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芳茂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2期  作者:柱中  出版时间:1970-06-15
    关键字: 芙蓉圩 塘湾 邱庄闸 抗日战争

    能文,豪迈倜傥,与丁松为同班同学,卅八年冬,只身逃离魔掌,在香港与一胡姓女同居,来台后并生有二子,惜身患高血压重症,于八年前病逝台大医院,祗怜身后萧条,遗有寡妻弱子,而其大陆家属,犹切盼其衣锦荣归也。邱庄闸与甘家闸之间有胡、陈、王,三村,合计不及三四十户,而人才却有胡则文、胡逸、胡凤章、胡玉章、胡灿等诸人,尤其胡则文先生,文名远播,胡逸先生更是才能出众,抗战前,即在武进县党部任委员,并兼任农会要职,抗战时曾任县常备队大队长,与日寇生死相搏,胡氏子侄辈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三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8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陆龟蒙 芙蓉圩 樵人十咏

    流俗交,亦不喜乘马,每升舟设篷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放游江湖间,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至涪翁、渔父、江上丈人,此皆其其别号也。芙蓉圩未开拓前,原为极广大之湖沼,其名亦呼之芙蓉湖而非芙蓉圩,湖中藻苇襍生,鱼鳖甚丰,相传陆龟蒙扁舟至此,曾结庐芳茂南麓之吴家巷,每日扁舟入湖,垂钓为乐,吟诗自娱,现仍留有龟蒙旧址及龟等古迹。吴家巷之近邻陆家村,其家谱亦奉陆龟蒙为其先祖,足证陆氏确曾在我芙蓉圩息隐。龟蒙性好戯谑,每于无形中使人啼笑皆非,传其在里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十二)纪芙蓉圩种田大财主朱黄梅故事一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期  作者:柱中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芙蓉圩 朱黄梅 财主 婚事

    『朝朝黃小麥,夜夜碧波靑』此本鄕中一句比喩快速之諺語,但此一諺語之出處,却爲明朝中葉我芙蓉圩朱家蕩土財主朱黃梅時所發生,按朱家蕩在徐白蕩之西岸,人口約八百餘人,有九條村巷,整齊劃一,頗爲壯觀,全村自南至北幾及一華里,村民多朱姓,均朱黃梅後人,村中心之大牆門及鐘樓,據說卽是當年朱黃梅所居之老宅,共有兒子九人,分居九巷,朱家蕩四週之農田二千餘畝,均屬朱氏所有,由於朱黃梅財多勢大,故其交往者,亦皆殷商巨賈,官吏聞人,儼然以莊主自居,家中擁有護院敎師、家庭敎師、...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八)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5期  作者:柱中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芙蓉圩 三岔口 乐善坛 扶乩

    三岔口消閑狂賭樂善壇扶乩拜斗三岔口位于朱家宕,梁家橋、李象橋、顏家村、湯白蕩之中心,因此處爲三條交通孔道之交界處,在芙蓉圩中可說是四通八達,交通最爲方便,故名三岔口。由於三岔口地點適中,於是卽有顏國生其人,竟異想天開,意圖利用此處坐收漁利,約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曾化少數資金,搭建一座茅屋,開設茶舘一所,招徠過往客商及附近居民,聚賭抽頭,因附近村莊多數爲漁民,時間充分,經濟寬裕,尤以顏國生交友廣闊,長袖善舞,生財有道,午晩均聘請著名「說書」「唱道情」專家,招待...

  • 文章孫星衍的遺墨——失落了上聯的楹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3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75-08-15
    关键字: 对联 桃符 送旧迎新 山人 孙星衍

    孙星衍小传中有:其藏印有「东方廉使」「东鲁观察便者」及「孙忠愍侯词堂藏书」等印之语,特录出以供参考。)我没有放弃这件失落了上联的楹联,照价买下。虽说是美中不足,但亦是差堪吿慰的。因为,在今时今日,要物色一对孙氏眞迹,那是很不容易的。孙星衍、字测如、一字苑如、亦字伯测、号季逑、一号薇隐、又号芳茂山人,小名喜。乾隆十八年生,嘉庆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岁。乾隆五十二年探花,授编修,和〇知其名,欲一见,卒不往。改刑部主事,历官东督粮道、权布政使。引疾归,累主钟书院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