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钱塘江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何時歸看浙江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4期  作者:唐凱莉  出版时间:1981-04-06
    关键字: 钱塘江 故乡 涨潮 杭州 西湖

    刚好是江水倒流的那一天。这是不是和钱塘江边的逆流有关系呢?这只是传说。虎跑泉的表面张力很大,如果要试验,可以在碗里盛满了水,把银钱一枚一枚的放下去,放到第十二枚,碗里的水都不会溢出来。再继续放六枚下去,这六枚已浮在水面,不同于先前的十二枚是沉在碗底。纵然是浮在水面,差不多有七毫米就.溢出来了。但终于还在「剃刀边缘」上。这奇妙的现象,应算是西湖的奇蹟之一。钱塘江的起源是由新安江、信安江、东阳江三条江会合的。从杭州以下到杭州湾出海的,才叫钱塘江。杭州湾正当钱塘江

  • 文章錢塘江口紀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金陵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钱塘江 交通 人文历史 诗文

    慈溪在宁波北部,钱塘江口南岸,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海边的滩涂最早从余姚的土地上接出,它涨到哪里,人们就跟到哪里。耕地、居住、生活。在这方圆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河流纵横密布,像一盘围棋。纵的叫浦,横的称塘。南北向的如淹浦、新浦、淞浦、龙舌浦、水云浦、裘家浦;破山浦、东西向的有三塘江、五塘江、七塘江、八塘江。致使钱塘江口陆地越来越大,出海口却越来越小。人们说今年的钱江潮没有了,是不是与钱塘江的喇叭口狭小了有关系呢?国家给围涂造地予以特别的优惠,允许他们

  • 文章壯觀天下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9期  作者:伊蓉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浙江名胜 钱塘江观潮 自然奇景

    万马奔腾」这个词儿谁都懂,听得多了,也就觉得平平淡淡。但是,如果眞的有一万匹红鬃烈马铺天盖地的冲着你奔腾而来,那麽你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普天之下的江河千千万,然而,江河入海口的浪潮能有资格用「万马奔腾」加以形容,只有一条河,一条江。这河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这江就是中国浙江省的钱塘江。确切地说这东半球的奇观只发生在杭州市东面的杭州湾。钱塘江河口的涌潮之潮差高达九米,潮头壁立,白浪滔天,以其「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山河万马腾」的壮观气势而被列入「天下

  • 文章潮汐聲聲伴童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钱塘江 飞云江 潮汐 抗日战争

    除了住在海洋附近的人,对海潮的涨落有特殊熟悉的印象外,一般人恐怕并不会过分去注意。唯有名闻世界的浙江钱塘江的潮,尤其中秋节时,其怒潮汹涌的壮观,吸引不少远道来的人观赏。说来惭愧,我生于浙江,长于浙江,却没有机会见过钱塘江汹涌澎湃的潮水。倒是数年前,在电视上看到钱塘江的潮水,在中秋节时,巨浪像一座山似的滚动过来,突然翻成一堆白色棉絮,散裂成无数碎花,而没入江中。接着后浪追着前浪,一个接着一个,那气势的宏伟,眞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涛声、浪澜、高迈粗犷

  • 文章钱塘江铁桥的兴筑与抗战关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簡笙簧 出版时间:1981-10-06
    关键字: 钱塘江 铁桥 建筑 杭州 抗战 桥梁 通车

    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时,日本曾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此场战争郤延续八年之久,最后日本以无条件投降来结束。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因虽然很多,然就中国而言,获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诚如薛光前先生在「艰苦建国十年」序文中所言:「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十年是中国建国努力中最艰辛也是最辉煌的十年……。假如中国在这十年间没有这样成功的建国努力,中国焉能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焉能与盟国并肩作战一直到全面胜利?」本文系以钱塘江铁桥的兴筑显例,对上述一段话,提供一个

  • 文章錢塘江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董克敏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钱塘江 江流曲折 驰名中外 钱塘观潮 弄潮

    钱塘江,在我国十大河流中,虽系河道最短的一条(三六八公里),但其名称却为最多的一条。古名渐水,亦曰渐江。以江流曲折如之字,又名之江,或云曲江。有二源,北曰新安亦名歙港,其水澄淸,南曰兰溪而水浊,二水在建德城东南相合北流,乃称浙江。经桐庐县合桐溪亦曰桐江。经富阳县亦曰富春江。抵萧山县,钱淸江来会,东北流至杭州城南,乃称钱塘江。再东北流而入东海。钱塘江之所以驰名中外,盖钱塘潮奇观也。潮,本是海洋之水,受日月引力,定时而涨落,谓之潮。分别言之,早潮曰潮,晚潮曰

  • 文章宗曾祖忠順公事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史先春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八一三上海保卫战 钱塘江大桥 王敬久 文庙小学 敬悼乡贤

    自奉极简,常以自己薪水补贴部属伙食,以此甚得长官重视与部属爱戴。公平日讲信重义,人乐与之相处,公在军中甚多金兰之交,数十年来仍保持深厚友谊。综合公在军中一生之功绩,择其大者,略述如下:㈠参加「八一三」上海保卫战时,奉令炸毁钱塘江大桥及国际电台,免为日寇利用。国际电台架设之输电铁塔,共有十二座,在紧急情况下,陆续炸毁十一座,最后一座,在敌人猛烈炮火下,由公亲自率领四名勇士,奋不顾身,直冲向前,埋设雷管,终于达成任务。㈡民国卅四年抗战胜利,随军至徐州,负责看管日

  • 文章天下奇觀海寧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10期  作者:陳啓文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海宁 中国国际观潮节 天下奇观海宁潮 古文典籍 钱塘江

    惊天动地扑来,灾民眼水汨汨。另一种传说是:吴国大将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国句践求和,子胥生怕留句践有后患,力劝吴王杀了句践,将尸体丢入钱塘江。吴王又听信宰相伯喜的终言,嫌子胥犯上,赐剑伍子胥自刎,死后又把他的尸体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这两个敌国功臣含冤而去,死后同恨相怜,阴魂不散,在钱塘江里出现作怪,一个素裹银带赶着千万匹白马腾浪前来,一个紧鼓雷鸣在后推浪助威复仇,形成滚滚江潮。其实不然,这是迷信传说。崇尙科学被越来越多人们所以识,证实海宇涌潮是地球、月亮

  • 文章盛衰歷盡浙江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钱塘江观潮 伍子胥与钱塘江潮的传说 祭潮仪式 射潮传说 浙江潮的危害 塘工的重要性

    赐剑子胥要他自杀。子胥死不瞑目,他嘱咐家人说:「挖出我的眼珠,挂在东门,我要观望越兵进城灭吴!」此话又被奸人传入吴王耳中,恼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便将子胥的尸首,抛入钱塘江中泄愤。从那天起,钱塘江的水流不再安静,每日有两次,波涛汹涌,夹着战马金鼓之声,有人亲见伍子胥跃马横刀,披着素铠素甲,奔驰前来,江边人民就祀为潮神,立庙祭祀。后来伍子胥的谏阻应验了,越王勾践完成了十年生聚十年敎训的复仇大计,赖着范蠡文种的力量,达到了灭吴复国的目的。范蠡及时引退,文种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