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舟山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末清初的舟山屠城史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0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08-10-10
    关键字: 舟山 屠城 辛卯之难 清军 平反

    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辛卯)九月初二日,清军进攻舟山,入城后大肆屠杀。有一万八千军民死于这次大灾难,史称「辛卯之难」。死难者葬城北龙峰山麓,为「同归域」。后来人民曾把九月初二定为「屠城节」。造成「辛卯之难」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清初的暴政;其次是统率监国三军的张名振,在抗清部署上的失误。明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北京煤山。是年十月初一,年仅六岁的福临当了清朝的顺治皇帝。当时满洲贵族掌握实权,强制推行圈地、逃人、剃发、易服等民族

  • 文章滃洲人談滃洲(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滃洲 舟山 政治 沿革 警察 盐政

    麻雀封王」,俨然一派官吏架子,一副差人面孔,对老百姓眞是疾言厉色,连篇官话,老百姓以其官府公差,难免存有畏惧心理,逢事让他三分,于是小人得志,天高皇帝远,除督催粮课外,往往支配地产,包缆词讼,非法行为,俨然行之而无所顾忌。上官既不过问,地方士绅又多事不干已,大都放任心理,一般土劣,反借此自重,人民忍辱含怨,多敢怒而不敢言。因此海岛居民,至今对政府吏胥多无好感,实由来已久矣。粮丁之后又有地保制产生,滃洲县属各岛每年纳粮,必须涉洋翻山,远赴舟山县城,道路险阻

  • 文章舟山鴉片戰爭後的餘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4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舟山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五月十七日,盘踞定海城的英国占领军撤出城区,移到港口海边。定海鎭水师中营游击叶炳忠立即率兵跑步进城分守四门。清政府特派接收舟山委员咸龄(原职江苏常鎭道)偕宁绍台道陈之骥、前宁绍台道鹿泽长、定海厅同知王丕显、前定海厅同知舒恭受,入城慰抚居民。中国的大龙旗又在定海城上高高飘扬,定海百姓夹道欢迎,无不鼓舞感奋。由于海防需要,道光廿一年(一八四一年)由钦差大臣裕谦奏请,将定海县升格为直隶厅,即由宁波府辖改由宁绍台道直辖,用现代语说,相当

  • 文章太平军三打舟山史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8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15-08-10
    关键字: 太平军 舟山 定海 战争实录

    浙江来说,太平军是一八六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击溃了象山保甲局乡勇后,攻克丹城。至此时,浙江及宁波府(除隔海的舟山定海一地仍为清军统治)全部是太平军管辖区,渡海逃往舟山的浙江提督陈世章、宁绍道台张景渠、知府林钧等清廷残余势力,乞求英、法军政保护,负隅顽抗,力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了肃清退据舟山的清廷余孽及祸害,太平军开始实施攻打舟山的军事行动: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派遣部将张得胜,于一八六一(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底,由附天侯王义钧(镇海人)率领太平军从甬东柴桥

  • 文章奪漁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9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舟山渔场 沈源 日本 捕鱼

    抗战胜利后翌年,余入定海县立中学肄业。某星期日午后,漫步城中状元桥畔,流水潺潺,顾而乐之。突有一人乘单车来,戞然停于余侧,一手按余之肩。审视之余,乃前定中沈源学长是也。沈君素抱「水产报国」之志,适値本邑之省立水产中学复校,毅然转学该校,以期深造。相与握手言欢,互道别后境况。其时故鄕有一重大事件突然发生:一羣日本渔船,闯入舟山渔区,擅自渔捞作业,捕获大量鱼类。幸为我海军兵舰所发觉,亟予阻止,并将其所有渔获物没收充公。邻居任伯母之子,时方服役海军舟山巡防处

  • 文章舟山古来多仙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9期  作者:舟子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舟山 海中洲 《定海县志》 神仙

    惟恐不深,避世惟恐不远。」不愿外人知其姓名来历,正如陶渊明先生自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不详其姓字。」所以我想:自古以来,在故鄕舟山修炼成功的仙人太公、仙人阿伯眞是车载斗量之多了。[1] 史记封禅书载:方士言海外有三神山一为方壶——方丈。二为蓬壶——蓬莱。三为瀛壶——瀛洲。[2] 「僊」字即仙的本字。

  • 文章八年刼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8期  作者:英南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军 罪行 舟山

    民国廿六年初夏,日本兵舰直驶侵入定海衜头洋面,砲击东山上东岳宫宫顶,复迅速强行登陆,朝县城进发,本县县长苏本善急率众出城撤退至鄕下,双方并未开火冲突,日军即顺利侵占城衜二鎭,在定海公园(鲁王宫)内设派遣军司令部,我邑遂吿沦陷,开始进入恐怖时代。当舟山事变初起,即有许多难民涌入城西天主堂内避难,由敎会及地方商号解决其住食二项问题,迨乱事稍定后,便纷纷返家团聚,其间饱受一场惊怖。以后日军渐渐由城衜向各鄕与海山扩展其势力,采用以华制华政策,由外省人与本地人组织

  • 文章(長篇連載)張蒼水先生傳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5期  作者:李振華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张苍水 抗清事迹 入据舟山

    第三章 海沸山奔的大时代(续上期)煌言自庚寅五月,应诏囘到舟山行在,帮助当国的张名振,擘划大政,联络同僚。名振是个军人,他有军人的豪迈,但也有专横粗率的习性,很不适宜于搞政治,所以全仗煌言从中调护,他书生本色,周旋于元老重臣张肯堂(鲵渊)吴钟峦(峦稚)朱大典(闻玄)之间,文酒之会,诗歌唱和,调剂苦闷。现存遗作中,还能看到辛卯所作:「寿鲵渊张相国诗」、「春暮张鲵渊相国招赏玉楼春向晚更酌漫赋」、「端阳喜雨呈张相国」诸诈,可见他对前辈的执恭和他与张肯堂相交

  • 文章漫谈舟山「垒浦靑庙」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5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浙江舟山 垒浦青庙 游历经历

    凡是生长在舟山羣岛的同鄕,谈起舟山「垒浦靑庙」大概是晓得的人居多吧?「垒浦靑庙」在舟山的甬东鄕,甬东原是定海县城的附郭,舟山人有句口头禅:「八月十六大节肯,垒浦靑庙看戯文」,城厢人则谓「今年东鄕好收成,垒浦靑庙看戯文」。仅就这句土话,可见该庙的知名度,已为同鄕们响往的一处胜地。据笔者个人曾二次去甬东经验,觉得甬东形势,背山面海,去城厢不远,山光水色,空气新鲜,四野淸旷,河流纵横,道路桥梁,水陆交通,概称便捷。春秋假日,约集三五知己,或扁舟一叶,摇橹划桨

  • 文章舟山历代荒乱之感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4期  作者:昌國布衣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舟山 战乱 地理形势 海岛 海权

    故鄕舟山,地居浙省东北,虽条件特佳,惜开发甚晚,荒乱特多,故发展不足,未能成一都市。吾人读史,探其关键为国人向以大陆国自居,不重视海权,致轻视海岛,无有以海岛作基地向大海洋进军、争取殖民地之远图,此一错误观念,吾国有史以来,深植人心,致影响故鄕荒乱频仍之命运,兹以三点例证说明之。一、舟山在春秋时称「甬东」,时越国未将其划入版图,任令荒芜,按越国土地狭小,仅略大于台湾,以越王句践之英明,越人复长于海运水战,竟未经营此众多之岛屿,开发此大好之海中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