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隋唐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西精神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0-07-15
    关键字: 隋唐 精神 周公 汉代 张骞

    「地理上最富興趣之一省」「陜西精神亦可謂之建國精神」

  • 文章隋唐五代四川疆域沿革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0期  作者:龔煦春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隋唐 五代 四川 疆域 历史沿革

    隋代統一宇內,經正疆理,劃分九州,悉仍禹貢之舊。於是蜀中州郡,盡隸梁州之域。時州郡雜糅,無所統紀。開皇九年,悉罷天下諸郡,一是以州統縣,方州之制,煥然一新。開皇末年,戶口滋多,屢有晰置。大業後,又廢罷諸州,改州爲郡,或恢復舊制,或更立新名,設郡之繁簡,稱爲適當。又於要衝之地,設總管府。蜀於益州、遂州、瀘州三地,設立總管府,而益州更設西南道行台。大業中,三總管府並廢,惟置司隸刺史巡察而已,不與統轄地方之事。故隋代制馭地方之策,或稍疏焉。隋既改革舊制,劃一地...

  • 文章讀史乘·數家珍·説武進(三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2期  作者:沈霞飛  出版时间:1973-01-15
    关键字: 秦景通 何之元 武进人物 刘袆之 隋唐时期

    (一五四) 〔大秦君小秦君〕秦景通:唐永徽中,漢書學大興。時敬播劉伯玉等皆擅名。景通與弟暐,尤爲一時翹楚。時人號「大秦君小秦君」。一時治漢書者,皆出其門。景通仕至太子洗馬,兼崇賢舘學士,卒後,小秦君暐繼任其職。(一五五) 〔北門學士〕劉褘之:父子翼,字小心。有學行,性峭直。朋友有過,輒面責之,退無餘訾。初爲隋秘書監,唐時,太宗徵之,辭以母老不至。母歿,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終著作郞,弘文舘直學士,李百藥嘗語人曰:「子翼雖駡人,人終不憾!」褘之:字希美。剛直一...

  • 文章溫州歷史概述(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徐順平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历史 温州 隋唐五代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隋唐五代时期温州的概况从隋唐到五代三百多年间,温州的生产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方面,这时的水利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当时的温州刺史韦庸曾发动温州劳动人民,兴筑堤塘,开河十里,将雄溪、瞿溪、郭溪三溪之水会通于湖,既防止水患,又用之于灌溉,这就是后人称呼的「会昌湖」、「韦公堤」⒄。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吸收了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至唐时巳开始以粪肥代替「火耕水耨」,在耕作方法上开始实行「区田法」,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文章丝绸之路与隋唐乐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趙廣暉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隋唐歌舞 史料研究 西域各国

    就自秦汉以迄于随唐而言,也是用以缴纳税赋重要的一种。如《册府元龟》记载:「农田赋税,每丁岁入粟三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为二丈」。也更是折抵罪过之一环。如《唐六典》云:「凡计赋者,以绢平之,其赋有六焉,一日强盗赃(自绢一尺至于十匹)」这种自用有余品,官库有丰收,自然会有对外销售或以货易物之现象产生。近为乡里,远及异邦。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自然开辟了中西海陆交通,也因而促成对外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之交流以及宗教习俗之传播。本文之主旨,在探讨隋唐乐舞,我国

  • 文章藍文徴先生的學業與道業(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蓝文徵 学术研究 著作 中国史 隋唐五代史

    以经史为主,蓝师尝引朱舜水之言曰:「大凡作文须根本六经,佐以子史,而润泽之以古文;内既充溢,则下笔自然凑泊,不期文而自文」(朱舜水之思想、第四章)。可知蓝师之文句苍古,语意深厚,能令人数读之而数增其益者,乃以经学为其根底,而佐之以子学与史学也。徐复观先生赞蓝师「是专心作学问,且有成就,有著作的人」(中华杂志、六十五年三月号:悼蓝孟博先生)。可知蓝师并非绝对不著作,而是不肯轻易著作。若论其最精心的著作,当为隋唐五代史(民国三十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蓝师所以选定

  • 文章連雲港藝文誌引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湯大民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海港城市 古代文明 汉武帝 隋唐时期 北宋末年 《西游记》 地方志

    的劲旅。三国时事魏四世的朐人缪袭,以为曹魏与撰《皇览》、制礼乐、著兵书,揭开了本土著述史的序幕。而麋信则以注疏《春秋》左氏及谷粱传,显名当时。两晋至南北朝,该地区曾作过东海、朐山等郡治,东魏时始称海州,辖彭城等六郡十九县,号称六郡故都,从此该地区以海州名称,彪炳中华史册。南北朝时,美文学大兴,东海籍鲍照、鲍泉、徐伯阳之流,仕宦江南,享文誉于海内。「俊逸鲍参军」,他以善诗赋,尤擅古乐府,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为李、杜而下百代崇仰。隋唐之世,海州

  • 文章山西鹽業史(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盐业发展史 隋唐时期盐业 五代时期盐业 宋代盐业 元代盐业

    隋唐时期之山西盐业隋承北周,更平南陈,南北盐区复归统一。文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罢除盐禁,听人民自由经营。唐初沿隋之旧,国用所资,皆赖租调。租调以外,槪不税歛,历武德,贞观,景云以迄玄宗之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其间一百三十九年,均未征收盐税,在盐政史上称为无税时期。唐代盐产之分布情形,约可分为池盐、井盐、海盐三大区域。池盐区域:河东、关内、陇右三道之产区均属之。包括今河东、陕西、西北、新疆、绥远等盐区,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靑海、新疆

  • 文章藍故立委文徵先生之生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李符桐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生平简介 求学经历 热衷教育 立德立言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仍手不释卷,苦学不辍。十七岁由六姑母之推介敎邱氏家馆。同年秋八月十一日与林立雍女士结婚,情好甚笃。十八岁从法特哈门名儒马致淸游,学业日进。十九岁考入吉林省立师范学校,一读四年,二十三岁(民国十二年)毕业,冬赴京师(今北平)游览。二十四岁任敎舒兰县立小学,二十五岁授徒于牛宅。二十六岁秋考入吉林法政专科学校肄业。次年(民国十五年)考入国立淸华大学硏究院,由当代名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三先生敎导,学业渐入佳境,乃由国学进入史学,从陈寅恪先生治隋唐五代史,兴趣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