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外行人看戲(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戏剧 评论 中华传统文化 西洋歌剧 反串

    幼年時,自中華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後(西元一九三〇至四〇年代),在河南家鄉,教育、文化傳播事業尚不發達普遍,販夫走卒村婦愚夫,大字不認一個,卻知禮義廉恥、四維八德及孝行,實踐中華優良之道統文化,終身行之而不渝。這種知識一部分得之於戲劇、說書寓教於樂之原始傳播方式。所以在農村豐收後農閒或春暖花開時,常以趕廟會方式舉行,除了各行各業集聚買賣外,也演三天一臺以上野臺戲,甚或兩臺、三臺戲對演而競爭激烈。彼時尚無電力供應,戲臺有數種,一種是在大廟正殿廣場前,用磚石瓦...

  • 文章閒話對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对联艺术 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

    中國文字有一大特色,爲任何外國文字所不能及者,便是以之編撰對聯。聯之工者,則美妙入化,雋永怡神,幽默解頂,奇巧絕倫。編寫對聯,更能收陶冶性情,抒暢胸懷,表達感情,曠怡神志等效果。對社會言之,對聯亦可發揮勤善警惡,勵志窒慾、旌忠義、奬慈孝,礪志節等功用。詩、書、畫、聯構成中華文化中一大資產,爲他國所望塵莫及者,國人足引以自慰自豪。筆者不才,旣不善詩,又不能書、畫,常覺自愧,不過暇中,則喜歡編撰對聯以爲消遣,文雖不工,自感有趣。近又成新聯,不失爲解頣之文,特...

  • 文章漢字統一 任重道遠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汉字 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 繁简汉字共享 书同文

    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漢字記錄和傳承了我們祖先創造的浩如煙海、光輝燦爛的文化。漢字是維繫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紐帶,這一紐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所形成的,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割斷的。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海峽兩岸的現行漢字存在差異。大陸著名學者錢傳長曾說過:「我們現在的用字和台灣的用字有些差異,這種差異不是我們哪個人之間的,而是長期分離的結果,分隔四十多年沒有交流,當然會有差異,我們得承認這是客觀存在的。」正因爲存在差異,才需要比較討論。兩岸學者都...

  • 文章糜信諭著(海州文獻零拾之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德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糜信 中华传统文化 学术探讨 人物研究

    隋書經籍志春秋類有魏樂平太守糜信所撰書三種:一、春秋說要十卷魏樂平太守糜信撰二、春秋穀梁傳十二卷魏平樂太守糜信注三、糜信理何氏漢議二卷魏人撰糜信不見於史傳,經典釋文敍錄:「糜信,字南山,東海人,魏樂平太守。」那麼作平樂是誤倒的。可知他深於春秋三傳,可惜都早已亡佚了。不過前兩種書還見於舊、新唐志。第三種在兩唐志也還可以見到踪迹。可知亡佚在唐、宋之際。而穀梁傳注,清人還有王謨輯漢魏遺書鈔本、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本、余蕭客古經解鈎沈本。從禮記正義、經典釋文、...

  • 文章百家姓」是中華民族的總家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百家姓 中华传统文化 宗族观念 姓氏文化

    中華民族是以姓氏爲貫穿,以家族爲基礎的民族。姓爲記辨人類血族區別的符號。姓氏古時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現在姓氏合稱,就是姓的意思。百姓則爲「國民」的意思。書經早有「平章百姓」之古訓。歷代均以「百姓」爲代表國民之通稱。歐美人士亦曾呼中華民族爲「百姓民族」。中國私塾學童初入學,便須先讀「百家姓」、「三字經」、「必須雜字」等書。由認識姓氏,而認識家族、宗族、及長幼尊卑的倫理關係,進而奠定中華民族的基礎,及中國人的基本立場。整個民族與全體國民,悉納於「百家姓」內,...

  • 文章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丘秀芷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祭祖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礼仪 姓氏文化 个人回忆

    從有記憶開始就有這印象,逢年過節一定要祭祖。窮困時,一盒餅幾樣鮮果,稍過得去時就備三牲五禮。說三牲,其實也只是魚、豆干、肉類凑合成三樣。祭拜祖先時,一定要在客廳裏,面對大門的那一面牆正中間,貼上一張紅紙,紙上寫一長串毛筆字。慢慢地,我認全了上面的字是:「河南堂丘邱氏歷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我覺得很奇怪,父親常說不信什麽鬼神的,但是祭祀祖先時總是必恭必敬,十分端肅。而且,父親常說過去先祖、曾祖在唐山蕉嶺如何又如何,蕉嶺是廣東省的一個縣。可是我們祖先牌上寫的...

  • 文章武昌首義與開封起義之前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段醒豫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中华传统文化 同盟会 人物回忆 开封历史

    武昌是湖北的省會,居長江中流,綰轂南北。開封是河南的腹心,俗稱汴梁,爲黃河門戶,若逐鹿中原,一南一北,有互相呼應之功也。今述說武昌首義與開封革命,必先從空間時間說起,以瞭解革命之背景與環境。第一節地理環境—空間中國有四大流域——珠江、長江、黃河、黑龍江。中有兩個平原爲中國之生命線。(甲)松遼平原——爲資源、物質策源地。(乙)黃淮平原——爲民族文化策源地。國父說:中國有四個中心。一、迪化爲亞洲中心。二、蘭州爲中國中心。三、武漢爲內地十八省中心。四、南京爲海...

  • 文章海峽兩岸齊聚當陽,依古禮祭關公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2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出版时间:2012-01-10
    关键字: 湖北当阳海峡两岸关公祭祀典礼 关陵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

    文◎本刊編輯部義薄雲天的關公(關羽、關雲長),一直是華人心目中的神聖人物。去年九月廿七日,海峽兩岸關氏後裔、關公信徒、各地關廟代表及當地民眾千餘人,在湖北省當陽市舉辦盛大的祭典。當天的祭祀大典依古禮進行,再現了清代民間的祭祀場景。伴隨著絲弦古樂,身著漢服的祭祀官進行了迎神、上香、跪拜、誦讀祭文等禮儀。前臺灣明道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書法家陳維德先生贈送的對聯云:「鼎峙三分手捧丹心昭日月志歸一統躬行大義著春秋」,道盡了關羽的一生。陳維德說,關公是中華民族的形...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