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恨歌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看唐朝诗人白居易撰书「长恨歌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3期  作者:姚君佩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长恨歌 舞剧 唐玄宗 杨贵妃 华清宫

    中华人文历史文化其中一则,将爱的升华导入故事的情节,以大型实景,透过现代科技搬上银幕。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下华清池上演叙说:大唐第七代孙临淄王李隆基,除韦后,奉睿宗即帝位。西元前七一三年(纪元一一一九年),授笔者同宗姚崇为宰相,开元之治大祚荣建渤海国。多情的唐明皇 超美的杨姑娘伟大诗人白居易,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写成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这曲、调、词、荟萃,透过他绝妙的笔法,哀婉动人,纒绵悲恻的爱情神话,扣人心弦,蜚声中外,活生生的久居华清宫

  • 文章唐明皇與楊貴妃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驪山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唐明皇 杨贵妃 历史戏剧 长恨歌 评论感想

    天女下凡一般,简直把通晓音律的唐玄宗弄得神魂顚倒,乐不可支,因而心田里种下了难以抗拒的爱锚,无力自拔。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迷恋缠绵韵事,以及演变到因宠爱而误国等情,我们可由太原白居易在其长恨歌词里窥探无遗,这里暂不赘言。二、骊宫回响笔者籍隶长安古都以东五十华里风光明媚之临潼县骊山鎭,靑少年时常在长生殿遗址戏嬉,也常在华淸宫贵妃池沐浴,故对其「杨剧」所演之故事情节,兴趣较浓,印象深刻。今再翻阅陈鸿所撰之唐人小说中之长恨歌传,相互印证,大致相符。溯及大唐在长安

  • 文章關於楊貴妃的傳説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卓韋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杨贵妃墓 人物传说 长恨歌 杨玉环

    十六岁的太原人白居易,初去唐代首都长安,即以诗文拜谒名士顾况,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句使顾况叹服说:“白居亦易“可见他的才华出众。白居易著名的敍事诗《长恨歌》写于公元八〇六年,当时才三十五岁。他是以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写的。在这首长诗中,作者的同情显然是在被玩弄、被牺牲的杨贵妃方面。而对于马嵬坡军事哗变的首要负责者唐明皇,在委宛曲折的敍述中,却加以谴责。使人们读了后,感情不得不随着诗人的波涛起伏之笔而动荡起来,最后都不得

  • 文章一曲長恨恨幾多——管見貴妃文化的現實思想意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劉來有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贵妃文化 长恨歌 历史传说 现实意义

    杨玉环——杨贵妃。位列「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中国历史四大美人之中,我们山西永济的男人一谈起来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炫耀之念跃出腹胸,女人一聊起来就自豪之意涌上红颜、骄傲之态压抑较难。如今,既然史籍有载「蒲州永乐人」,贵妃故里也已成为永济一大旅游景点,也可以说是一种贵妃文化。那么究竟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値思想现实意义?笔者不揣浅陋,略抒管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就是诗仙白居易的《长恨歌》裏被赞誉为「戛然而止」「笔力高人数倍」的画龙点睛之句。天

  • 文章憶述抗戰時在西安的一段經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立初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赴西安交通情况 陆军大校参谋班受训 饮食居住 班级情况 西安风光 长恨歌 受训感想

    杨贵妃之华清池,即在该地。由于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名闻遐迩的华清池,使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描写细腻令人赞叹的长歌,我在少年求学时就非常喜爱,但因歌词太长,始终未能将它背熟成诵。如今我将亲至歌中所咏一开始就出现的著名之地,不禁为之神驰。因此,我于出发之前,特别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随带前往,以便将长恨歌重读几遍,并将歌中的诸多事物实地加以印证。临潼,位于渭河之南,距西安约四十余公里,陇海铁路沿北而过,乃省垣东南孔道,但市况并不繁盛,城南骊山之麓,据说就是唐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