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河共返回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河清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黃文範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黄河治理 黄河历史 黄河

    就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选举第二届国民代表的那一天下午,一家晚报独家刊载了一则消息:「黄河水清两百余年来头一遭『路透社』北京二十一日电,中共新华社今天说,黄河的水变清澈了,这是两百六十五年以来头一遭。『新华社』说,五千公里长的黄河,上游地区近数月来雨水稀少,使得这条夹带大量泥沙的一国第二大河,含沙量仅及平时的一半。该社说,黄河的水上一回变清,是在西元一七二六年。」·这是一则天大的新闻,「黄河清」是我国最大的奇蹟,更认为「奇瑞」,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应当

  • 文章黄河「断流」与一河两江「截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夏天馬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黄河 断流 工程建设

    一『从一九七二,到一九九七年(丁丑.牛年)十月初二为止,这二十五个年期间,黄河一共发生了二十次的「断流」——几乎可以说是连年都有「断流」。现在单说一九九七(牛年)到九月底为止这一期的黄河主道的「断流」:甲、「断流」期长—是一百九十六天(超过半年又半个多月之久);乙、「断流」地段的范围—是七百公里(一千四百华里之长);丙、「断流」发生季节—是在往常所谓汛期之内。』上面是引自美洲国际日报一九九七年十月二日,版面所载北京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向有关人员会报的要点

  • 文章北魏長城與畿上塞圍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建筑 防卫 绥远 黄河 工程

    二年改秦之九原为五原。后魏置,故治今甘肃省盐池县境。后魏又置,在今山西省寿阳县地。西魏置,在今山西省沁县地。西魏地域考补正:「五原,盐州大兴郡,后魏置郡曰大兴,西魏仍为五原,复又改为大兴,虽未明言置五原县,然魏置郡当兼置县。」舆地广记:「五原县,汉马领县地,后置五原县。元魏立大兴郡,西魏立盐州,则西魏有五原县。」隋志:「五原县,后魏置郡曰大兴,西魏改为五原。」按隋时之五原不在黄河之北,而迁于河南,但昔日九原及五原均在黄河之北,且位于今包头市附近,光緖二十九

  • 文章黄河夺淮与阜宁立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黄河治理 黄河改道 阜宁沿革

    一、前言阜宁县新志大事记的第一条:「唐帝尧时,禹导淮自桐柏东入于海。」玆申述之:帝尧时,黄河氾滥,民生疾苦,命伯鲧治水无功,著祝融殛鲤于羽山(注);再命四方诸侯之长,访贤能之士,得舜,即任为摄政,命鲧之子禹继续治水,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完成江、河、淮、济四大渎,均顺轨安流东入于海,民困以纾。禹再以治水足迹所到之处,划分政区,计有荆、梁、雍、豫、徐、扬、靑、衮、冀九州。据禹贡九州图,徐扬二州以淮河分界,扬州在淮南,阜宁地属扬州;又以地处海滨,夏商周三代时

  • 文章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徐福齡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下游 变迁 河道 史料

    撰文:徐福龄黄河下游河道在建国前的两千多年间变迁频繁,或东北流入渤海,或东南注入黄海,波及的范围,北达津沽,南抵江淮,约有二十五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河道本身的自然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一个时期河道维持时间的长短和当时对黄河修治与否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人为决河,也能造成河道的变迁改道。所谓河道变迁,是指黄河大改道而言,或称大徙。即大河在某处决河改道之后,不回归原河道,全河另由它道入海,流经的时间较长,影响国计民生比较严重

  • 文章黄河下游防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郝守英 高克昌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防洪 堤防工程 水库

    防洪防凌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发电、权漑、供水等综合效益亦很显著。2、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嵩县伊河中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三、七四〇平方公里,总库容一二·九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六·五亿立方米,设计灌漑面积一三四万亩,现已装机九、〇〇〇千瓦。3、故县水库;位于河南省洛宁县洛河中游,正在施工。控制流域面积五、六三五平方公里,总库容一二·〇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五·〇位立方米,计划装机六·〇万千瓦。六、通讯设施黄河下游以郑州为中心建有有线和无线电话

  • 文章(中原文物)陳橋驛—黄河北岸的歷史明珠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李天錫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陈桥驿 赵匡胤 黄河 板桥

    登上陈桥渡口的黄河大堤北眺,一座古殿巍峨金碧,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迹的地方—陈桥驿。公元九六零年,当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与赵普及军中诸将把皇帝的一件黄袍穿在赵匡胤的身上后,众将士跪拜,三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驿兵变」。陈桥原叫板桥。五代后晋始叫陈桥。后汉设驿站,而后赵匡胤在这里黄袍加身。崇宁四(一一零五年)年,宋徽宗赵佶把驿站改为「显烈观」,遂建成道观,即东岳庙。历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千余年,经多次修缮,才保存到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当地政府

  • 文章黄河(一)——河源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黄河 河源 历史文献 梅溪 源流考

    孕育中华民族千万年的大河源头,经过了近五百年的考究、探测,竟然矮了一截,少了一段,已经够人气馁,怎奈俄国大鼻子也来臭了我们一手,眞是……。一、黄河,我国的大河,中华民族藉他繁衍,他也孕育了万世不朽的中华文化。提起他,就叫我们骄傲,就叫我们对他肃然起敬。「黄河之水天上来」,不仅源远流长,在世人的观念中,他还意味着上天的恩典,宇宙的慈爱,泽被万物,无休无止的荫育者。河源究竟在那里?我先引敍几段历史文献:禹贡:导河自积石。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史记·大宛

  • 文章續「老歌的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老歌的回忆》 黄河歌 档案资料

    拙作「老歌的回忆」短文,承蒙山东文献于第十九卷三期刊出后,引起多位鄕长的共鸣。首由魏懋杰鄕长的老歌的补正回忆,(十九卷四期)继由李文华鄕长的再谈老歌及昆仑歌;及刘振海鄕长的老歌补述。(二十卷一期)巨焕武鄕长的抗战沦陷区山东省省歌,署名麦邱老人的续山东正气歌及张兴峻鄕长的「老歌补述」补正等多首。对充实山东文献内容,有莫大助益,笔者迄今尙未一一修函致谢,望能见谅为感!近又在其他刊物发现一首「黄河歌」,虽黄河不仅山东省有,但黄河实穿山东省境内西北部,且由山东

  • 文章辛酸憶往(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沧州会战 人物回忆 渡黄河

    先生急电沧州县政府即日征送两万条蔴袋,并令我前往坐催,经过全体警察动员,征到下午两点钟,才仅凑集一万条。前方急如星火,战况异常激烈,伤患接踵后运,所幸此时的部队训练有素,且上下情感一致,虽遭此激烈战斗,官兵仍能坚守原阵地,屹立不动。渡黄河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中的时间,敌人先头部队已通过德州,我们尙在沧州附近与敌人对抗,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先生认为本师已陷于敌后,恐遭被围,乃急电渡过黄河南岸,我是奉派为先遣渡河参谋,原来计划渡河地点为鄢家渡,经我侦察后,已无般只可用

共60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