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虎山中学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延续勺土为力 见证春风化雨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中学 学校历史 发展现状 教育成绩

    许学佳646分居全市第33名,王水鸿645分居全市第34名;文科庄鹏643分居全省232名、全市第6名,邹贵丹641分居全省283名、全市第10名,罗媛624分居全市第41名。高考单科成绩也有新突破。单科进入全市前10名考生4人,进入全市前50名考生共25人次。张殊铭文科数学136分、张圣业理科综合272分、王水鸿理科数学140分、张圣业英语140分,分别居全市第2、3、8、10名。虎山中学,已经成为培养区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摇篮。今日中,秉承罗卓英将军

  • 文章虎山中学创校百年大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中学 创校百年 庆典报道 学校发展 新校区建设

    二00六年十月三日,大埔县隆重举行虎山中学创校一百周年庆典大会,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校友、嘉宾、学校师生共六千多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虎山中学百岁华诞。市领导何正拔、田家才、林碧红、李柏华、张荣林、张沛和,市政府秘书长李英龄,大埔县委书记丘小宏、县长李钢,虎山中学知名校友刘永生、邓梦兆等出席庆典大会。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梅州市政协主席魏潘尧等专门发来贺电、贺信。虎山中学有着艰辛的百年奋斗史。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

  • 文章我感觉到的『公精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劉永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中学 罗博平 人物事略 公精神” 军事训练

    我们能够具有刻苦耐劳的精神。离开公后,我在大埔中学唸高中,五十里路,都是光着脚板一步一步行走的。罗博平先生前来县城接任县长新职,当时我们在近郊迎接他。新官上任,不坐蓝呢大轿,竟从五十里外的湖寮爬越岭徒步而来,已是使人万分惊奇的了;但更令人惊奇的,县长夫人及其众多随行的人,却是一群赤脚大仙。由此可见:虎山刻苦耐劳的精神,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三、服从的精神——校长及教官把我们当学生兵一样训练,故大家都很服从。我现在常与香港老师们

  • 文章虎山中学建校六秩暨湖官学创校九十周年校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中学 官学 周年纪念 教育事业 维新变法

    校庆大会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校友云集,盛况空前,旅台校友代表吴宗道致词。旅台校友参加庆典。虎中学生列队欢迎嘉宾校友。虎山巍巍,欢六秩,栋材挺秀,骏驹奔腾,玉振金声,鸿图万里。中学炯炯,庆九州,业续昭彰,英才会萃,琴心剑胆,雄展四方。贺辞台北市大埔同乡会敬贺罗镝楼敬撰清末,国势阽危,有识之士莫不倡言维新变法,尤以教育体制之改革为急。广设学校,普及教育,为当时士大夫之共识。知名之士如黄遵宪薛福成张之洞罗振玉张謇等,纷为文引伸「教育普及主义」。光绪二十八年,吴

  • 文章罗卓英父子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蕭冰 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父子 人物事略 中学 家乡教育

    广东大埔县城正当人们欢庆虎山中学建校六秩华诞之际,传颂著前国民政府爱国抗日将领罗卓英父子两代兴学育材的动人事迹。罗卓英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暂居故里,深感家乡湖寮学子外出求学极为不便,因而致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便投身军旅,戎马倥偬。1936年告假返乡,殚智竭力,积极建校,与乡亲父老共商筹建虎山公学之大计,亲自测定五虎山麓川龙窠口为校址,通过说服疏导办法迁移坟冢二百多穴;成立建校董事会,自任常务董事,兼任募捐负责人,既身体力行,带头捐款,又上至军政

  • 文章罗卓英将军与虎山中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中学 人物事略 捐资兴学 家乡教育

    罗卓英将军遗像抗日名将罗卓英将军(一八九六—一九六一)是一位文武兼资,膺国民政府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在中国最早的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先后二度出任虎山中学前身湖官学校长和尔后的初级中学校长。将军的兴学育才理念,为家乡大埔教育事业建树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一九三六年春,时任十八军军长的罗卓英将军告假返乡,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他多年的兴学宿愿——创办中学。回到故乡后邀请湖寮各界有影响人士商议,明确创建中学的意旨是「造福本邑子弟」,并择定五

  • 文章中求学甘苦谈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陳寶樓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中学 往事回忆 求学经历 军事教育 师资阵容

    即向班里用午餐之同学讨饭要菜,拼凑成一大碗,拉我起来吃下。当时口感之佳,胜过品尝珍海味,毕生难忘。这饭药真有奇效,饥病立刻痊愈。下午体育课,我回复生龙活般精神,篮球场上满场奔跑,不觉疲累。由此一事,我才了解我国古今两大圣哲:孔夫子曰「民以食为天」,国父孙中先生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之真谛。也体念到有的国家计工分配粮票,控制人民肠胃之政策恐布与可怕。躬逢其盛虎山中学为招收农村子弟就学而设,又成立于抗战初期。农村子弟学生年龄较长,体格也比较硕壮。为适应

  • 文章罗卓英将军创建虎山中学纪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中学 创建经过 教育精神 建校历史

    汀江汇合成韩江。罗卓英将军是喝着梅潭河水长大的,并走出梅潭河,走出韩江,历经戎马烽烟,乃成一代名将。宜洋坪村和岭下村,皆是不起眼的小村,但作为一代名将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已名显史册,此所谓人杰地灵。虎山中学张晋田校长向客人介绍校史时,总会提到罗卓英将军创建虎山中学的情况。张校长常说,罗卓英将军的功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抗日屡建殊功,出国远征扬威印缅,堪称抗日名将;二是热心教育,在家乡创建虎山中学,还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小学等。一代名将之教育精神,令人

  • 文章卓育英才鑄輝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中学 创校经历 教学改革 教育精神

    广东侨乡素有万川古城、「山中山」之称的大埔县城里,有一座巍峨的五虎山,其中有一所省一级学校虎山中学,其前身为虎山公学,因座落在五虎山麓而得名。它自一九三六年四月十八日奠基创建以来,经历了由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县、市重点中学,再到省一级中学的发展阶段。二〇〇一年,又与香港刘永生中学结成友好学校。虎山中学背倚五虎山,面临梅潭河,钟灵毓秀,风物旖旎。今天,当人们迈进校园,但见环境优雅,清风拂面,绿树成荫;运动场颇具规模,绿草茵茵;生物园种类齐全,生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