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七七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慶紀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5期  作者:伊竑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民族大义 《浩气长流》 七七抗战

    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融信大厦重庆陪都文化研究中心时,王总策划人康及诸位大画家、教授已在室内久候,济济一堂,相见甚欢,除了摄影握手寒暄外,随即进行四项行程,紧凑而别有意义:第一:举行茶会座谈:王总策划人首先表示欢迎,认为我之造访,意义非凡,足见两岸同胞,纪念七七抗战乃历史伟业,民族盛事,人同此心,两岸和平,必将实现,我即致词此行见到王总策划人及诸位画家教授,至感荣幸,特代表中国国民党及在台同胞向各位致敬,由于大家的努力奉献,完成了传世国宝,史诗国画「浩气长流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战今时的意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纪念抗战 教育意义 蒋介石

    今时纪念「七七」抗战,在「去蒋化」之际,特别予人有「刻意分割族群」的话题。首先,「七七」抗战纪念在台湾,到底意义何在?可以说:其精神就在于「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当然,也由于国共内战失利,因政府迁台而引起另波移民潮。但是否「七七」时至今日,即等同已贴上了「标签」?毕竟,「台湾光复不能忘」这是我军民抗战期间在蒋公领导、曾牺牲伤亡三千多万生命所换来的,台籍青年及原民更因日阀征调充军而阵亡、失踪,也约达六万人之多!为人尊敬的丘逢甲先生,其子丘念台也曾在

  • 文章抗戰時我就讀的中學歷程——描繪戰時聯中、八高的生活點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周年纪念 人物回忆

    话说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不及一年的时光,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主席陈诚将军,为了全省学校,因逃难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校名定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军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学青年就读,时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设立两所分校;一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由原省立襄阳第五中学为基础,设于郧阳县城内,李国魁任分校主任

  • 文章閻錫山詩選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七七事变 战争诗词 抗战诗

    民國二十六(一九三七)年七月初閻錫山感賦云:(一)已過九一八,今日蘆溝橋;我未現代化,國中任敵驕。《全傳》下云:是年七月初,閻公因患胃腸炎正在養病,突然爆發蘆溝橋事變,身體雖未徹底康復,但仍然抱病參與國計,通令山西各地駐軍嚴加戒備,又令綏遠部隊趕築工事,並要傅作義對察綏邊境嚴加防備。另派張蔭梧攜親筆信赴天津,勸宋哲元接受中央援助,同心抗戰。(詳全傳下六九五頁)民國二十六(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扶病飛京詩云:(二)病體未痊國難求,輕身爲國理當該;扶病南行參國...

  • 文章舊夢無憑成追憶之二塡補歷史空白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作者:楊易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孔庙 教育事业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继七七芦沟桥事变一个多月后,日本侵华军为了迅速击溃我政府,以遂其鲸呑中国的狂妄企图,于八月十三日发动了第二次淞沪战役[1]。当时日军妄想要在一星期内直捣南京,臣服中国。日本军阀绝没有想到,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在外族侵略的冲击下,全国团结一心,救亡图存,奋起抗御外侮。在此淞沪战役中,我国军英勇作战,民间全力支援,军民合作,坚强奋战,在烽火连天中相持了三个多月,粉碎了日军一周解决中国战事的迷梦。直至十一月上旬,日军以强力海军

  • 文章纪念七七事变七十周年要弘扬抗战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9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七十周年 抗战精神 两岸交流

    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中华民族面对日寇残暴的侵略,在敌我强弱悬殊的情况下,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走上抗日战场,与敌寇展开坚苦卓绝的殊死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这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第一次全面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回眸这场用血肉写成的史篇,其可说是

  • 文章抗日詩抄——調寄南鄉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抗日诗抄 九一八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 忻口战役

    ㈠九一八国耻九一八,日寇昭和占中华。东北一时成满州,分瓜,千万同胞作牛马。流浪哪格拉,四处奔波四处家。遥望江河整日梦,冬夏,何时驱日回老家。㈡「七七」事变晓月卢沟桥,宛平城外竟妖娆,日寇中村事端挑,制造,编织理由占中国。战火在燃烧,抗日烟云遍家国。冈村宁次罪恶深,难逃,无数青狮眼盯牢。㈢台儿庄战役日寇野心狼,抢占东北又入关。胃口如虎且膨胀,狗胆,侵呑华北作跳板。血战台儿庄,儿女奋身守土疆。誓与阵地共存亡,心甘,弹尽粮绝大刀砍。㈣忻口战役何处望神州

  • 文章抗戰時期新建縣文宣工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7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新建县 文化宣传工作 创办报刊 七七事变

    新建 唐子安日本侵略的戰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空前的浩劫,也是日本軍閥屠殺殘暴曠世未有的萬惡獸行。國人生命財產,遭受的損失,實在無法估計,難以言狀。新建縣位於江西省會南昌巿近郊,縣境陷敵,僅賸留錦江南岸、四十二保約8.66%之地。筆者時受命縣書記長,保衛鄕土,堅守縣境,深感戰地政務,亟應明恥敎戰,充實抗戰力量,救亡圖存,爲當務之急。因是動員計畫,加強抗戰文宣工作,以求實效,設立抗戰文宣督導小組,由省抗宣幹訓班主任,程宗宣先生主持(筆者寫有「江西省抗戰宣傳工作...

  • 文章抗日精神憶重慶(續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馬靜齋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川陕有差 新路萧条 宝鸡空袭 西安逃空 浙人入长安 防空穴洞 七七纪念 领导慰问

    如此三十余里,飞鸟不见,人烟断绝。车下秦岭即入寳鸡境,两傍发现红白梅花,或在谷口,或在岩上,老树短枝,诗情画意,正是古人言:「岭上积雪,岭下梅花」,诚不谬也。车行半小时后即达寳鸡。自重庆搭汽车开始至此终点。时在三月十三日傍晚。宝鸡首闻炸弹声寳鸡为陇海路终点,天水与寳鸡间铁路虽已动工而又停。自「七七」事变,西北防务以西安为中心,寳鸡为水陆运输要道。公路四达,渭水经西安通潼关。惟城小而狭长,由东至西一条大街。冀、豫、鄂三省迁来物资工厂不少,处处又如见汉中时之难

  • 文章壬午詩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诗文选集 早春风景 七七事变六十五周年 生活感悟

    早春迷濛竹径万千竿,拂面晨风料峭寒;争赏梅樱方斗艳,不容春老叹花残!「七七」抗战六五周年野心日寇犯神州,残虐暴行史册留;铁证昭彰难诡辩,军民敌忾复同仇。兵戈八载欣捷报,核弹两颗伏罪酋;怀恨年年渐淡化,深仇血海付东流!抒怀一、敲窗阵雨小楼寒,伴我荧灯心自宽;读罢不知云散尽,更深月下独凭栏。二、艰难国事费经营,法治遵循莫乱行;乐业安居民所愿,年年老眼望河淸。三、人亡家破早离分,翘企鄕关隔暮云;几度探亲听泣诉,如烟往事那堪闻!四、侣伴匆匆入耄龄,新知渐远旧凋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