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陂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陂瓷业沧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吳尚庚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高陂 制瓷业 历史发展

    广东省韩江中游、大埔县属的高陂鎭内十三鄕,都是丛山峻岭,极少可耕种的土地。居民除垦山种竹,运销潮州,汕头以外;另一收入,则为挖土制瓷,换取米粮及日用必需。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喜讯传到高陂,全鎭三百余家瓷器商店,买尽了鎭内所有的炮仗,店有多高,便挂多长的烧啊!烧啊!通宵达旦,狂欢三昼夜不止。店老板自谓:「昨天店里堆的是泥巴,今天都成了金元宝,你说高兴不高兴?」眞的!瓷器有销路的时候,一船一船送往潮汕,满载花花绿绿的衣料、尖尖白白的暹罗大米运回来,带给高陂

  • 文章罗永喜棍战高陂一条街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羅雪平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罗永喜 高陂 南少林 历史轶闻

    来到四十里外的高陂镇,心想木炭有个好价钱。「哥呀!这两担木炭能卖上几个钱?」弟弟放下扁担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听说上墟一担四个银圆,看看今天行情再说。罗永喜边说边用毛巾在背上擦汗。「早上离家时,爸爸说把木炭卖了家中等着要粮要盐,别忘啦!」罗永喜正要回话,身旁站着一位头大颈大身大肚大的中年男子手拍罗永喜的肩膀,说:「喂,老弟,这些木炭要卖吗?一担卖多少钱?」「是,是要卖的。上墟时一担卖四个银圆,今墟一样的价钱,怎么样?」「行!」那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用手摸摸木炭

  • 文章高陂区属人事调查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6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高陂地区 人员信息 名单名录

    吾埔行政区,北伐前划分为三区,高陂属第三区(注:后又分为五区、八区),全区共十三鄕,人口男女合计近十万人,(系据三、四十年前统计),以韩江河流为分水岭,计东部十鄕,西部三鄕,民国以前,一般文化水准不高,邑人甚而有谓高陂乃文化沙漠之称,事实上又是怎样呢?擧例说来,淸末,政府开办户政,派员至陂市钉门牌,鄕人误认官府要抽人头税,以讹传讹,终引起东部若干鄕纷纷反对,于是一唱百和,各鄕民众出尽藤牌刀棍,纷纷到陂市,跟官兵混战一场,双方互有死伤,卒由县衙派勇前来弹压

  • 文章同盟会在大埔高陂的反清义举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林其惠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同盟会 大埔高陂 反清起义 拳馆 帮会组织

    一九一0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已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积极发展组织,在先已一连串进行革命起义。广东在黄兴主持下,也在全省各地发展同盟会。当时由林修民(广州起义烈士)、谢逸桥、姚雨平等在梅县松口,通过体育会名义,吸收同盟会会员,并以此为中心,在粤东地区发展同盟会。以拳馆形式,从中发展帮会组织,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如白莲教、义和拳都是由此而兴起。当时有张友松在高陂成立拳馆;廖阿顶、林世基在乌槎设拳馆,从中发展同盟会员。一些同盟会员中的爱国华侨于回乡之便也大力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