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代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代赋税“彻”“助”“贡”的我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姚傳淦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三代 研究

    我国三代赋税,夏曰「贡」、商曰「助」、周曰「彻」、其意义之解说,于古籍史乘散见不尠。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朱子注:『夏时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始制井田,以六百三十亩,划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不复税其私田。同时,一夫受田五百亩,「乡」「遂」用贡法,十夫有「沟」「都」「鄙」用助法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

  • 文章从社区发展论如何——提倡孝悌思想及维护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精神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社区发展 三代同堂 孝道

    格,增高父母的人格。中孝弗辱是指:不可无故的毁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可玷辱父母传下来的人格。小孝能养是指父母老了,子女应尽心尽力奉养双亲。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要在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对父母的供奉,不是出于同情和施舍,必须出于至诚,要有敬意。孝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古代许多忠孝节义的故事,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现政府每年选拔好人好事,重阳节敬老尊贤,敎育界所推行的「敎孝月」运动,在在均是提倡孝道思想。倘人人能做到「父慈子孝」,则每个家庭必能乐也融融。伍、三代同堂是理想

  • 文章从俗语「财主无三代」谈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蔣振農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财主无三代 清官不到头 学者观点

    我们家鄕有两句俗话:「财主无三代淸官不到头」,颇富哲理。先谈第二句「淸官不到头」,既称淸廉之官,多不重金钱,不贪赃,不求田问舍,除薄俸维持简单生活外,也必疏于交际,缺乏人缘。这种官儿最易开罪同僚,诬谤交加,被排挤以挫以去,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而久安于位。或则迫于形势,先廉后贪,由淸转浊致不能淸官到底。次谈第一句「财主无三代」,类多好逸恶劳,藉父祖之余荫,骄奢不法,嫖赌逍遥,抽鸦片吸老海,不理家务,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而不事生产,上代所遗留的血汗钱或造孽钱再多

  • 文章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农业社会 现代生活

    我国农业社会的家庭制度我国自虞舜以大孝治天下,迄已四千余年,历代帝王,无不大力提倡,是以我国孝道能深深的印入每人的心中历久不衰。过去我国在农业社会,都是大家庭制度,父母与子媳同住,三代、五代、九代、以至于十代以上的都有,让我在下面摘几段史实:五代同居的:⑴唐杜暹濮阳人,其家自高祖至暹,五世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孝,擢明经第,补婺州参军。⑵宋永嘉陈侃,以孝悌闻,自高祖至侃,已五世同居,门无间言,至道中,旌表其门。⑶宋醴陵丁隽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

  • 文章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新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家庭教育

    投父母之所好。除非有伤身体触犯刑法之事。八、不可嫌父母噜苏!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有些话他会说了又说,有时对于子女们的言语行为,以他过去的想法,会加以批评指摘,即有不悦,也不可嫌其噜苏而形于色,致令父母不欢。要知父母的言语,即有不合时宜之处,总是出于善意而値得原谅的。三代同堂,父母与子女,如果双方能各退一步,多为对方着想,检讨自己,尽量去实行我上面所说的几点,以消除代沟,这样的三代同堂,一定会和谐相处,而成为一个最理想的新家庭制度,亦为最幸福的家庭。所谓代沟

  • 文章提倡「三代同堂」家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家庭协进会 三代同堂问题座谈会 家庭结构演变 老人问题

    中国家庭协进会日前邀集各界代表和历届模范父亲,擧办了一项「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座谈会。与会人士发言,分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三代同堂新家庭的意义和贡献。当此孝道遂渐衰微的时际,提倡这种家庭结构,从而发扬孝悌思想,是目前社会所至为需要,我们支持这种主张,并期望这种中型家庭在提振伦理规范上,发挥相当的力量。近年来,我国社会逐渐失去了祥和安适的气氛,相对的浮躁的状况呈现在眼前,使许多人感受到莫大的压力,发生了适调困难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 文章尙古天子居山爲三晋古都特盛之成因——拜讀喬家才前輩著「汾河」用述山西之地緣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師古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乔家才 《汾河志》 山西古都 相关记载 三代遗迹 天子居山 三晋古都盛因 大禹治水

    里,东连闻喜,西达万泉,南通夏县,峯峦叠出,相传为后稷敎民稼穑之地。俗称「稷山」,县以因名。上有「稷王庙」,下有「漉漉泉」,皆今之名胜地。庙近有「五谷石」,肖稻、梁、谷、麦、黍之状,当地人尝以此携赠亲友,作为纪念。三、三代遗迹,晋南为多。又「诗经」称周祖「公刘」有:「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师处处,于师庐旅」。按公刘所陟之「南冈」,恐不在今日陕西,应是晋南地区也。如「史记」匈奴传云:「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此处云「失其稷官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