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民族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和」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呂作遐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和平 中华民族 文化 精华

    近年来大陆学者专家精研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采用一个字为代表,众说纷纭,经多次研讨,最后万流归宗,得到结论,咸认为「和」字为代表,我方学术文化专家,也赞同此字。

  • 文章民系為何僅在南方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汉族 华夏族 南方各族优势

    民族是经历过长期历史演变后,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群体。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五十六个大小民族组成的共同体。这个既有共同特征,各民族又有自己特点的中华民族,显示了其根深枝茂,支系纵横的博大气派,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结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以其人口占绝大多数与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而居于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主体地位。汉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它是夏、商、周、楚等部落为主体,融合了羌、狄、蛮、夷的一部分

  • 文章河南鄉親當自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翟平安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河南人 中华民族

    停工之日,但这些河南老乡群起要求星期六、日照样开工,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大老远跑到这里,是为了赚钱养家,分秒必争,不要浪费时间,所以不要周休两日。这就是力争上游,知耻愤发的河南乡亲。第二,河南人被歧视的第二个原因是河南人「土」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最早,历代王朝兴替武力征战,社会变革,河南总是在旋涡的中心,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你来我往,河南是汇聚之地,就这样来往不断的冲击,河南融汇了各地区不同的文化,也养成了河南人兼容并蓄,中庸宽宏及坚忍的个性,对外

  • 文章談漢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一平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汉文化 汉魂 中华民族 汉语 汉字

    編者按:本文作者一平先生,係南陽醫聖祠張仲景先生紀念館館長,爲人謙和,談吐風雅,對仲景先生事跡之硏究與宣導,不遺餘力。

  • 文章中華聖母——女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辛中南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女娲 中华民族之母 民间传说 历史考证

    女娲乃华夏始祖——中华民族之母。在人类社会进化中,她和其兄伏羲为繁衍人类,使人类能生存下去,在中华大地上有过许多建树,曾经留下了不少神奇的神话故事。例如炼石补天、捏土造人、制订婚礼、创作笙簧等等。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女娲果真有其人、其事,女娲是人不是神。她有超人的非凡业绩,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她功德无量,后世尊崇她、歌颂她,把她的真实形象渐渐地神化起来,即成为神,人们才赋予她民间神话传说。本文从搜集的大量史料和现存遗迹、碑文中,阐述远古时期女娲

  • 文章阐述中华民族的伦理制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姚澤民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伦理制度 思想国粹

    中华民族为世界具高度智慧之优秀民族,乃能创造绵延悠久之历史及灿烂之文化。早在黄帝轩辕氏时,便以其聪明睿智建立了国家的规模,并有甚多发明创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指南车等……开创并奠定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之始基。嗣后尧、舜、禹、汤、文、武,或以仁德治天下,或以武功平天下,或树立政治贤能之楷模,或启发顺天应人之革命,缔造出唐、虞、夏、商、周等朝代递嬗之史篇。惜最近数年因政风败坏,以致家庭、社会、国家、人伦等秩序乖离,师心自用者比比皆是。礼杂记

  • 文章愛國精神應如何培養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仁爱 中华民族 道德 文献 爱国

    这种伦理的爱的启示,爱的呼唤,尤其是需要十分迫切。.........人性是越在这种悲惨的境况之下,越会怀念仁爱,越会眷慕著国家的。」中华民族是一贯的珍视同胞爱的情感,这一指示是完全正确的。近半年来,海内外热爱国家的同胞,以各种具体行动,表达对国家对政府的忠诚,显出高昂的民心士气,形成了令人感动的爱国热潮,这就是中华民族性的最好表现。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每当危急存亡之际,最能奋发图存,亦愈能为国家民族团结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已是现代中国人的口头禅

  • 文章端午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6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0-06-10
    关键字: 端午节 中华民族 文化载体 风俗

    这一天作为祭龙的日子,举行图腾祭祀活动,这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源的象征—『龙』及『龙人』的杰出代表」(闻一多语),屈原是「龙人的杰出代表」,当然重列其中……㈠端午是「祭龙的日子」龙是什么?龙是天上的飞鸟,龙是地上的走兽,龙是水中的游鱼。龙飞在天,龙行于地,龙游于渊,均得其所。龙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真善美的相统一的完美的形象;龙是一种意象,是一种「人神同构」的神奇意象;龙是一种象征,是一种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源的象征。一九九〇年河南濮阳发现一条用蚌壳

  • 文章「中國人」與「華人」之辨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6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中国人” “华人” 中华民族 历史遗留问题

    最近在舆论界或者是在市井之间,又有一个多词之争,即「中国人」与「华人」之辨,在国人的思维中掀起一阵波澜,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是什么「人」?自有史以来,黄河流域即孕育著居住在两岸的人,繁衍绵延,生生不息,又凭其优势的文化力量,逐渐南移,而长江流域,而东南沿海。这个由初期的部落社会、民族社会,其族群被称作「炎黄」、「华夏」,以及后来的「中华民族」的桂冠也加在他们的头上,他们的国家被称为「中国」,而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人叫做「中国人」,这不仅是历史的常识,也是

  • 文章中华民族万年文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黄大受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 古文化遗址

    知今、鉴往知来是也。我们如能据实改写中华古史,与尼罗河文化、两河文化、印度河文化在时间上一比高低,足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我们了解自己的先民不只创造了世界上很早的大陆文明,还有更早的海洋文明,是以振奋民族精神;我们知道过去史书之不足,就会加强硏究南方各族的历史与民俗,这不仅有助于探讨历史眞相,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至于历代相传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等等说法,不必否定,可视之为民情风俗,长期保留。只不过应将眞实的历史与民情风俗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