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读者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來函照登于望德先生來函——對於「于右老不愛錢的故事」一文之幾點糾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4期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读者来函 勘误

    陝西文獻編者先生:敬啓者,四月十五日貴刋登出陳存仁先生所寫「于右老不愛錢的故事」一則,其中所述多有不符事實之處。首先我要指出該文所言民國十年,先府君在滬曾不斷向徐小圃先生借零用錢一事,有所辯正。按民國七年至十一年間,先府君不在上海,而在陝西,向北洋軍閥作戰,孤軍奮鬪,關山阻隔,相去何止千里,何能爲借數十元寫一借條「拿了就走」之事。再所言先府君民四在滬「經濟情況最困難時」,特訂潤例鬻字。按先府君潤例應爲民六年間事,而非四年。再其目的非爲解決生計,而爲限制求...

  • 文章王禹廷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5期  出版时间:1973-10-15
    关键字: 读者来函 勘误

    本刋读者先生注意:甘肃王禹廷先生爱护本刋,抽暇赐函指正讹误,实所感激!除专函致谢外,敬请大家对本刋十四期十一页二十七年六月十九日,第二项「二十四集团军」六字,改正为「十七军团。」庶免以讹传讹而重史实,为盼!编者敬启六二、一〇、一五

  • 文章史料校正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張華光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史料订正 读者来信

    黃先生、王先生大鑒:順致問候上月二十八日寄呈拙稿一件,估計應已收到。寫作時手頭缺少資料,僅憑記憶。發出後又沒法去縣檔案館,拜閱黃公日記,發現幾處錯舛或不妥。均作了勾劃、修正,請審閱。(現將修正後的該稿重新寄呈)再聊的話:⑴因種種歷史原因,知我者不少。爲減少不必要的猜測和品評,在很多情況下,我寫稿不用實名,而用筆名。在大陸發文亦是如是,並無其他深意。「秦台生」已被多人猜測到,故改用「令弓」。這個筆名在美《東方》雜志上已用過。我在《文獻》三十一期上,介紹孫敏...

  • 文章無徵不信——史實應以文獻為證!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历史探究 读者回信 李祥禄

    ,「陈炳焜已卸粤督回桂任护军使」,笔者于此殊感疑惑:其一,民国六年秋,广西是否已有护军使一职之设置?其设置公文刊载何处?其二,当年陈炳焜卸粤督后,是否即回桂任护军使?有无宣吿就职文电之类发表?凡此疑问,万一尙乏文献足征,则李先生函中所谓「民国六年秋陈炳焜已卸粤督回桂任护军使」之说,或恐难于令人置信耳!以上五项,谨以奉复李魄先生,并祈贤明读者指敎!黄嘉谟 七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文章平江杜墓實況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李慶—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平江 杜甫墓 读者信函

    平江李厷良先生讀了湖南文獻杜甫墓在平江一文後,來函如左:適公賜鑒,承寄湖南文獻甚感!讀杜甫墓在平江一文,足揚故鄕之光,工部葬地,聚訟紛紜,然以公卒前詩語揣之,所謂卒於岳潭之交,事殆可信,明徐屯田過昌江杜墓詩云:「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遺工部死,來保大夫墳,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弔,寒日下西原。」足證杜墓在平,自明以前,卽有此說,張子衡杜墓聯:「詩有徑屯田,疑塜千年成鐵案,夢徵李供奉,芳園一夜薦瓊筵」可以見之,墓距余家僅三里許,在小田半山中,...

  • 文章楊希盛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史实纠谬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然后渡祊河到了南山区,并非渡沂河。祊河由西向东流,一直绕过临沂城北,注入沂河。沂河由沂水境南下,经临沂城东南流,注入运河,此系一段史实,恐读者误会,故特提出说明,以正视听。 读者杨希盛 四月三日

  • 文章(一)敬致吳洽民先生 (二)十卷三期勘誤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作者回应 勘误 史料考古

    ㈠敬致吳洽民先生朱良耕謝謝你的指正!民國廿八年至卅二年,敝人服務於魯蘇戰區五十一軍一一四師師屬部隊,駐沂蒙邊區柳枝子峪一帶,而五十七軍則駐諸城一帶,至於所寫之「五十七軍軍長爲繆澂流,死後爲霍守義」一詞,係根據敝現在隔壁住之馬先生所云,與事實不符,實爲憾事!敬向繆軍長致歉!由此可證「眼見是實,耳聞是虛」之名言也。至於馬先生係勝利後參加五十七軍,亦可能爲「道聽途說」之誤。㈡十卷三期勘誤朱良耕十卷三期四七頁「山東文獻十卷一期正誤」下之朱耕良,應爲朱良耕。四八頁...

  • 文章從歷史中學習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5期  作者:覃怡輝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社长的话 学习历史 敬告读者

    无论其成功或失败,都必然也是多因多果的;如果可供研究的史料十分充分,则或许可以进一步将其各项的因果理由,依其重要性而排出一个顺序,但绝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将之简化为一元化的因果关系。由于前述的两篇大作在本刊连载之后,不但引起母省同乡会乡亲们的极大关注,而且也吸引其他省同乡会读者的兴趣,纷来索阅;因此经常博览群网的编委石齐兄再度出马搜寻同类的佳作,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最近终于让他另外找到了乔羽先生的巨构《同室操戈,大厦倾覆》,其所谈的主题大致相同,但因分析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3-05-25
    关键字: 同乡动态 读者来鸿 诗文

    之情也。弟为河南人,曾居开封甚久,「禹王台」乃旧游之地,岂有误为「马王台」之理?但剧本经过打字油印,「手民」指「禹」为「马」,饰高公子之演员「照本宣科」,遂致有此讹误。由此观之,戯剧实为「集体艺术」,非编剧一人「考究」所可竟其全功耳。特函说明,敬请「照登」以代更正如何?专此,即颂鄕祺弟 翟君实(钟雷)拜启六十二年四月廿八日读者来函主编先生大鉴:弟是中原文献读者之一,姓刘名宪法,藉属豫西新安,自幼离鄕,所以对家鄕事甚少知晓,故未能提供有关家鄕之历史、文化、民情

  • 文章讀賈峻山先生著「八十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秦修好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贾峻山 《八十自述》 相关内容 读者感言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十日即夏曆正月初一,山西省同鄉集會於台北市和平東路之師範大學綜合大樓,舉行春節聯歡茶會,承賈峻山先生面贈其巨著『八十自述』一册,返舍後即夜拜讀,感念良深。好似返老還童回家鄉一般!俊山鄉長光緒三十年(一0九四)出生,長我一歲,原籍同屬長治縣之北董鎭與韓川村,相距不過三十餘里,可說是近鄉親,祗因工作、經歷、交往疏失、把臂遲遲。書中所載,故鄉風貌,良師益友,處處啓發我思鄉念舊之情。從幼嘗聽說一句俗諺兒語:『一個小女剛十三、挑水挑到太行山』。...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