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个人见解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堯生長發祥在上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劉振伸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尧帝 发祥地 个人见解 研究论证

    引言一、「陶唐」,非姓而是部落名稱(一)從比較而鑑別:(二)國名稱「唐」而非姓「唐」:二、「陶唐」原是「陶罈」,「唐堯」就是「罈窯」三、「陶唐氏」先是部落稱號,後爲國家名稱。四、今「陶唐村」地方,在古「陶唐部落」時期,是製作「陶罈子」的大場埠。五、堯任人唯賢讓王位於良臣;舜封遣堯子朱奉獻於上黨。六、紀念帝堯生居地,不具治第建廟宇。(一)、廟神人所爲,首尊土地祇:(二)、陶唐村的土地廟,破常例獨具格局:根據上述之硏究所論:今山西省長子縣地方,乃帝堯生長發祥...

  • 文章閻錫山自輓聯試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原馥庭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自作挽联 晚年著作 个人见解

    美國華文世界日報五月二十一日“上下古今”有“閻錫山的自輓聯”一文云,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總統府資政的閻錫山將軍,於一九六〇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台灣病逝。其生前曾自作輓聯多幅,囑在其死後,掛在所指示的各處。(一)靈前的一幅是:避避避,斷斷斷,化化化,是三步工夫;勉勉勉,續續續,通通通,爲一等事功。橫批是:朽瞋化欲。(二)檐柱的一幅是:擺脫開,擺脫開,沾染上洗乾淨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來甚爲難。橫批是:努力擺持。(三)院中一副是:有大需要...

  • 文章晉商硏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郭正忠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晋商硏究 晋商文化 个人见解

    作者簡介:郭正忠敎授,山西定襄縣人,一九三七年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硏究員。爲名歷史學家,著作甚豐。本文係上年出席第二屆晉商學術硏討會應『山西經濟導報』專訪談話。分别透徹、見解精闢,具有史料價値,特予轉載,以響讀者。

  • 文章讀陳立夫回憶錄——成敗之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陈立夫 《陈立夫回忆录—成败之鉴》 读后感 纠正及遗漏 个人见解

    后,发现许多史实已过数十年,或因立夫先生自己说已九十五岁高龄,无法花太多精力去详细考核有关资料,因此书中所述,有不少事实,稍有岀入,或持论似有偏失之处。[1]作者束发从军,北伐抗战戡乱,无役不与,回忆录中所叙史料,多半亦为亲临目睹,谨提供数事,就教于读者!向胡宗南提历史性建议。“将所有军队集中起来,也把飞机集中起来,一个晩上,占领延安。……但他始终不敢做,如果当时他听了我的话,那我们今天就不会来台湾了。”[2]时在民国廿九年七月或卅二年九月,以当年国内外

  • 文章武則天肯定是山西文水縣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卓韋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武则天 生平简介 历史评价 籍贯研究 个人见解

    近幾年來人們常搶名人的原籍,有人說白居易(本爲山西祁縣人)是杭州人,大槪因爲他曾組織修了西湖的白堤,當過杭州刺史吧?也有人說羅貫中(本爲山西清徐縣人)也是杭州人。更有人說武則天是四川人。最近筆者仔細查閱了“文水縣誌”,爲正視聽,摘錄有關武則天的章節,以便証實武則天確是山西文水人氏無疑。並且加了一些關於武則天的傳說評語。武則天(公元六二四—七〇五),名瞾,幷州文水人,唐武德七年(六二四)正月二十三日生于長安。幼年隨父母在利州(今四川廣元)生活。貞觀十一年(...

  • 文章評孫星衍眼中的柳宗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黄忠愼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柳宗元 孙星衍 生平著作 评介柳宗元 个人见解

    柳宗元是吾人知之甚稔的文學家。首先,柳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韓愈古文運動的支持者與宣傳者,其寓言作品(如、、……)與短篇傳記如、、…)在中國文學史上評價極高。其次,在《柳河東集》中,有爲數可觀的筆鋒銳利的說理散文,、、,以及近七十篇的等,這些邏輯性嚴密的作品,無一不強化了柳氏散文的深度。其三,柳宗元利用山水遊記散文抒發了內心的悲憤不平的情緒,寄託了他長期受到壓抑的沈鬱心情。的膾炙人口,除了文筆清新流暢之外,其從山水反襯人間,從清寂之景色道出自己的悲愴...

  • 文章于右任先生及其詩文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作者:宋文明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及其诗文集》 序言 生平简介 个人见解

    讀了「于右任先生及其詩文集」這本書,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于右老不僅為清末以來中國最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思想家、評論家、新聞工作者;而且也是非凡的詩人、書法家和才子。歷時愈久,見證愈多,就愈加深我們他的這種認識,也愈加深我們對他的崇敬。祇可惜,他生長於中國積弱的西部地區,不具有與中國東南財團的任何聯繫,無法適時獲得它們必要的財力奧援;否則,繼孫中山而起,全面領導新生中國者,必是于右任,而非其他。果如是,則中國百年歷史又將重寫。自一九二八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