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趣闻轶事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事三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 趣闻轶事 乡野传闻

    扇面題詞結鴛鴦從前,埔邑某鎮有一位青年,生性聰敏,頗有文才,然而每年鄉試都名落孫山,眼看青春似流水一樣逝去,產生了厭世情緒,在28歲那年春,終於在當地一間寺廟裏削髮為僧,過著朝鐘暮鼓,青燈黃券,念經度日的生活。有一天,來了一位知縣偕同其年方16歲妙齡美貌的女兒前來佛前參拜,拜完出門而去。然而其女不小心掉了一件東西在地上,青年和尚把它拾起打開一看是一把紙紮扇。他馬上拿起筆在扇面上題了一首詞,急忙趕出門去,把扇子交還給少女,少女看了詞頗不理解,連忙交給其父,知縣...

  • 文章火燒石牌樓傳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饒樂先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 石牌楼 趣闻轶事

    大埔縣茶陽城內,有一座為明代進士饒相建造的「南北地卿」石牌樓。饒相,字志尹,荼陽城內人,自幼聰敏過人。十五歲為庠生,二十二歲中廣東鄉試第四名經魁,二十四歲,為明嘉靖乙未榜第七十二名進士。官授中書舍人、戶部員外郎、按察副使等職。是茶陽饒姓的第一位進士。饒氏族人深感殊榮。為褒揚其佳績及豎樣板,激勵族人後來者激流勇進,詩書發家。族人便合全族資力為饒相在縣衙(今茶陽鎮政府)前40公尺處建一座「南北地卿」石牌樓。據筆者及十餘耆耋長者共同回憶,「南北地卿」牌樓有八根約...

  • 文章國色天香話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牡丹 国花 牡丹传说 趣闻轶事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竟誇人間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是牡丹的眞實寫照。牡丹花朶碩大,色利艷麗,有紅、黃、白、紫、粉、藍和罕見的綠、黑等八種顏色;谷雨前後開花,千株萬朶,爭奇鬥艷,咸稱之爲「富貴花」,又有「百兩金」,「木芍藥」、「洛陽紅」等名稱,更有「花王」的雅號。若以牡丹之「氣韻」而論,華貴堂皇,無與倫比,被稱爲「富貴花」並可當之無愧。倘以「氣勢」來看,艷冠群芳,名滿天下,被譽爲「花中之王」堪稱實至名歸。然而就其「氣質」與「氣節」上著眼,可圈...

  • 文章吾埔婦女通稱孺人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留園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大埔妇女统称 孺人 来源 趣闻轶事

    古時婦人,因夫榮子貴而受皇帝封贈者,謂之命婦,命婦可分七級: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普通婦人,則通稱爲某氏,所以別貴賤也。(民國以後,因已廢除封建制度、統稱夫人)惟獨吾埔婦女,則除其夫或子躋身顯官,另有較高之封贈外,其餘悉稱孺人。筆者少時,曾以此事爲奇,詢之鄕中父老,始識其中原涉及一段不平凡故事,特爲表揚於下:考吾邑係僻處廣東東北角之一個小縣,由於境內山多田少,地瘠民貧,故男人多出外謀生,家中事...

  • 文章梅州得名爲「梅」的由來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梅州 名字起源 趣闻轶事

    緣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在梅州市舉辦「客家學術硏討會」參加的專家學者與代表八十多人,會中台北市梅縣同鄕會代表團團長溫懷粦提出:。與會人士要求溫氏將梅州得名由來的「正本淸源」之說,寫為文章廣為宣導。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台北市梅縣同鄕會第十八屆理監事第十七次聯席會讓決議請溫氏撰文在同鄕會第九期會刊發表,俾梅人知之,客家人知之,世人知之。其後得閱香港中流出版社和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一九九五年六月聯合出版的「客家源流探奧」一書中,見其引述...

  • 文章楊直齋義行獲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述夔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杨淮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吾埔百侯楊家,在淸代,科名十分鼎盛,鄕人士稱爲「百侯楊」,和在城的「在城饒」及人口衆多的「張半縣」並稱。在城饒家,以明代的饒相、饒與齡「父子進士」爲代表,「張半縣」的科名,則以淸代的「開邑翰林」張作舟,和南山人先考得解元後捷翰林的張翱爲代表。他們的名字,在明淸兩代都是响當當的。而「百侯楊」之在明代,科名却不十分鼎盛,一直要衍到淸代才出了進士楊之徐、和他的三個兒子楊纘緖、楊黼時、楊演時都中了翰林才更名揚於世。這是因爲第一吾埔開邑,是在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

  • 文章大埔縣掌故雜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廣林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大埔文人 风骨 趣闻轶事

    昔大禹圣也惜寸阴,孙英、陶侃贤也,惜分阴,苟中材以下,安可以分寸计哉?……」萧进士以励行勤读,敎他的儿子,埔人也即以此敎子孙,像这样的风俗,还不会产生安贫乐道的士风吗?2.有尊师重道的制度:前代尊崇儒敎;所以尊师重道,也从尊孔做起。孔子庙称为圣庙,圣庙前有一块卧碑(即是石碑刻上了字,把它平放在圣庙前道上,故俗称卧碑。)碑上写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就是皇帝也不例外,如果有至此不下马下轿来很恭敬步行的,便会遭撤职查办。到祭孔的日子,参加祭孔的人员,一律要先

  • 文章段將軍的故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少俠 出版时间:1983-12-25
    关键字: 段希文 滇缅边区 趣闻轶事 边区事迹

    四月三日,劉楨亭先生在新副發表一篇有關「段氏父子與滇泰邊區墾殖」的大作,由於筆者與段希文將軍曾經一度患難與共,拜讀之餘,不禁勾起追思之情,爲求史實完整,特將廿多年前親身經歷的一段往事,不惴冒味陳述,聊作補充。記得在民國四十年的十月間,筆者自臺奉派到滇緬邊區李彌將軍總部工作,擔任**抗俄大學(後改爲幹訓圑)敎官,至四十一年九月間,奉調緬北前線新成立的滇西指揮所擔任組長。當時的指揮所主任是由副總指揮李文彬(質卿)將軍兼任,下設有兩位副主任,其中一位就是段希文將...

  • 文章閒話吾埔明清兩代科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郭湯盛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大埔科举 趣闻轶事 著名人物

    科擧是封建時代之產物,在昔君主專制時期,多用科擧取士,而一般讀書人,欲獵取功名,亦莫不以參加科擧考試爲進身之階。其制度明淸兩代,大致相同,計分爲邑試考秀才;府試考廩貢;鄕試考擧人;京試考進士;殿試考翰林五種。翰林榜首,稱作狀元;進士榜首,稱作會元;擧人榜首,稱作解元,若能三元及第,堪稱天下奇才,千載難得一見。普通一般士子,十載寒窗,往往欲靑一矜而不可得,倘或僥倖得以折桂採芹,開科發甲?自可陞官發財,光宗耀祖,獲得至高無上之殊榮,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擧...

  • 文章抗戰英雄黃鏘軼事補遺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黄锵 抗日战争 趣闻轶事 胡璞玉书函

    關於抗日戰事中固守衡山的黃鏘將軍軼事,嘉應五屬年刊第十期曾刊出報導,惟因篇幅關係,未能詳盡,茲再加補充,也可更瞭解其英勇事蹟。首先是黃營長自動請纓「固守衡山」時,得到師長羅活的讚許和同仁們的敬佩,隨即奉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令「固守衡山」,阻敵於衡陽外圍及掩護友軍撒退的命令和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長一樣,即將全營矢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及全營官兵名冊呈報軍令部同時並作慎密佈署,建立鐵的長城,準備給敵人迎頭痛擊。佈署好陣勢以後,黃營長即對官兵訓話,要大家努力殺敵,效...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