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衣食住行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的影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9期  作者:王涵若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衣食住行 故乡 回忆

    別了將近四十年的故鄕,淳樸可愛的故鄕,它在昇平時代所綻開的美麗花朶,至今夢寐難忘,遊子心碎,無家可歸,只有不時捉摸它的影子,藉舒煩悶!它雖是一個較爲貧瘠,偏遠的山岳地帶——晉西北的一塊小地方——但以我古老的眼光去看,實在有很多値得稱道,並足資現代社會借鏡之處,完全是一個地道的農業社會,有唐虞之高風,雖多山而並不野,孔孟之道,把人們緊緊地束縛着,那時工商業者爲數極少(工業根本談不到),都是圍繞在它的脚下,供它驅使,所以人們都視農業爲高尙的職業,經商者爲投機...

  • 文章戰時生活在粤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陳平心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衣食住行 广东美食

    “抗戰時期省會播遷粤北之後,全省各階層皆有一番求生氣象,累積了這份生活記錄就成了當時嶺南文化的代表”

  • 文章黃帝子孫毋忘乃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馮百乎 出版时间:1973-06-25
    关键字: 黄帝 中华民族 平乱 内政建设 衣食住行

    一、輝煌的世系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之子,幼十分聰明。有熊氏是當時中原的諸侯,國都在河南省新鄭縣。軒轅於繼任有熊國君時,就修德振兵,平定內亂,爲諸侯所推服。於民國紀元前四千六百零九年被尊爲天子,稱爲黃帝。生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四人。此後子子孫孫,或以國名爲姓,或以所居的地名爲姓,或以所任的官名爲姓,瓜瓞綿衍,本支百世,或同源於一個始祖,或相結以累世的婚姻,至明朝洪武初年已多到一千九百六十八姓。自黃帝元年以後數千年中,由多數宗族融合成了一個大國族...

  • 文章懷念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洪炳爐 出版时间:1986-03-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生活 衣食住行 重庆精神

    目前臺灣社會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固然是件好事情,也容易發生「副作用」。由於養尊處優之習性,不免腐蝕人心,消磨意志。基於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提高警覺,注意防範!故先總統 蔣公曾昭示我們:「莊敬自强,處變不驚」,實有其一貫的邏輯,連銷的論據。惟有莊敬自强,始能處變不驚;如不能以莊敬之心求自强,則處變不驚者,便是麻木不仁而已,豈是 蔣公訓誨國人的至意。對日抗戰,其艱苦實倍於今日,何以還有揚眉吐氣的一天?細究根源,全國同胞,雖處於艱苦的環境中。但擁有...

  • 文章戎馬生涯數十春(十)考試、受訓、經歷的囘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部队训练 衣食住行 军营事迹 军训历程

    食的情形法方在陽東、介多兩處,各設一補給站,派兵一加強連,也分駐陽東及介多,專負補給及管理之責。主副食均由西貢運來。到達碼頭時,由法方通知我們營區補給委員會,派人搬運上岸。法方淸點後,轉發我方營區補給委員會,營區補給委員按各單位人數轉發。此方法在蒙陽及來姆法郞時已實行,甚爲方便。到富國島,因經船運,人數淸點確實,而富國島又四面環海,我們又走不去那裏,人數不易變動。雙方人員合作很好,數年來不聞有因補給分配問題發生爭執之事。主副食份量之分配,不分男女老幼,一...

  • 文章論中國傳統文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衣食住行 古代生物 伦理道德

    天下,范围人心,共守共行,不可逾越,盖只有一个「礼」字。先民不断昭示「中国而进于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人不分种族、地不论远近,一视同仁,各遂其心,各安其业,如是而已。惟我先民本于天赋之特殊才智,致力科学开国,科学建国,对于民生日用必需之衣食住行,不断发明、不断改进,予人民在生活上与生存上以种种方便。礼记王制载「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足资证明。但近世学者推断在各类发明中:第一件被推出最快最远的,要算衣服。以文字证之,南北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