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伦理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橫渠與孔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陳正榮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张载 孔子 孟子 人格形态 道德伦理

    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张子全书序)横渠之学批驳老庄佛释之说,虽非尽得其分,而承绍孔孟遗说者,则屡迁不移,守正无失者也。道德进路之人格型态孔子称至圣,孟子称亚圣,其所以为圣人,虽曰天纵聪明有以致之。然孔子犹言十室之邑,必有信如丘者焉。而孟子则云舜何人也,予何入,有为者亦若是。如此则孔孟业已肯定人性上达可以致圣,故圣人人人得而为之。故先天成圣之可能性已被预设,所求以至圣人之境者,唯问学持守而已。虽人人得为圣人,而非人人皆为圣人,所以

  • 文章吾欲孝,斯孝至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孝道 伦理 父母 祭祖 道德

    多年來臺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斐然可觀,惟其社會風氣迄未改善,「敎化,國家之急務也……。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可是最近作奸犯科者多爲高級知識分子,士大夫之無恥是曰國恥,言念及此,能不悚然。

  • 文章我國商業文化·確優於西方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伦理 道德 商业文化 经营方法

    在改革開放十餘年來,溫州人的勤、敏、冒險精神,締造許多令人欽羡佳績,但內外風評卻毀譽參半,要建立今後溫州良好企業、商貿形象,必須要重新宏揚優良傳統文化;堅守誠信原則——「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價廉物美,薄利多銷」,方能在劇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文章孝親 兄弟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孝道 父母子女 伦理道德

    吉安 胡荣祥为人在世不可不知其孝,盖双亲之情,养育之恩,如同大海,无以可比,观现今社会,五常道德,沉沦含糊,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无以伦焉,苦不堪言,败坏风气,沉沦无规。古训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二老,全无烦恼。」可知亲如宝,金钱万贯难买一老,老者即生吾育景之双亲,古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想而知,师长亦可称为双亲,盖双亲身兼教,养儿女之职,身教,言教,以身作则,世人皆知也。父母恩亲 山高海深,十月怀胎,三十哺乳 十年教养,历尽

  • 文章宋代士大夫的道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德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宋代士大夫 道德观 顾炎武 范仲淹 重建政治伦理

    即造成致命伤,只要人心不死,是可以很快中兴的。南宋以半壁山河仍能偏安一百五十年,就是很好的例证。二、宋初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建北宋的士大夫,特别是史学家,认为宋朝应以唐为鉴,试观唐王室不重伦理道德,有女主窃国,有外戚干政,有藩鎭、宦官、朋党之祸国,更有叛臣大盗之称兵作乱,终亡唐社,都是应当严防的前车之鉴。当朱温篡唐之日,宰相杨涉为保富贵,竟担任押传国宝使,亲以玺绶,献给贼臣朱温,实在是不知廉耻。这又应当怪谁呢?追根究底,这是唐代君主没有留意养士之过,使士大

  • 文章蒋总统论伦理文化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伦理思想 “天下为公” 理性 伦理的目的 伦理道德

    蒋总统伦理思想的学术渊源蒋总统在手著「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中曾说:「国父的主义。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政治与伦理哲学的正统思想,而同时参酌中国现代的国情,摘取欧美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的精华,再加以国父自己独自见到的眞理所融铸的思想体系。」此是蒋总统阑述 国父三民主义的话,而我们应知继承国父遗志的 蒋总统,其伦理思想同样具备学术渊源,兹分别论述如左:一、继承 国父之伦理道德思想国父的伦理思想,是服务造福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以「民生」为中心观念

  • 文章民國初期的孔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姚志峰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8-03-20
    关键字: 孔子 孔教 伦理道德 新文化运动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也有一些学者以为亚洲四小龙腾飞是儒家文化催生的结果,当然也有不少人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道德滑坡喟叹不止,极力要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去挽回世道人心,矫正社会风气。我们不想也无力评判这些想法的是与非,因为世事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这裏译出的《孔教现状》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民国初期人们对儒学的认识及儒学变化发展的轨迹,也点评式地表明了作者对儒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及应持的态度,很有借鉴意义。

  • 文章世界和平之眞理應從漢學中求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共产主义 伦理道德 孙中山 汉学

    世界各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多竭尽智虑,硏求世界和平之道,希望这个世界能化乱为治、转危为安,使人类得免种种不幸的遭遇。可是错误的思想逼使现代世界走上错误的途径,其结果眞正和平的希望,愈来愈渺茫,恐怖、忧虑、不安,成为人类日常的生活。我历来主张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是救时的良药,所以今天提出这个论题:「世界和平之眞理,应从汉学中求之,」以供各位汉学家的参考。二、中华文化异于世界上其他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曾把现代世界上三种主要文化做过比较

  • 文章中國人的特質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和平 民主 科学

    进化至农业社会。黄帝之世,由于农业的需要,已开始天文历算的硏究,并创造文字。舜尧之时,契为司徒,明定五伦之敎为敎育宗旨;后稷敎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热而民人育。其时文化,自然以人数最多的士农为重心。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守望相助,所以重视家族观念与伦理道德,注意修身齐家,而且爱好自然,因而认识宇宙万物有一共同生存的原理。尧舜以后,经过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子,乃将以往一千八百年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道统的要义,可以公、诚、仁

  • 文章發揚儒家與佛學思想促進世界和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孔德成 出版时间:1987-03-02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佛学思想 伦理道德 世界和平 学者观点

    完整的人格,确立人与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和责任。然后基于个人完善人格的建立,由修养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循序做起,然后以既修之身,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特别重视伦理道德,认为伦理道德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基石,因此提倡五伦,就是君仁、臣忠;父(母)慈、子(女)孝;夫妇和顺;兄(姊)友、弟(妺)恭;朋友信义。人人谨守这五项伦常,注重彼此的关系和所扮演的角色,便有助于社会安宁。「仁」在儒家思想中,是一项总合之名;所谓「仁」,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