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丧礼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陵民初的丧礼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鄧繼封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丧礼 丧事 开奠辞祖 习俗 风俗

    江陵民初的丧礼习俗,多系沿用淸代成例;至民国二十年后,始稍有变化。抗战军兴,荆沙于二十九年六月沦陷;三十四年战争结束,是项习俗,已成明日黄花,不复再见矣!兹仅就记忆所及,将民初所见寒族办理丧事情况,分项记述,俾供民俗硏究之参考。一、生前准备的丧具荆沙谚语有,「人过三十五,半头入了土」,所以家计较为过得去的人,到了相当年纪,均事先准备丧具,作入土为安的打算。礼记檀弓篇有:「丧具,君子耻具。一日二而可为也者,君子耻为也。」这意思是说,死后一、二天就可做好丧具

  • 文章故乡丧礼习俗忆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故乡 丧礼婚俗 风土习俗

    山东文献三卷三期刋载赵书堂先生大作「故鄕的丧葬礼俗。」内有祭礼及点主礼仪式;笔者忆起故鄕丧礼中此种礼仪及有关习俗,谨就记忆所及卢述于后,敬请鄕贤先进敎正。壹、丧局在故鄕小康之家,于父母去世时,感念父母鞠育之恩德与治家之辛劳,对丧事不忍草草了事,乃在父母去世三朝先行闭丧停柩在堂;另行择期发丧,丧期二日,并讣吿亲友。这种丧事大多为大丧局,通称全丧,所谓大丧局在:一、气势上有:狮子[1]方相[2]喇叭[3]手,砲[4]手,鼓乐手(淸唱),管乐手(吹奏)等。二

  • 文章家鄕的婚丧礼俗(续上期)丧礼方面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家乡礼俗 丧礼

    厨师外,当然还要用一些打杂的人。㈨订做舍候:舍候,是用纸、竹等材料,扎制而成的楼台亭阁,人马舟车,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以及各色各样人间所有日常生活应用的东西,以备出殡时在墓地焚烧,留作亡人用的。舍候的多少,要看经济状况而定。也有亲戚送的,以表哀敬之意。㈩丧事布置:⒈灵堂—灵堂是设在停柩的正厅之前,一般的作法,是搭起灵棚,设置铭旌、香案,悬挂挽联、挽帐等。这是施行丧礼及亲友吊祭之处。2法堂—法堂是为所请的僧、尼、道临时供事神位准备诵经的地方。这是较好的家庭才有

  • 文章湖俗丧礼(初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8期  作者:郁仁長 出版时间:1986-08-10
    关键字: 南潯 丧礼 地方风俗

    南浔人办丧事——不知湖州府属其他各县是否如此,比办喜事要隆重得多,于是,贳器店所扮演的角色也更重要了。上次演述婚礼仪式,乃记忆中惟一一次传统式的,但已羼杂了「文明结婚」部份。至于丧礼,我曾亲身经历的依先后有长房的堂伯父、二叔、先母、先父、二婶与三叔等多次,除了最后两次已流入「殡仪馆类型」外,先此四次,完全依照湖州人传统方式办理,尤其先父母的丧礼,当时纵在「苫块昏迷」之中,如今却仍历历在目。旧式丧礼将「初丧」与「开丧」分开办理,与目前通行的「殡仪馆类型

  • 文章輓聯·輓額·祭文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0期  作者:甘霖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挽联 挽额 祭文 丧礼文化

    有人说:「挽联这东西,死人看不见,活人看不懂,眞是无聊」。这话我也有同感,不过,「活人看不懂」可改为「活人谁去看」较为合情,因为看得懂的人并非没有,只因吊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谁有功夫去浏览。再说两三小时的丧礼一过,棺出联落,不管是陈腔滥调抄来的或者是费一番功夫制作的,全都销尸灭迹,确是一件无聊的事。近阅报载,曾为某钜公记室的名士姚石如先生,当年因为痛恨代人制作挽联,他制了一幅男女老幼士农工商通用挽联,词曰:「从此无法见面,想来好不伤心」,幽默之极。挽额

  • 文章丧礼追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9-06-30
    关键字: 丧礼 故乡风俗 民间故事

    结婚礼仪,今再追忆「丧礼」,表而出之,此亦「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之意云耳。当时「红白大事」礼仪,都有一本「礼仪便览」为之根据。但「便览」里只不过说明、擧例,临到运用时,还须邀请「大馆」老师为之斟酌安排。大馆老师,是鄕中高级知识份子,俨然是一切礼仪的指导者,鄕人敬仰,即使老师家境淸寒,一般人以为「君子固穷」,不会因为老师穷而有损身价。并不像今日「铜臭薰天」、像「老广」俗话「冇钱鬼识你咩」。如果说到「尊师重道」,彼时鄕人对于老师之态度,眞可当之无愧。旧俗办理丧事

  • 文章鄉村喪葬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1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3-01
    关键字: 四川 乡村丧葬 丧礼 法事 民间习俗

    孔子曰:愼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又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儒家孝親之事,川俗奉行尤力。雙親有相當年紀,爲人子者,當預備不諱之用物。壽衣、壽衾:係大殮時用,用靑色綢緞或布。縫製均係長針長線。不如生人衣被之密密縫也。壽木:用杉,以杉樹幹直少節,質輕,又富油質,入土後抗腐性較强。諺有三十歲栽杉,自家埋自家之說。壽木以四合六合爲上材,八合十合爲中材,十四十六合爲下材。木匠合好以後,請漆匠先刮磁灰,塡實木材空隙,乾後漆頭次,二次、三次,再加發光漆,鑲金色花紋,頭上貼...

  • 文章故鄉固始(續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风俗习惯 丧礼 婚礼 过年

    四、礼俗由于山川对空间的阻隔,世界各地区均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风俗习惯,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明哲必要「入境随俗」,可见其重要性。本文因信手挥洒,没有严格经营,有的礼俗已在相关章节提及,这里再将语焉未详或漏掉的,按人生大事:丧、婚、祭、寿叙述之。甲、丧礼论语对事亲之道,规范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足见虽善事亲而违背礼节,则可谓大不孝矣。父母之丧,经过属纩(置轻絮于死者鼻下)、启手足(移动死者四肢),验明确已死透,全家举哀后

  • 文章从近俗丧礼之欠当谈今后如何适应之丧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賀雲翼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丧礼 失实与欠当 遵礼成服 孝道

    一、前言:丧礼,是为人子者,对父母「愼终」孝道最重要之一部。礼记所谓:「愼终追远,民德归厚」。从整个伦理传统言,大家均能尊重此一最崇高的道德标准,自「愼终」,而「追违」,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讲求伦理精诚,重振中华文化,使整个社会,发挥民族潜力,共勉共进,不断求仁,不断爱人,中华王道文化之发扬,亦就是「民德归厚」之眞谛。二、丧礼失实与欠当:生活在现社会人们,每日晚展览各报讣闻,以及经常接触的各别发出的讣闻,仍多重视丧礼,其中不乏値得荣哀之处。但亦有不少失实

  • 文章懿範同欽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7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张资政 心脏病 丧礼 青年新婚者

    張資政岳公夫人於本年七月六日下午六時四十分在榮民總醫院逝世,七月二十日上午九時在新生南路懷恩堂擧行追思禮拜,慈竹風凄,在我的心靈中有無限的悲傷!十餘年來,張夫人健康卽不甚佳,有時好些,有時病重,當她老人家病情好轉的時候,我們便欣然色喜;聽到她老人家病况轉重的時候,我們便戚然心憂,如是者十餘年矣。今竟與世長辭,她將安息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張岳公與夫人在民國元年的春天,因丁文駿先生之介紹而相識,是年四月訂婚,十月五日在上海懷恩堂擧行婚禮,當時襄禮的花童...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