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共返回1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岭风俗记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白日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婚嫁风俗 祝寿风俗 丧葬风俗

    一、婚嫁风俗中国的社会传统,是以家族为核心,而家族制度就是建立在生子的观念上,这种观念有两层意义:一是生子养活,目的在求自我的生存,养子防老;二是求家族的绵延,传宗接代。由于这种观念,男婚女嫁成了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南岭系来自中原的客家人,因此历化都保存中原传统文化,素来同姓不婚、姻表、同庚、拜把诸亲则至三代之后,方准结婚,除此之外,均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缔结婚姻的,选择婚姻对象,大致分为贫富两种,贫对贫、富对富居多,贫嫁富、富嫁贫者亦有之。富者礼

  • 文章慎終追遠故鄉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揭阳 探亲 风俗 追思

    的一项瑰宝。据说这一风俗起源于明代,历经明清两代直至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间,已相演达数世纪。民国卅七年间因地方不靖,这项民俗活动自此乃告停办以迄于数年前政策开放,这项停办近五十年的门楼郑安仔灯展览又复摆出,今年的展出时间自农历正月十一日开始至十七日闭幕为期一周,每天观众前往参观者人山人海,络绎于途。许多城外乡下的人因慕名门楼郑这项民俗展出,还远道从各地乡下骑自行车前来参观,凡参观过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认为不虚此行。又据说门楼郑自恢复摆安仔灯活动以来

  • 文章楚俗與苗俗舉隅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8期  作者:吳一文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楚俗 苗俗 风俗介绍

    之」。从春秋至今,楚地尚巫之俗经久不衰。《隋书.地理志》:「大抵荆州敬鬼,尢重祠祀之事。」元稹《赛神》:「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东史《太平寰宇记》:「汉中风俗信巫鬼,重淫祀,尤好楚歌。」今之荆楚之地仍然保存有古代的舞战⒆。湖北省谷城县尚有巫教祭神的歌舞——端公舞⒇。巫,《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象人两神无形。」这说明风与巫有关之活动,一般都要有歌舞。孔颖达《尚书.伊顺疏》:「巫与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术之风俗

  • 文章説河南風土諺(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谚语 风俗 方言

    靈寶三大寶:棉花、蘋果、棗。張周朔述。靈寶原本產棉,向稱上乘。抗戰前,經政府選定爲美國棉種試驗區,乃使棉朶更爲肥碩,纖維更形靱長。靈寶原不產蘋果,是當地人李貢生,民初於美國習園藝後,將自有大部份土地,棄耕從果,慘淡經營——其科學培植法則,不僅每樹間隔距離有一定,施肥、澆水、剪枝,皆有成規,尤其是樹在初期數年所結之果,一律卽行摘去,以壯樹力。(壽堂按,一般果農,是捨不得這樣做的。)其後始保留同數少量果實,按齡遞增,以大果體,以美果質,終獲成功。又自設工場,...

  • 文章长安为中心之唐代社会风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劉伯驥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唐代 社会风俗 飲食

    良人与杂户奴婢,均不得通婚,阶级贵贱,划限甚严。本文所述风俗习惯,大都为良人方面之生活。玆从服饰、飮食、居室、婚丧礼制、风流韵事与嗜好娱乐等多端,论列如下:一、服饰衣服之制,别之以色。隋制: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者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缘,胥吏以靑,庶人以白,屠商以皀、士卒以黄。唐代礼服,兼用历代之制,衣冠束带,庄重而华丽。百官有朝服、公服、弁服、平巾、帻服、袴褶之服,而常服则用袍。常服者「亲王三品已上二王后服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用朱,饰以金;七品已上

  • 文章陕西风俗考(六)(续接第五期24页)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陕西风俗 憑志 男耕女织

    楡林府。習弓馬。好戰閗。「憑志」俗驕悍。喜功利。習騎射。尙忠勇。地處砂磧。不事耕織。昔多世祿之家。以奢侈相尙。故至華而不實。漸囂凌矣。且兵民參半。以餉爲命。家無儋石。稍水旱輒肆攘竊。爲隱憂焉。戴斗極爲崆峒。其下曰幽都。其氣角立。其風精悍。楡林去崆峒不遠。而俗尙武勇。則其性然也。「廷綏鎭志」。興安州獵山伐木。深有楚風。「寰宇記」本州諸縣。人戶蕭條。路歧荒僻。詞訟絕少。租賦甚微。「陳彭年奏箚」鄕民力耕火種。聘娶以布帛爲禮。錯居多諸方之人。聲音五方皆備。城市逐...

  • 文章陕西风俗考(二续)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陕西 风俗 乡音乡情

    周自后稷封于邰。始播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其后。公刘立国于豳。复脩后稷之业。而风俗以厚。其民勤稼穑。「诗曰一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距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又日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贵家大族。皆力蚕桑。「诗曰爰求柔桑釆繁祁祁」上下之情,交相忠爱。「诗曰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又曰为公子裳为公子裘言私其豵献豣丁公又曰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老者慈幼。少者敬老。「诗曰入此室处以介眉寿」太王居豳。时犹尙质。「诗日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盖地近西戎而苦寒故其俗如此」文王之时。德化大成。考之二南

  • 文章陕西各县新正风俗摘介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風俗 摘介 陝西各縣

    立春前一日,有司衣朝服,備鹵簿,迎勾芒與土牛神,(亦稱春牛)於東郊,市里各扮故事,表曰慶豐年。是日近城男婦携兒女看春至,土牛過,以豆蔴撒之,謂之散疹消疹。立春之日,有司祀勾芒神,鞭土牛,謂之打春。旣畢,民多爭取土牛體土塊,歸置牲園,取畜養蕃息之意。其遠郊民衆,亦各設香案門外,朝東禮拜,謂之迎春。是日喜晴厭雨,家家設盤食捲餅,亦有食白蘿葡者謂之咬春。立春時擊鼓放爆竹,並多有取春牛得撮土,卽調水塗灶,或剝得牛身蓆片,用紙糊爲器,以盛糧食,謂歲收必豐,時運必達...

  • 文章蛇年話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6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蛇年 传说 神话 风俗

    蛇以古老的蜥蜴進化而來已有一億多年。人類自古崇蛇,對這種無足的爬行動物很迷信,特別是每脫一次皮,返老返童,更加粗長,以爲是長生不老,我國故有「蛇五百年化蛟,蛟千年化龍」之說。華夏民族諸多信仰中,蛇占有重要位置。古人將龜蛇合稱爲「玄武」,成了北方之神。皇帝玉璽上雕有蛇,宮殿建築物上有「看家蛇」,寺廟大門四大金剛中有一尊手捏蛇,開天闢地的女媧是人頭蛇身,神話故事中的白娘娘和小青是白蛇青蛇。我國蛇故事中,有的英俊美貌,有的正直善良,有的賢淑端莊。遠古的崇蛇之風...

  • 文章歲寒話臘八粥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石岑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腊八 佛教 风俗 打猎 饮食

    乳蕈、柿栗之类为之,比起初时的腊八粥好吃多了。到了淸代腊八粥尤更讲究精美,据燕京岁时记里述淸末制腊八粥云:「腊八粥者,用黄米、香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加水煑熟;外以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葡萄以作点缀(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则粥味不好吃)。每至腊月七日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除祀祖先供佛外,并分赠族亲好友,不得过午;且各地寺院中尙有施粥。」腊月八日除吃腊八粥外,尙有其他风俗,据荆楚岁时记里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共140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