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乞巧节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祈巧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2、23期  作者:韋志武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祈巧,或稱乞巧,顧名思義,乃是祈求手藝的靈巧,屬於婦女集會玩樂之一,流行於陝西省關中一帶民間。農曆七月初七,爲祈巧節,以長大了的姑娘們爲主。年輕媳婦襄贊,集一大羣婦女,要忙一個整天,裝飾一位巧娘娘,母親領着女兒,向之跪拜。用麥楷紮成人形四肢,兩個長柄木朽,口對口相扣作頭,黑帕、黑線綰成頭髮,套穿花衣花褲,紅錦裙子,脚也裹成三寸金蓮,粉紙糊臉,描成柳眉鳳眼,坐在高背太師椅上,成了一位端莊典雅的巧娘娘。舊時的家庭,母親對女兒,像是一本百科全書,養女兒成人,免...

  • 文章七夕話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宏仁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七夕 乞巧节 历史

    农历的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传说是牛郞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传统性的许多节日之中,它是最富有「罗曼蒂克」气氛的。在古老民歌「诗经」的「小雅」「大东篇」中,提到「织女」「牛郞」等名词,这年代是早在公元前的一千一百多年。传说的织女,乃是天帝的孙女,住在天河的东边,她非常勤劳的纺织。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天帝看她寂寞,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郞,结婚以后,小夫妻的感情很好可是每天谈情说爱,牛郞忘记了耕田,织女也懒于织布,双双荒废

  • 文章臺灣的「七夕」習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7期  作者:君實 出版时间:1988-08-01
    关键字: 七夕 七星娘娘 乞巧节 乡土风俗

    農曆七月七日爲「七夕」,俗以爲七娘媽誕辰,稱「七娘媽生」;又俗以七月爲「巧月」,七夕又名「巧節」。相傳是夕牛郞織女一年一次相會。七娘媽爲兒童之守護神。民間信仰此神,乃以爲十六歲以下兒童,均受七娘媽之庇護;卽於兒童週歲前後,往寺廟祈願七娘媽,或註生娘娘、觀音媽、媽祖等,請神加護,而以古錢或銀牌、鎖牌,串紅絨線爲絭,懸於兒童頸上。至成年,則於「七娘媽生」此日「脫絭」,往寺廟供拜麵線、粽類,答謝多年來的加護。是日,家家戶戶爲祈求子女長大,祭拜七娘媽,於黃昏在門...

  • 文章七夕漫談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七夕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神话传说 历史

    一農曆七月七日,稱爲七夕,在我國歲時節令上,屬七巧節,七月也稱巧月,在民俗文化上,也別具風格。據久遠流傳的民間故事,説是夕爲天上牽牛織女兩星,一年一度在天河鵲橋上相會歡聚。舊時民間女子們喜歡在月下對牛女雙星做乞巧活動,在庭中擺設香案,陳列生花瓜果香粉針線等物,告祭牛織仙侶,表達其樸素的心靈,祝福雙星仙侶的幸福,並向其乞巧,冀求自己針藝精巧、智慧高、容貌姣好,請雙星玉成她的願望。每每當場對月穿針線,如得穿進,則竊竊自喜,認爲針繡藝巧的佳兆。乞巧活動的玩意兒...

  • 文章故鄕憶往陰曆七月的習俗種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期  作者:陳平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阴历七月 无锡民俗 大老爷灯笼 张巡 乞巧节

    表示个人的忠烈,对唐室中兴的供献,实在不小。)这盏大老爷灯笼上面,有用红色书写上「驱瘟逐疫」,「收灾降福」,「旻天大帝」,「风调雨顺」「田蚕茂盛」,「五谷丰登」等的句子。故鄕不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张巡是一位有正气的千古奇忠,悬挂大老爷灯不但是纪念他,据说实有鎭压邪魔的力量。初七日「乞巧节」,晚上家家户户在大门口设有香案,供以鲜菓,大家坐在庭前或场上看牵牛织女星,同时乘乘凉,对儿童们讲讲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旧时还有女孩子们做「乞巧」的游戏,她们捉一只蜘蛛盖在盒中

  • 文章泛談「七夕」與「中元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乞巧节 七夕鹊桥 七夕的民间谚语 中元祭祀的民间习俗 祭祖先 东京梦笔录

    今年農曆閏七月,不但有雙中元的佳節,同樣是有雙七夕的美景;我們旅臺人士,久別鄕關,却有每逢佳節倍思鄕的感歎!更何況一年中有同樣的雙重佳節。因此,我草就此文爲浙江月刋來凑個熱閙。不過,我國各地之歲時節物,依據禆史紀載,實大同而小異。祇以昔日吳越接壤,(今之蘇杭)風土習俗,更較相同。當否,尙冀風俗通專家鄕長,不吝指正!一、七夕良宵的意義七夕,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美景良宵,嘗讀唐、詩人杜牧詠七夕云:「銀燭秋光冷畫屛,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凉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