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难民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顧竹軒先生小傳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0期  作者:吳石仙 出版时间:1964-08-25
    关键字: 顾竹轩 淞沪 慈善 难民

    顧竹軒先生,行四,滬上之蘇北同鄕,多稱之爲「四爺」。淞滬多工人,一般勞動階級,咸拜「四爺」爲「先生」,因之「四爺」對於滬上之勞工階級,影響力甚大。愚於抗日勝利後到滬,始識顧四,認爲「拜先生」之類的風氣,無非基於「互助」之需要,今後應改爲「集體領導」,且須變更幫會之方式,以求進步,而免落伍,顧四頗以爲然,曾邀同道計議多次,旋因時局緊張而停頓。今見石仙兄之大作,始知「四爺」已歸道山,石仙以其出身市井,在滬能不向敵僞及匪共靠攏,「義者有取焉」,然則顧四者,其亦...

  • 文章抗戰離鄉、奇遇歷程(三)——那一段離鄉艱險而又奇蹟幸運的旅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3期  作者:壽明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抗战 玉祁 难民 行军

    我们又跟着殷树芳兄走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玉祁镇殷府歇息。那位殷府小少爷则由一位从南京来的勤务兵用脚踏车接走上南京去了。组队行军、与众不同我们在殷府吃了中饭,我计划今后的行程,等于开了一次会,我提出几点议题。一、我们今后要用行军的方式赶路,向南京方向走,行囊尽量减轻、简单。要把行李打包扎成方形背包,揹著赶路。(避免用手提、肩挑等扶老携幼难民方式)二、我们要编队。名称是「无锡青年抗敌服务队」。马上到街上去刻了方印章,买了几尺白竹布。做一面三角队旗,旗上写上队名

  • 文章試論蔣故總統的歷史評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6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4-20
    关键字: 蒋介石 国难 抗日 难民 南京

    面对主观客观多重障隔,能够着力之处,无非是尽量从当事人身处的时代,设身处地,找出一些线索而已。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在艰难困苦之中,蹒跚摸索.今天的青年人,可能认为「国难」两字,只是教科书上的词汇。对于在那一段岁月中长大的人,这两个字却是活生生的事实—那是惊悸与绝望,那是泪水与死亡。抗战前夕,日本军队已深入堂奥;东北、冀东,一片一片土地失去,一群一群难民逃离家乡,日军的坦克任意辗过中国人的麦田、日军军舰的炮口,褪尽炮衣,指向上海的街道。抗战期间,一个一个

  • 文章栖霞寺难民所之回忆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釋月基  出版时间:1967-10-30
    关键字: 棲霞寺 難民所 回憶 蘆溝橋事變

    栖霞山(古名摄山)的山势,是一个坐椅式的型态,山既深,林又密,道路而且曲折崎岖,大有「红尘飞不进,山静勿知年」的气槪,可以掩蔽大量人数,先法师寂然和尙,目覩同胞们流离失所悽凉的情景,本着佛教徒应尽的天职和发扬释尊高度救世的精神,特与仰三上人、和笔者、以及志开同门等,略事商讨后,乃于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成立一个「佛教慈善栖霞寺难民收容所」的机构,(简称栖霞寺难民所)先后容纳了老弱妇孺军民人等,计有两万七千多人,以籍贯来说,全国各行省皆有,以难胞份子来说,军人

  • 文章抗戰時期在浙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9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0-09-06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难民问题 伤兵问题 浙江损失

    二十五岁以下之女子三十名,到班受训。其时,浙江全省,没有一所省立医院,各县也很少有合格的医生。故这个训练班,对以后的防空及救护,均有功效。迨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发生,浙江省就成为最接近前方的后方,也是后方各省中的最前方。朱先生对于空袭防护,难民救济,及伤兵收容,至为重视。我每晚都由长途电话中,得到他的亲口指示,我也每晚向他报吿一切。八一四,杭州首次遭受敌机的轰炸,我英勇空军,奋起作战,获得全胜,因而后来定是日为空军节。敌机战败之后,纷纷逃走。其中一架,坠落在第四

  • 文章大隧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曾克耑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大隧道案 惨案研究 空袭 避难民众 题咏

    管制之无方。而日机之空袭与避难民众秩序之混乱,要为重要因素。「大隧行」中完全归咎于「卫卒又不令隧中人出」,非甚公允也。本案经过,本刋曾载有「抗战时期重庆大隧道窒息案经过」一文,辑入「四川与对日抗战」一书中(商务印书馆发行)。本诗为有关「大隧道窒息案」仅见之题咏,特录载于此,以志此日本军阀屠戮我同胞血海深仇之尚未报也。城头吹角声乌乌,平冈错落县虬珠,鬼车气骄凌行都,惨雾沉冥气不纡。寒月朦胧阴胡,显贵自飞摩托车,滴膏滴血说何迂,纵横驰道忘艰虞。娉婷娇拥语喁喁,谈

  • 文章南崗抗日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張成守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南岗 日寇入侵 难民 土匪招安 大伊山 伪军 保安团

    日寇首次攻打南岗发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午后一时,日寇由东南向西北前进,南岗街东五百尺有一东大墩,南北长约一里多,比南岗街高出约十公尺,日寇被东大墩掩护,未有人发觉,日寇到达墩上,用山砲向东庙射发一砲,将庙门击垮,全街男女老幼仓惶逃命,大部份向西跑,以南岗街作掩护,少数向南跑,日寇居高临下,以步枪向难民射击,有一居民不幸中弹身亡,是日上午十时,有土匪百余人刚被县府招安,调来南岗,闻日寇砲声比居民跑的还要快,有两匹马都来不及牵走。三月某日,日寇

  • 文章今日的鄧伯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84期  作者:陳允中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汉玉 张耀青 难民 日机轰炸 艰难生活

    道士唸了半天经,希望超度他能早日超升天国。朱光中的七期刚过,日本的飞机接着三天不断的轰炸金城江,挤在这里的难民,都纷纷逃向贵州去;这时人多车少,莫说买不到车票,就是能买到票,票价也吓死人!大槪由金城江到贵州,大人一张票要一根大条子,小孩子灭半。张耀靑那里有许多钱呢?最后看到日机轰炸的次数越来越多,住在金城江的人,一天少一天,吃的米、烧的炭,也一天缺货一天,为了求生,只得带了两个孩子步行,准备每天走一二十华里,约莫走了半个多月,像蜗牛似的慢步,终于走到独山

  • 文章泰北难民心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杨國粹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泰北 难民 心声 散文诗联 历史集萃

    待肃清。滇军健儿有胆量,包打不胜不要钱。考可一战惊天地[2],辉煌战史传古今。五自立自助天有眼,自强自重人不轻。只为神技显身手,赢得泰人结善缘。驻守泰北防寮共,从此编为国防军。异域立功光大汉,民族英雄耀祖先。六泰北六十难民村,五所中学传书声[3]。中华文化永不朽,四维八德继传承。台湾不忘同胞爱,政府照顾得新生。感谢大恩念大德,誓死效忠尽良能。七良心送炭到泰北,慈善团体立功德。台湾大爱布仁风,难胞受惠享福泽。授田偿金发到户[4],茅草窝舖换洋宅。难胞子弟充

  • 文章憶南昌·感師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鍾文郁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同乡会 飞机场 难民 师范学校 九一八事件

    瑞金 钟文郁我生长在瑞金县壬田区雅池湖村,数代农耕,苦不堪言,民国二十年秋,闻红军(中共)将到瑞金建中央政府,大家忙于逃命,我才十四岁,虽家无地方干部,也无钱放高利息,只好跟随全区的叔叔伯伯约百余人,先逃往广东省境约一年后,再由汕头经上海至九江到南昌,住进了瑞金同鄕会,当时生活困难,幸中央政府在蒋前主席(中正)领导之下,计划在南昌郊区兴建一座模范飞机场,以防范日本军继「九一八」侵华之后,再侵略我华中地区,因此我们逃难来南昌的难民,经核定凡二十岁至六十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