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日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 國父「人能盡其才」論敎育改進之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韓廷一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教育 《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对比

    高压政治的产物,因为「不入考场便入训场」),竞相钻入故纸堆中讨生活;于是讲文治而轻武功,谈心性而远现实,舍人事而取考据。二、富强之本端在敎育光緖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月,朝鲜农民暴动,以「除暴救民」为口号,揭橥「斥倭洋倡正义」,展开有组织大规模之反抗运动,农民、儒生、地方官吏多参与其事,是为「东学党之乱」—亦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时,孙中山先生正在宁静的翠亨村撰述「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二月,他将广州东西药局的医务委托尹文楷医师,事务委托陈少白[2

  • 文章清朝外交家中的書畫名家何如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郭而康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何如璋 人物事略 书画作品 中日外交 中日友好关系

    何如璋,字子峨(一八三八至一八九一),大埔县湖寮鎭双坑村人。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中举,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为翰林院侍讲学土,并授为我国首任日本公使,时年三十七岁。何如璋出使日本不辱使命,不负国人期望,是「一位满怀爱国热忱的正直官员,一位在外交方面很有战略眼光的驻日公使,一位开明、进步、努力学习世界先进事物的新型士大夫。」(孙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俞政语)但其以丹青传情,翰墨联谊,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事实却

  • 文章留日雜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7期  作者:羅黨興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日本留学 对日印象 中日关系

    有垂头丧气的日子,亦有许多慷慨激昂的日子。由为人之子到为人之父,再到为人之师,这是一段遥远的路。我读硏究所的专攻是哲学。博士毕业后曾为了返国服务或留在日本工作而犹豫不决。正巧当时亚东关系协会东京办事处(按:我国与日本断交后,为继续维持双方之各种交流,乃互设一办事处。我方称之亚东关系协会,日方则称之中日交流协会。)文化组有一机会,蒙长官厚爱,引介我前往工作,直至去(一九八八)年七月卅一日止,整整六年。在进入亚东的第二年,我亦奉准在日本的拓殖大学等校敎授中文与哲学

  • 文章大革命家 開國元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中日外交 日本博览会 秦毓鎏 杨笃生 台湾

    鄕先賢秦效魯革命事略原文,已於上期刊完。其附錄三篇,除已刊出一篇外,其餘兩篇,亦於本期刊完。又已故黨國元老馮自由先生所著之革命逸史第一集內秦毓鎏侯保三等抗議日本大阪博覽會侮辱中國事件,較前刊事略所述者,更爲詳盡,特爲錄刊,以供參考! ——編者不阿謹識

  • 文章抗戰史績與以德報怨仁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朱嗣立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以德报怨”碑

    前言前些时候,日本文部省在其小学敎科书上,窜改侵华史实,借口为保护侨民在华用兵称为「进出」。查日寇侵略我国,称兵数百次,攻夺数十省,杀人千百万,其罪行罄竹难书,焉能以「进出」二字轻轻抹煞!懔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又吿显现,愤慨之余,想起中日关系及先总统 蒋公领导抗战一幕幕史实,因写本文以抒郁闷。蒋公对日寇处心积虑,欲亡我中华,早就洞烛其奸,体验最深。从革命军北伐起至「七七」抗战前夕,这十余年间,政府因受国内各种现实条件限制,不得不忍辱负重,对日一再容让。例如

  • 文章楊守敬與日本訪書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黃得時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杨守敬 《日本访书志》 中日学术交流 文化交流

    主編先生筆者兒時,住宜都城外豐樂鄉「張家老屋」舊宅,時有鄉賢楊惺吾先生第五、第七兩孫,賃此同住,得有機緣側聞先生生平遺事,窺覽先生蒐集金石、字軸、書墨諸物。其後數年,伯父張世正公且曾請其展示所藏漢代以下古物,舅父劉道生公並以其家藏先生所著「歷代沿革輿地考」巨册見示,惜年幼識淺,在寶山而不自覺也。後在四川開縣文物展覽會上,偶覽文房四寶、書法條軸中,以「宜都楊惺吾」署藏最多。五十二年道經日本,訪問東京博物館内,嘗一覽鄉賢所遺諸物,璀瑰雜陳,於是肅然景佩。讀中...

  • 文章日皇應向全體中國人民道歉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日本天皇访问 中日互惠 要求道歉

    日皇明仁夫妇定今日抵达中国大陆访问五天。对中日两国而言,这都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因为中日两国虽然一衣带水,但明仁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日皇。因此无论从中日关系纵切面的历史角度观察,或从国际政治权力互动的横切面分析,明仁的中国之行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千百年来,中日之间的历史牵连从未间断,各种恩怨纠结也史不绝书。当日本人在菊花与剑的双重性格之间徬徘矛盾之际,中国人也对日本民族的爱憎之间有过痛苦挣扎。我们固然对日本人的敬业精神、经济成就,与科技发展

  • 文章壯士不忘在溝壑·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戰勝利五十七週年之回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处决战犯 从军报国 六三复员节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族,地理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拥有两千年的关系。日本的文物、律令,制度及宗教文化,大多来自中国。西历四世纪末,汉高祖的子孙王仁,由百济到应神天皇时代的日本,曾移去「论语」十卷,及千字文等书,这是中国文字传至日本之始。西历五七四年—六二二年,日本的圣德太子曾派遣小野妹子前来中国,办理邦交事宜,曾引进佛教到日本,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均系来自中国的草书体和经文的省写。而日本人今所著的和服,就是当时中国的唐服。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 文章抗戰前中日間成都事件經過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3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成都事件 经过 邦交谈判

    对日抗战发生前一年,即民国二十五年,中日关系,已达极度紧张阶段。此时中国政府,虽竭尽诚意,与日方折冲,企图调整邦交,「为和平之最大努力」,而日本军阀政府得寸进尺,各地中日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其中较为重大者,为是年八月之成都事件。一时情形紧张,日方竟欲利用机会,作为进一步压迫我政府之借口。经多方交涉,幸获于同年十二月解决。原自本年六七月间,日本决定在成都强设总领事舘,并派定岩井英一为总领事。消息传到四川后,已引起川中民众的莫大反感。同时,我国外交部亦通知

  • 文章劉行道及其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刘行道 中日甲午战争 教育事业

    行道小传氏名行道,字士志,别字臻馗,四川达县人。少而敏悟,年十二,补诸生。会巴县潘淸荫来为达县训导。淸荫夙嗜宋儒,以同治十二年癸酉鄕试中试,出南皮张之洞门下,更治汉儒之学,为时名儒。氏因从问学,不数岁尽通其说,光緖十九年癸已,擧于鄕,自是三上礼部,皆不遇,遂绝意科擧。方氏之初试礼部也,値中日甲午战役后,丧师失地,中外惶然,士之集试礼部者,上书请求变法图强,氏由是励志新学,究心时务,每为文章,指陈得失,若有深忧者。后得其鄕先贤李长祥天问阁集,长祥盖从张煌言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