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17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物忆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對旭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淸末 風物

    我国的历史文物,自三代至西晋为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汉族与边疆各族分区而居,各有自己的文物。自东晋至淸代,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各民族大混合,俗及文物也互相混合彼此揉杂了。淸末以后,门户开放,又赶上世界工业革命,短短的七十多年,中华文物全披上新装。成为世界化了。早年间的衣冠文物,都无可寻其形迹。只有在淸代的电影故事中,看到一点变了样的上一代文物,以传统的观念而言,是颇为遗憾的?我是淸末年间出生,且在宣统末年就入塾启蒙,八岁的儿童对世间事已有约略记忆。当年

  • 文章丰顺情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丰顺 风情 随感

    惠州、海陆丰等地的公路,无不以汤坑为重点,商业发达,建筑鼎盛;假如说丰良是「古城」的话,那汤坑应该是「新城」了。一般绅商,对「古城」仍十分怀念,尤其骚人墨客,爱其文化的所在,人物的突出,历史的辉煌,与景的优美,特具怀念,最近有一位极著盛名的诗人雷飞鸿教授(台山人,现住台南市),对丰顺情,甚为了解,应笔者之邀,将「丰城八景」,作成词章八阕,遣句成词,十分生动,掷地有声,诚为难得,以其描述深入,字字珠玑,韵雅腔圆,不逊古人,如此佳构,必可留传后世而不朽,兹

  • 文章南岭俗记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白日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婚嫁风俗 祝寿风俗 丧葬风俗

    一、婚嫁俗中国的社会传统,是以家族为核心,而家族制度就是建立在生子的观念上,这种观念有两层意义:一是生子养活,目的在求自我的生存,养子防老;二是求家族的绵延,传宗接代。由于这种观念,男婚女嫁成了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南岭系来自中原的客家人,因此历化都保存中原传统文化,素来同姓不婚、姻表、同庚、拜把诸亲则至三代之后,方准结婚,除此之外,均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缔结婚姻的,选择婚姻对象,大致分为贫富两种,贫对贫、富对富居多,贫嫁富、富嫁贫者亦有之。富者礼

  • 文章漫談山東毛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于寶麟  出版时间:1979-06-20
    关键字: 毛驴 风土习俗 谚语

    在我的记忆裏,当时祇看见过先后驻防潍县的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和七十四师师长李汉章,这两位军事权威人物出入的是汽车,当时他们坐的那种轿车,不是现在时兴的这种「流线型」的,而是车头和车厢都是长方型的,更妙的是两边都有踏板,每一行动,每边站上两个拎着「盒子炮」的「护兵一,就这种车和坐这种车的,那时候还眞是凤毛麟角,瞧他们那份神气和威,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眞是要多「土」就有多「土」了。那时候(民国廿年左右)的「路政」,较之现在的台湾,眞有天壤之别,不管是省、县、鄕道,一

  • 文章莆田的菓中奇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荔枝 风物特产

    莆田城內原宋宗祠的庭院中,有一株一千多年的古荔叫「宋家香」(據推算植於唐玄宗年間)。北宋書法家蔡襄曾爲它寫過傳記。此樹高七米,樹冠覆地一畝多。它通常每年結果百多斤,最多達三百五十多斤,果實被譽爲「奇香異味天下無」。其葉片及果核腰部有凹痕。傳說唐末黃巢起義,兵過莆田,欲伐此樹爲薪,有一王姓老婦抱樹求免,兵士憐之,只砍了一斧頭,故後人有「斧痕着核留眞模」的詩句。現在,美國、巴西、古巴等地大量種植的「蒲氏荔枝」就是這株「宋家香」的後裔。美國人民稱它爲「果中之王...

  • 文章閒話舊時澡堂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殷登國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澡堂 风土习俗 趣闻

    垢和懒散哩!唐人谢宗可就有一首咏「浴堂」的诗:香泉涌出半池温,难洗人间万古尘;混沌壳中天不晓,淋漓气底夜长春;波涛鼓怒喧雨,云雾随阴护鬼神;却笑相逢裸形国,不知谁是浴沂人。洗澡的哲学在谈澡堂之前,先说说中国人对洗澡的看法。洗澡在古代称为「沐浴」,这包括了洗头发(沐)和洗身子(浴),更古雅的说法是「汤沐」—「礼记」里有「汤浴谓沐浴之事也」的注语。洗澡在上古时代是件隆重的事,它的起源据说和音乐、舞蹈一样,都是源始于祭祀;古人在祭祀之前,一定先斋戒沐浴,洁净

  • 文章说东北土谚(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0-11-01
    关键字: 谚语 东北 风土习俗

    通常以田计算,少有说亩的,正如台湾之以甲计算。」按,百亩为顷,是北方通常说法。如此,则东北之一方地,应是四万亩。又,一甲合一四。五四八八亩,等于二九三四坪。三、韩道诚氏,近年专治东北史地、土,因又向他请敎,电话里往复商讨,指出前说是有误的:1.辽南,六亩为「天」,辽北十亩为「天」,天是指每人一天劳力可种的意思。2.十亩为垧。松花江附近,也都这样称说。贫农,也能有几垧地的;大粮户,每每有几千垧地。3.四十垧,为一方。方,是当初开荒时定下的俗名。其时,一眼所见

  • 文章鄉村婚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2-01
    关键字: 婚嫁 风土习俗 说媒

    鄕村婚嫁,虽说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但父母与媒人,尙非婚姻之发动人。婚姻发动人,乃系算八字先生,如果红鸾星照命,父母有心为儿女婚事打算,于是放点子口,自有一辈喜欢成人之美者,两头说合。如果双方有意,先把对方八字打听淸楚,再请算命先生大排八字,细推流年,看究竟合不合,假如两造八字不相尅,不相犯,此后便看媒人嘴劲。经媒说合之后,擧行订婚,俗谓之揷香。小康之家,大槪是四架枱盒,其中两个肘子,几段女衣料,磁罗汉,花瓶,帽筒之类。女方酌情囘礼,加上点鞋脚针线工夫

  • 文章洛陽名園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李格非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洛阳 园林 风景名胜

    宋 李格非富郑公园洛阳园池。多因隋唐之旧。独富郑公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胜。游者自其第东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曰丛玉。曰披。曰漪岚。曰夹竹。曰兼山。稍南有梅台。又南有天光台。台出竹木之杪。遵洞

  • 文章中原婚俗由「說媒」到「滿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9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中原 婚俗 风土习俗

    立国色彩「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是河南的一句俗话,就是说虽相距三五里,但习俗上可能略有不同处,不过仍是小异而大同,原则不变,说到河南区域之广,可敌数个小国,当然各地俗会略有差别,河南为中国文化发祥地,礼仪之邦之中心,虽然礼俗略有差异,但原则上离不开一个高尙之「礼」。如礼失而求诸野,则这个婚俗之礼,尤其中原者,则大有报吿之必要,现报吿者以洛阳一带为例,时间在抗战以前。因为这是农业社会,所以礼俗多带农业色彩,因我国是以农立国,也可说是立国色彩,或以

共1171条记录 1/1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