另较小村落住一、二户,较大者如龙门环山有一千数百户而设鄕,此系地理环境、宗族观念等因素所形成。伍、行政区域本邑隶属于浙江省

  • 文章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的社會變遷及其限制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張朋園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云贵地区 少数民族 社会变迁 民族源流 人口分布 民族习俗

    域进入云南、广西、贵州,今日之傣族、壮族、布依族即是。百濮即古之西南夷,久居云贵,今之布朗、佤、崩龙等族即是。苗瑶早先是江西、湖南的原住民,说他们是百越的一支亦未尝不可。他们在秦汉以后,开始向云贵移居,近代大量进入。综合言之,越濮是中国东南的两个主要民族;近海岸的为越族,远海岸的为濮族;濮人山居,越人近水。加上氐羌民族,以滇池及洱海为中心,发展出今日多民族的状况。(见表二—一)表2-1 云贵少数民族源流示意除了上述三大族系之外,云贵尚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更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