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鹤去兮不返,瑟掩兮无声,江悠悠兮日夜,思好官兮满城。善良的温州百姓,表达对好官的怀念。到了清朝末季,温州文化学术中兴,重振永嘉学派,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如三孙五黄、东瓯三杰,这些人物的出现,其言论对近世影响巨大,其一是经世致用思想,其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三提倡教育,培育人材有非凡的成就。四颗巨星,照亮温州北京大学校长,世人仅知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浙江上虞人,第二任北大校长蒋梦麟,浙江余姚人,殊不知创办北京大学的却是温州人,他是杰出教育家,视教育事业为
-
故对西洋文学、哲学、科学时时留心,经常笔记以助记忆,因此敎书能广征博引,不厌其详之讲解,务使学者透澈明了。历任北大、师大、中山大学、西北联大、西南联大、华西大学、台湾大学敎授,平大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女师大校长,其门生已均为受人爱戴之敎授及妇女领袖。父亲做事认眞负责,如民国六年,出任江西敎育厅厅长时厅制初创,集中人才,力开风气;学校敎育外,注意社会敎育,设立博物馆、图书馆等,和衷共济,成绩斐然,江西敎育之基础奠于此,其他省市,殊受影响。父亲随 蔡元培先生
-
「霜叶红于二月花,故鄕乌桕荫农家。不须更畏吴江冷,自有温情熨晚霞。」右为蔡元培早年的「即景诗」,首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借自唐代大诗人杜牧「远上寒山」七绝结句。虽说是即景诗,但却意境幽远,充份流露「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积极向上精神,不愧是革命先进、大敎育家的吐属。以这一诗印证蔡氏生平奉为圭臬的:「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一语,那就不难领悟,为什么胡适生前要说:「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古人说的狂狷的「狷」。」因为,孔子也曾说过:「狷者
-
「求是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載有蔡孑民先生年譜,因憶及民國二十三四年本人與其有一段交往之情,頗想補行記錄送登浙江月刊以資充實。蓋孑民先生為吾紹著名學者,本人自民國九年八月至十二年七月在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及自民國十二年八月至十六年十二月在保定河北大學任敎之際,孑民先生正任北京大學校長。雖南北相距遙遠,不易時常晤面,然無時不敬仰其學問道德以為自身作則。民國十七年八月至二十一年吾由任敎之浙江大學,轉至上海市政府服務,任上海市立園林場兼市立農業試驗場場長。適蔡先...
-
蔡元培先生(一八六八年一月十一日至一九四〇年三月五日)、周树人(鲁迅)先生(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先父许寿裳先生(一八八三年二月四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都是浙江绍兴人,毕生皆致力革命工作,对我国敎育、文化事业贡献极大。七十七年五月,作者返鄕探亲;母亲一百岁大寿,居住上海,先行拜寿,继至绍兴参观蔡先生、鲁迅先生故居及纪念馆。蔡先生故居及纪念馆在绍兴市;笔飞弄陈列着先生的手迹、文稿、照片、实物;有系统地介绍他的生平事蹟,主要内容
-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县人。幼从叔父铭恩学为诗古文辞,气体奇崛,性喜治经学小学,又师事同县王懋修,服膺宋明理学,母病,割臂和药以进,母丧必欲守居庐之训,服除未葬,兄为订婚,痛哭拒之。年十七,补诸生,既冠,居同县徐氏藏书楼,为校所刊书,因博覧羣籍,学益进。淸光緖已丑庚寅,联捷进士。阅二年,殿试二甲,甲午授编修。居馆职数年,耻奔走津要,惟务学殖。朝鲜之役,日胜我败,志士愤懑,鉴于明治维新之效,竞言变法,元培至是亦涉猎繙译西籍,与友设东文学社,习和文
-
敎育部训育委员会编印之「中国历史人物广播讲座专集」中,「蔡元培」一篇,系由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陶英惠先生执笔,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主任李奇茂先生绘图,特在本期浙江月刊转载,以飨读者。(图略)(陈如一提供)
-
我的生命,以换取大家永远幸福。语毕,即取席间瓷制烟灰缸,猛击自己太阳穴,流血如注,又要以头触柱自杀,幸隣座商会秘书上前抱住,得以不死;是学生为国牺牲精神。此一运动,正如我浙先贤蔡元培先生所说:「是爱国运动」。又如罗家伦先生所说:「五四运动,是代表新文化意识的觉醒,是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当时的掀起热潮,是近因的,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至今已有六十五个年头,这个纯由靑年发起的爱国运动,绝无政党,政团在后支持,其精神是多伟大!如今国民敎育
-
保送,遂拒钮永建等之请.敬恒议请以留日学生五人互保一人入学,亦为蔡使所拒。二十四日午,敬恒与孙揆均并学生二十六人赴使馆求见蔡使。日晡,蔡使出见,反复论辩,蔡使遽离席,是夜日警拘敬恒与孙揆均,羁系至翌晨遣归。留学诸生闻讯,群赴使馆质问,并电清廷,请罢蔡使。七月一日,东京警察厅奉其内务大臣令,罪敬恒等妨害治安,强其离境,随于二日晨押送敬恒等至神户乘轮返上海,实徇蔡使之请。当押送途经日皇宫护城河时,敬恒积愤难平,遽投河,为护警救起,得不死。时蔡元培在日游历,曾与敬
-
前言蔡元培《中国伦理史》说:「吾族建国以来,以家庭为模型,以一族文化同化异族,故一国如一家也。」又说:「唐虞三代思想萌芽,人文心理以家长制,发展为敬天畏命之观念,之后儒家、道家、农家、墨家、法家兴起,洎乎周代,人类之公性,不仅体魄快乐自餍,恒欲求精神之幸福,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兼采尧舜禹汤之古义,推本性道,以励志士,先制恒产,乃教凡民。以礼节奢,以乐易俗,公德私德上承政府下依民心,天人之间恭敬祭祀不言鬼怪。」儒家思想至汉董仲舒渐为正统,惟汉末至魏晋,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