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鄢陵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鄢陵 烧饼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彥甫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鄢陵 烧饼 趣闻 故乡美食

    烧饼,为北方麦食类馍之一种,中原豫东开封一带盛传流行。鄢陵、扶沟等地尤多。城鎭鄕村、集市、庙会均有烘烤出售。烧饼炉紧靠水煎包棚,这是行帮规矩一自然结合。烧饼夹包子,群众对称“哈蟆拱泥”,烧饼酥脆,来芯五香;包子软香;味溢满口。吃者享受,观者涎溢。此为中原豫东一带地方风味一大特色。烧饼,为烘烤型食品,最早始于元、明。据宋月航《由来》一书记载:「传说」,元朝末年,中原大乱,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封他儿子朱棣为燕王,率军「扫北」,攻打元军,经过战争,许多村鎭

  • 文章鄢陵县杂志话旧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姚君佩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鄢陵杂志 稿件 期刊通知

    受尊敬的鄕贤、鄕友、社友诸鄕长:久违了!相知不套,削浮直陈。笔者从家父口中训谕:鄢陵杂志创刊于民七十二年九月一日,斯时服务同鄕会的先进,已经迈入壮年,迄今二十五年余矣!当时经济状况不甚充裕,从艰困中排除障碍,力求实现理想,并获得在台全体鄕亲一致的同意,更得到廷选鄕长与夫人李秋眉女士资助,赐与实质上莫大的支持。终于完成了全体鄕亲的心愿。共计出刊二十期。初刊由高庆涛鄕长出资,自力完成编印三百余本,分赠每户一册,心在加强连系鄕亲情谊:其作为受人感佩至深。嗣后

  • 文章安陵都城小記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陵都城遗址 克段于鄢 鄢陵之战 甚嚣尘上 不辱使命

    古城墙的残垣断壁,思绪的翅膀禁不住穿越历史的高山峡谷,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安陵都城虽小,却凝聚了历史的烟云啊!」我听见老人这样说。公元前七二二年,中原地区正是诸侯并举、相互攻伐的年代,郑庄公(亦称郑伯)继位后,其母武姜氏与庄公弟太叔段图谋夺取王位。太叔段在京(河南荣阳东南)聚兵屯粮,侍机而动,并约其母武姜为内应。后来,事机败露,郑庄公命子封率战车二〇〇乘、甲士六〇〇、步卒一·四万人击段,双方在安陵城外展开激战。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鄢陵一战,太叔段惨遭失败

  • 文章心有靈犀一點通友誼情感於日增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2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鄢陵同乡会 鄢陵杂志 两岸情谊 信件

    海峡两岸王部长丙军 陶主任 两位先生钧鉴:家鄕一别,行将数月之久,疏于奉函致候,尙请见谅!惟建业屡次返鄕探亲,承蒙诸位领导关爱,铭感五内!云情盛谊、感荷无既!本应分别趋前请领教益,且因凤栖遥散,不克一一踵谢。而今腊鼓频催,一年将近,祝贺新年快乐、心想事成,谨以诚心,藉申谢悃!鄢陵杂志尤赖于二位的提示和督导,以及鄕贤们赐稿支持,终于勉强粗略完成交代任务。今寄上鄢陵杂志二十一期共计五十本,分别奉赠县府各级领导和每期惠赐稿子的鄕亲,人手一册,祈请笑纳。(其中五

  • 文章鄢陵吴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趙公民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鄢陵县 吴三桂 历史典故

    河南鄢陵,乃豫省的大县,巿街整齐,商业繁荣,风淳俗朴,物阜民丰,眞乃人间乐土,城西北约三四十华里,有一庞然大土邱,屹立在荒郊野外,当地人称谓吴冢,据附近老一辈的人传说是这样的:远在明朝末年,流寇李闯(自成)攻陷北京,把崇祯皇帝逼死煤山,并逮捕明朝所有大臣,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吴襄者,他的儿子是吴三桂,现任山海关总兵,李逼襄写信劝其子返京投降,三桂不从,李将杀襄,襄乘机逃匿,乔装至河南鄢陵境,以医牛为生,襄年老多病,不久就死在这里,当地人怜其孤苦无依,醵资

  • 文章鄢陵县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鄢陵 沿革 行政 地理 风物

    壹 沿革鄢陵、以河南省隶之县而言,虽非大者(人口约卅六万,土地面积约两百平方公里),但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之郡。周朝时称为鄢国,春秋时为郑武公所灭而并入郑国改名为鄢陵。史记有载:「郑庄公廿二年,庄弟叔段袭郑,败入于鄢,公伐诸鄢而灭之」。古文观止首篇明载:「郑伯克段于鄢」,此乃着明之弟不恭兄不友的历史故事。晋楚泓水之战,亦即鄢陵以北之泓水。战国时一度改称为安陵。汉高帝十二年以县人朱濞者职都尉,起兵击项藉有功,封为鄢陵侯,食邑两千七百户(始乃复名为鄢陵

  • 文章扶沟和鄢陵的一件水患官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吳儀亭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扶沟县 鄢陵县 水患官司

    扶沟和鄢陵两个县,彼此接壤毗连,鄢陵在西,地多丘陵,地势高亢;扶沟在东,地多沟渠,地势洼下,两县接壤处,有一个重要关口,名叫压冈口,每届夏秋淫雨大作之际,关口的关闭与开放,恒为二县所必争。如关闭起来,则鄢陵遭受水患,如果开放,则扶沟一片汪洋。因为此事,两县全体民众,彼此情感弄得极不愉快,甚至于动辄兴讼官厅,历明淸两代,打了几百年的官司,纠纒不已,据说到了满淸末年,鄢陵县的代表在开封花了五百两银子,请一位高明讼师,写了一张状子,结果赢了官司,其状子要点,止

  • 文章鄢陵简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4期  作者:縣政府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鄢陵县 简介 气候 交通 工业发展

    鄢陵地处河南省许昌市东部,辖马栏、张桥、南坞、陶城、望田、只乐、大马、柏梁、陈店、马坊、彭店十一个乡及安陵镇 总面积八七一·六平方公里,总人口五十八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三万人鄢陵历史悠久。史籍传载,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融氏的后裔即受封于此,称鄢国。刘邦灭秦后,遂置鄢陵县。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促进了鄢陵繁荣。尤以北宋定都开封后,鄢陵凭水陆交通之利,成为京都门户,一时间五业兴旺 朝中重臣范仲淹、韩琦、苏东坡等都曾先后来这里游赏玩乐,赋诗唱和

  • 文章鄢陵县的长寿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3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88-01-15
    关键字: 鄢陵县 长寿者 史料记载

    人们,活到老学到老,不怕老不服老,虽在古稀之年,仍要和年靑人一样,去努力事业,发挥潜力,天天忙永不老。所以我们应该就其积极意义,年纪虽然到了七十岁,仍要从事自己所能做的事,契而不舍,全力以赴。千万不可整天愁眉苦脸,坐以待毙。鄢陵县的长寿者我从宋史及文献志、鄢陵县志等历史文献査考,我鄢陵县的长寿者很多,特分述如后:一、在明朝时计有:㈠郑士能,寿至九十,诚信待人,恩赐七品寿官,㈡韩龙,字腾霄,热心助人,寿至九十八岁,㈢郑臣字南庵,乃笃行君子,寿至一百零三岁。二、在清朝时计

  • 文章鄢陵有关的成语典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鄢陵 成语典故 史料记载

    是使用得十分广泛的一则成语,形容人声喧嚷尘土飞扬的样子。成语典源于《左传·成公十六年》,书上记载的是晋楚鄢陵交战前,楚王登上可以了望敌情的高车观察晋军的动静。楚王对立站在身边的伯州犁说:「甚矣,且尘上矣。」意思是晋军中人声喧闹得很厉害,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世用来形容传闻或消息普遍流传,众人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时,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