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子學院在非洲桃李芳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宋盈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非洲 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场所;马里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开办了浙江图书展,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组织曾留学中国的马里学生探讨中国的发展之路;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和卢旺达的基加利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分别成立了汉语合唱队。上个月,中国驻卢旺达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月」系列活动,基加利孔子学院的学生还用汉语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上演了「艳惊四座」的一幕。在学术方面,南非知名的斯坦陵布什大学还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在非洲本土开展专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探讨。作为南非第一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当永垂靑史。仅此二十七日间,犹随时为诸弟子讲解新经,释诸疑难,无一日安暇,眞是千古之楷模也。古人所谓,「武士当死于战场,学者当死于讲座』。自古及今,中外学者,献身学界弘法利物,未有如吾奘师者也。㈢玄奘三藏与中国文化一、大唐天子之礼遇佛敎虽非国敎,但影响于我国政敎特深,其于大唐天子渊源颇深。历代以来,凡政敎合一,则国家兴隆,政敎分裂,甚至以政治势力排斥佛敎者,其结果则多归于失败,历史上不乏其例,若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莫不亲身受其恶果,备尝惨败之敎训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理性 思想传承

    理性也,以为「此天之所与我者」,人生意义之价値在焉;外是而求之,无有也已!不此求之,爰择于禽兽?舍是无学问;舍是无教育。乃至政治,亦不能外此。故纳国家于伦理,合法律于道德,而以教化代政治。自周孔以来数千年,中国文化趋重在此,几集全力以倾注之。即在儒家领导之下,二千余年间中国养成一种社会风尙或民族精神,除最近数十年因时代之大变乱而寖寖澌灭,今已不易见得外,过去中国人之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胥赖于此。此种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二端:一为个体向上之心强,一为群体

  • 文章由中文之美談燈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8期  作者:丁也白 出版时间:2007-08-1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中文 灯谜

    生而有幸,幸而生在中國,讓我有充分機會來欣賞中國文字之美。首先,中文每字都只佔一個同樣大小的方塊(Block),每字只讀一個音節(Syllable),都是單音,不像外文的字型可以長短不一,讀音可能有兩個以上的音節,故在字型與讀音方面,中文都比洋文單純。其次,中文的名詞沒有少數多數之分,也沒有主格受格所有格之分,動詞不因時態而產生變化也沒有第三人稱的不同,冠詞更不會有性別區分(如德文),所有八大詞類都不會因使用的場合不同而使其本身(如字長)發生變化,除非晚近跟著外文杜...

  • 文章鳳凰來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王爾敏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凤凰 民族起源 传说 图腾 中国文化

    「鳳凰來儀」一詞,出於尙書最早的篇章:皐陶謨。這是中國最古的成書流傳到後世。可知中國古代對於鳳凰的寵視。近代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在殷商之世有祭祀鳳鳥的記載,並把鳳鳥當做上帝的使者。其一:「于帝史鳳,二犬」另一:「甲戌,貞其寧鳳。三羊、三犬、三豕。」這種祭祀,直把鳳鳥當作天使神鳥。從這種有力旁證,顯見說文所稱:「鳳,神鳥也。」實有極古老的傳承淵源。經過近代學者嚴肅的思考硏究,使我們對於鳳鳥的認識擴大了眼界,也更增強了興趣。原來這是關係到中國古代民族成長與族羣...

  • 文章正視歷史·胸懷中國(完)——告別七十五年教學生涯的一堂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6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史学 文学 屈原 中国文化

    诸位不要认为我是硏究史学的,可以不管经学文学。没有一中国史学家可以不通经学文学。也没有一中国史学文学家,当不起中国文化大统为四民之首的士的身分的。西洋文学家就是文学家,史学家就是史学家,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此为专家之学。他们没有中国人之所谓士,所谓通儒。我在此讲学快近二十年,主要宗旨即在力矫此弊。今天趁端节来临,再发此言。如宋玉,大家知道是当年屈原的学生,但司马迁史记宋玉轮不到,却把贾生直接屈原。这种史学,不仅敍通文学,还要直究人生,品其人,乃可衡其文。论

  • 文章錢穆先生紀念館講演學術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3期  出版时间:1997-07-20
    关键字: 钱穆纪念馆 学术 演讲 中国文化

    下午2:30)主讲人讲题8月9日 陈文豪 秦汉简帛的发现与史料价值9月13日 郭伯佾 书法艺术欣赏举隅10月18日 林丽月 传统中国社会的「禁奢」与「反禁奢」11月8日 李东华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转变期12月13日 刘静贞 正位于内?宋代女性的生活空间时间: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下午2∶30地点:钱穆先生纪念馆馆址:台北市临溪路72号(东吴学音乐馆斜对面)电话:8837l22

  • 文章關學宗師張横渠先生的四語教闡微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张横渠 横渠四句教 阐微 中国文化道统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係中正大學民三三級校友,曾任軍政治部主任、軍團政戰部副主任、臺灣省政府參議、省立彰化學院副敎授,現任中小企銀專門委員,並兼世界新專敎席。

  • 文章文化的再出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陳奇祿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学者观点 国家文化发展

    的吸收科技却没有如此的成就?学者探讨所得的结论是,我们这几个国家曾受过儒家敎化的薰陶。儒家是我中华文化的代表。这几个国家都在中国文化圈内。中国文化使经济建设成功,应是可以肯定的。谈到中国文化,且先说什么是文化。简单的说,文化是一个族群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套固定特有的生活方式。「环境」也许是一个新名词,中国人以前把环境叫做「三才」,就是天、地、人。用人类学习用的语词来说,就是人类的环境,有超自然的(未知的)环境(天),自然的(物理的)环境(地),和群居的(社会

  • 文章中國法治精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李鐘聲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法理历史演变 民族团结 和谐社会

    我們是世界上現代法治國家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國乃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由於我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累積形成了中華文化,更由於我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及行爲規範凝成了中華法系。因此,今天想要體認我國的法治精神如何?首先需要認淸中華文化與中華法系,藉以明瞭我國法治精神之來源。中華文化—我國法治精神的淵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素受國際人士推崇與禮讚。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J·Toynbee 1889—1975)在「歷史的硏究」一書中,指出全世界現存的五大文化社會,是:①基督敎...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