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地方,树立「会魁」、「尚书」的牌坊,这是章纶及第任官的纪念物,此地亦即为章纶的出生地。章纶(一四一三—一四八三),字大经,初名仑,幼时聪慧喜读,一天,老师章仲寅以咏梅为题令他作诗,章纶略加观察景物,下笔疾书:「梅生山谷间,不与群芳异,霜冷雪寒时,清香满天地。」从此章纶常以「山梅」自励。正统四年章纶考中进士,授官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改官议制郎,曾上《太平十六策》,时瓦刺也先请和,章纶洞察形势,认为还是暂结和好。景泰二年宦官兴安,请建大
-
各章立论的基础。考述吕父祖以上五世的事蹟,俾明其渊源的来由。叙述吕本中生平,细考其师承、行实、著述、门生等,以了解其对江西诗派的关系。叙论吕本中的诗作,剖析其诗作的形式、内容与风格,以明其与江西的关系源委。屡述吕本中的诗学主张,以明其与江西诗派的关连。析述其所作「江西宗派图」的名称、内容及图作时间,以证其对江西诗派诗的肯定。总结吕本中的成就与影响,并评估其宏扬江西诗的贡献,以及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吕本中字居仁,宋代江西婺源人。好些传记说他是寿州人士。又因
-
位遗民诗人内心的沉痛,在诗的风格方面,吴梅村是宗法唐朝诗人的,和另一位宗法宋诗的诗人——钱谦益,成为淸初两位写作路线不同的诗坛盟主。他的诗长于歌行体,有点白居易的味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他的评述是相当中肯的:「梅村集四十卷,国朝吴伟业撰。伟业有缨寇纪略已着录。此集凡诗十八卷;诗余二卷;文二十卷。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讷风流,有藻思绮合,淸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礼,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庾信方之,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
-
首诗中(论诗绝句中)对从汉魏至唐宋的主要诗家以及流派,作了槪括性的评价,表现了自己卓越的见解,阐明了论诗的主旨,在于眞挚、在于自然、在于自得,宣扬恢复建安以来的诗歌优秀传统,特别是陶渊明、杜甫、苏轼对他的影响很深,我们从他一生对诗歌理论的硏究与总结方面和他的作品创作实践中是明明显显地可以看到的。淸人施国祁编著的《元遗山诗集笺注》收存其诗最多,凡一千三百六十一首。我们现在只就学习其部分山水景物诗,体会其眞知灼见的艺术论如何融合于作品创作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写出
-
一枝淸秀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板桥罢官后,囘到他十年梦破的扬州,与金农、闵贞、汪士愼、高凤翰、黄愼、罗聘、李鲤,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的书法与画风,光芒万丈,影响有淸一代的艺林风气至深且钜。尤其郑板桥诗、书、画确实是独成一格,淸新脱俗,不拘泥成法,亦不顾虑艺术之格律,有眞意、眞气与眞趣,兴至时为所欲为,兴尽后则戛然而止;以致凡有所作,无不境界高渺,使人耳目一新,其情眞意切之创作,片纸只字皆有
-
德兴 孙以刚汪藻(一〇七九—一一五四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彦章,号浮溪,今德兴巿海口鎭小浮溪人。幼年聪慧过人,年轻时入大学读书,崇宁二年(一一〇三)中进士。先任婺州观察推官,迁江西提举学事。宋高宗即位后,任中书舍人,兼任直学士,后又升给事中,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左朝请大夫等职。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再任龙图阁直学士,曾知湖州,绍兴八八年(一一三八)以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徙宣如。汪藻诗词风格清新,深醇雅健,格律精密。宋徽宗亲自编制《君臣庆会阁诗》,在群臣
-
清,张维屏在其「松轩随笔」中曾有「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郑板桥长于画梅、兰、竹、菊,松,石,其中最常画,画得最出色的是水墨兰竹。竹子枝叶碧绿,姿致挺拔,寒暑不凋;兰草茎叶修长,柔韧舒展,生于山野而幽香四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兰竹与梅菊,称为「四君子」。借以自喻或颂美人格的高洁。郑板桥画兰竹,上承古人遗意,又扩展了以笔墨抒情遣兴,自赏自娱的传统,把画竹,赏竹与他对社稷民生的思情联系在一起,赋于作品更广
-
居。地僻途遥,难得一晤,故彼此交情只祇在乡谊之间而已。惟尝问诸乡人口碑,却深知翁为吾邑旅越文教界中慎言笃行、谦恭温厚、安分守己、实所鲜遘之恂恂君子也。一九七五年越裳倾屋,极权当道。暴政之下,乡人竞相逋难,四处逃生。甚且投奔怒海,分散西东,以致亲友互昧下落,音讯间断。余于七八年秋抵达墨尔本定居,不期于六年后,杨翁亦偕夫人由台来澳与家人团聚。劫后重逢,欢喜不胜。八八年翁出任墨尔本华侨文教中心秘书,服务侨界,不遗余力。九十年代初,庸社诗书画会成立,翁欣然参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