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信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與學衡編者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0期  作者:龐俊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学衡编者 学术 书信

    六月中。移居少城。人事牽帥。書問久絕。前後承賜書件。及學衡各期。均已收到。久而不懈斯誠志士之用心。有始有卒者已。(下走)居後治之國。讀違衆之書。每尋雜報。睹南北學校事狀。常使人於邑不樂。風會所趨。將非少數耿介之士所能爲力。猶復舌焦敝之勞。諸君之志。其使人悲也。閒嘗思之。學術之壞。其始無過二三馳說者歆心於俄頃之聞譽。務爲奇觚不恆之說。趣以驚動庸俗耳目已爾。而其遷流所極。有不勝其偏且蔽者。遂令四方承學之士。人人自聖。中風狂走。往而不返。乃知盜名不如盜貨。孫卿...

  • 文章家鄕尙未發現非典病例 希望在台鄕親合家平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6期  出版时间:2003-06-15
    关键字: 非典 书信 慰问 乡情

    尊敬的陸觀沂理事長及各位鄕親:五月的神州大地,風和日麗,春意盎然,由于非典病魔的肆虐,給明媚的春光投下了陰影。入春以來,SARS病毒驟然降臨,海峽兩岸都未能倖免。雖然我們也隨時有被侵蝕的可能,但我們更關心的是臺灣疫情的發展,更惦念的是在臺鄕親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連日來,當我們從媒體上獲悉:臺灣疫情日趨嚴重,并呈蔓延之勢時,一種從未有過的揪心和不安時時襲來。此時此刻,我們雖然不能親近,但我們心卻貼的更緊,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定。我們眞誠地祝願所有在臺鄕親合家平安...

  • 文章梁啓超與夏曾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94-02-05
    关键字: 梁启超 夏曾佑 往来书信 先贤行谊

    近因假日有暇整理先祖妣梁太君遺篋,見有梁啟超任公與夏曾佑碎佛二位各一函,細讀之彼此互有關連,且信距今將有百年(一八九四)歷史矣,再讀丁文江先生撰《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及吳天任先生之《民國梁任公先生啟超年譜》二書中均無此函記載,可補其闕遺,唯函中字跡潦草,又乏發信之時日,今以釋文注解,並按信中內容推測書函年月,一併刊出,以供同好共覽之:梁氏名聞天下,其字卓如,號任公,筆名衆多。廣東新會人。其人其事,世人皆知,恕不再贅。甲、梁任公啟超函(附原函影本)夫子...

  • 文章江蘇省豐縣中學感謝旅臺同鄉贈書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丰县中学 高本钊 台湾校友捐赠 致谢书信

    感謝信高本釗先生暨諸同鄉:您們好!寄來的書均已收到,經清點共三〇〇餘種(冊),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文學、藝術、社會學、外語、計算機、宗教等諸方面,十分豐富,不少書籍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値,我校已在每本書扉頁打上「台灣校友捐贈」字樣,并登記造冊、編目,在教師圖書室和學生圖書室專門列架陳列借閱。造福鄉梓,捐資助學,功德無量,台灣同鄉對我校的幫助我們謹表示衷心感謝。我校已於二〇〇〇年四月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省級驗收,明年將參加國家級驗收。我們將努力奮鬥,不辜負...

  • 文章國學泰斗故鄉長 李公鴻緒專欄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李鸿绪 国学泰斗 成惕轩 往来书信

    靜園全集序題聯

  • 文章致姪孫益勝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书信 《古文观止》 古文评述 版本说明

    修水 涂浩瀾我們是世代的農家子弟,除有世代相傳的老舊農具以外,別無長物。至於所謂「文房四寶」,更是與我們上代無緣。自我起汝是第三代受專科以上教育者。我在家鄕時鑒於家中無書本可讀之苦,同時感覺讀書人沒有書本讀,也就等於農人沒有自己的田可種是同樣的難過。所以我曾省吃儉用積一點錢寄汝買書,成立一個我們發源於仰山腦上的山中,而名曰「仰山圖書室」。藉此可收「飮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之古訓。汝來信說:「修水縣城書店,尙無古籍書本出售,擬往南昌九江等地選購秦、漢、唐、...

  • 文章白头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郭牧并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两岸互通 亲友电话 书信往返 怀旧抒感

    白头吟郭牧并表姊黄菊梅女士,失却联系迄已六十年以上,客岁突接伊自江西新淦老家来电话,得获交通,互诉衷曲,疑若隔世,儿时玩伴,老年续复交通,自是喜出望外,人生快事。菊姐年八十有七,长笔者一岁,学有专长,从事师范教育有年。从寄来照片观之,虽老态却鲜龙钟,电话中声宏气足,口气伶俐,耄耄矍铄,难能可贵,且健谈健笔,书信往返,均长篇报导其多年际遇往事颠沛坎坷,暨旅游风光,巨细靡遗,读之令人向往折服,其文采风韵,现存故旧友好中,尚无人能出其右,更非老弱多病如笔者所能

  • 文章留俄書簡(三)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粟耀儀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留学书信 学习经历 国外见闻 思乡

    編者按:本會粟明德理事長的次女粟耀儀,十八歲從臺北一女中畢業後,先以高分考上政治大學國貿系,入學前到俄國莫斯科大學就讀兩年。留學莫大時給父母、弟弟的來信,很有意思,可供參考。我們特摘要發表一部分。

  • 文章張小娟報喜的一封信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0期  作者:張小娟 出版时间:2005-10-10
    关键字: 书信报喜 两岸交流 毕业离校

    編按:本會鄧副理事長於十三年前(一九九一)在返鄉回程經過荔浦,因一場小車禍認識、而後認作義女培植,當時是小學五年級生的細娃兒張小娟,已婷婷玉立。今年暑假畢業於廣西大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院」觀光管理系。這封信是張小娟於畢業離校前夕,來信向鄧副理事長報告完成學業,同時順利找到工作崗位的喜訊,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片赤子的感念之情。經鄧副理事同意在文獻刊出,讓讀者也分享張小娟這份喜悦與溫馨。

  • 文章庭训长新

    来源期刊:《浦東》 第26期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怀念父亲 子女教育 父亲书信

    最不幸的,是二弟和七弟,都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以罹患伤寒症而不治逝世。父亲的伤痛,可以想见。我们兄妹五个,除了四五两弟外,都在大学毕业以后,高飞远走。母亲因为舍不得自己辛勤建造起来的故居,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鄕下,更使父亲晚年的生活,充满了孤寂。民国三十五春天,我离沪来台。内子、舍妺和诸儿也先后同来。当时沪台间常有书信往返。父亲虽年仅五十余,但双目已渐渐失去视力,在附近任家敎。他写信来说:「术者谓余难逾六十,恐不复能见汝等耳」。我们正想返里省亲,以相慰藉,而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