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家思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放之四海而皆準——我言故我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王守平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杂文 孙中山 历史巧合 命运之说 道家思想

    南昌 王守平一、四月四日見中華日報報導「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孫武的七十二代偉人,一武一文,武以安邦,文以建國,千古佳話。」我記得早年在某處展出的孫氏家譜中發現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祖先還是江西寧都人,我特地記下這段資料在古今名人命鑑的孫中山先生命譜上:「國父確係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寅時生,祖先孫誗從唐剿黃巢之亂,從福建遷到江西寧都後再遷到廣東。」所以說國父還是江西老表的後代呢。二、康有爲是梁任公啓超的老師,但兩人政見不同,康主君主立憲,爲保皇黨首領,不與國父合作。梁則...

  • 文章史記老子本傳的補述(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5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史记》 老子 道家思想 治国理念

    禮記在禮經中,雖爲後起的書,後來的學者都認爲自孔子以後至於西漢時代,許多孔門後學共同宣說儒家思想的一部書;如無可信的資料,戴聖(小戴)是不會編入的。閻若璩的先聖生卒年月考:「惟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梁玉繩說:「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時,不但僖子方卒,敬叔未能出門從師,且生才十四歲,恐亦未能見於君,未能至周。」(史記志疑)袁宙宗敎授對此懷疑曾有解釋:「此種懷疑理由欠充足,因爲孟僖子死前曾囑其子向孔子學禮,葬亦禮之一也,焉可不學?故居喪兼...

  • 文章老子的内聖外王之學(四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1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7-02-15
    关键字: 老子 谨持三宝 道家思想 用兵之法

    ㈣謹持三寶老子特別重視三寶,三寶本爲修己應世的修養工夫,我在此從另一角度,特別就兵學的觀點來說明三寶的意義。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按:萬物也,道家以人爲萬物之一。)長。今舍慈且(王弼注:取也。)勇,舍儉且廣,舍後取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廣雅釋詁:助也。帛書本作建,立也。)之,以慈衞(帛書本作垣,援也。)之。(六十七章)老子說:「我有三種最珍貴的寶貝,應當保持...

  • 文章老子的内聖外王之學(中)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9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思想 养生之道 处世哲学

    三 修養與處世㈠少私寡欲「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十九章)素爲染色的絲,樸爲彫刻的木。「見素抱樸」,就是要保持個人本來天性的純眞,不尙虛榮奢侈。「少私寡欲」,老子觀察自然界的現象,以天無私覆,地無私載,而能生萬物。老子主張寡欲,並未主張禁欲、絕欲。因人不能無欲,如多欲則迷失了自己。隨時要克制私欲,戒除貪得貪多的念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寡欲就是要知足知止,自私的人,常會貪得無饜,因此欲望大增。必須泯除自私自利的心理,自然可以去欲...

  • 文章禍福相依——外三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祸福相依 老子 福王 日本 道家思想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禍福相依的話,出自老聃的道德經,個人根據讀史的認識,對此深信不疑,茲舉史事為證。話說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西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二〇)在位很久,但作為卻不敢恭維,經常不理朝政,而且貪財好色。例如他抄了老師張居正的家,並沒有多少家產,是誤聽反張朝臣的攻訐所致,又廣置宦豎為礦稅監,到處搜刮民財,引發民怨,成為朱明帝國衰敗的導因,另有一事,是他立儲不立長,引起眾大臣的反對,事雖作罷,卻造成嚴重惡果。萬曆的長子朱常洛,依宗法傳統,應該立為皇位繼...

  • 文章九流祖師李氏雙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李盛菉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李聃 李悝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老子学说 宇宙观

    興國 李盛菉我中華文化之所以精深博大、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之所以繁衍茁壯、雄踞東亞,而中國五千餘載來能歷久彌新、武力駕列強,今日兩岸若能和平統一,必可躍居世界兩強之一。這當歸功於九流(家)學術思想之指引,各家聖哲祖師嘔心瀝血之立言教化,然各家學派各有千秋,但可互補國人之所需所願。自從漢武帝納碩儒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學之議,表彰六經(今爲十三經)以還,儒家便成爲我國正統思想,歷朝無不竭力倡導,人民無不忠心履行,故後世學者審定儒家居首,道、法、名、墨、縱橫、陰...

  • 文章天人合一與天人合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傅佩榮 彭婷婷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道家思想 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 天人合德 思想代表

    中国人常自豪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长久以来,我们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又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思想能不能讲天人合一呢?这是値得探讨的。道家谈「天人合一」,儒家说「天人合德」,若能对此二者的「天」与「人」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文化的特色一定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一、何谓天人合一这里所说的「天人合一」是指道家思想,「天」代表大自然,「人」是指每一个人;庄子说:「人与天,一也。」表示人与天是合一的,儒家的孔、孟、荀从未说过「天人合一」,只有

  • 文章老子的内聖外王之學(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8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6-05-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思想 中华文化 海外影响

    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拂逆事物的天性。」(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第二册)孔子亦赞美无为的政治,论语上载: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衞灵公)孟子亦主张无为而治,他以禹之治水为喩:孟子曰:「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离娄)朱子注:「禹之行水,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焦循正义:「禹凿山穿地,不能无事,正所以使水行所无事,若禹祇凭空论,无有实事,则水转不能无事矣。」总之,老子以无为治国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處環境對文化關係最大。中華民族其文化最早發源於北方,卽今所謂黃河平原與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東、河北省之一部,陝西省東部、山西省南部,爾後又漸漸擴張。其原因是遠古時期,地球上發生浩瀚無垠的洪水之災,東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區,由於紅沙淤積,成爲肥沃之沙質壤土,適於農耕,先民遂於是區拓展農業,故中華文化屬於農耕文化。人類文化種類大別約爲三型:一游牧文化,二農耕文化,三商業文化。游牧文化發源於高寒地帶而有草原者,農耕...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