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舞蹈文化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舞蹈活化石——鸡嘴猪嘴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楚南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舞蹈艺术 民俗文化 滚傩神 东湖文化 起源

    二位表演者的双脚郤丝毫无损。値得一提的还有为鸡嘴猪嘴舞伴奏的主要乐器锣和偏形鼓,都是用竹片敲打,节奏为独特的四分之三拍子,但郤不按四分之三「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弱拍在前,强拍在后,变成弱弱强,拍表成「般般,咚咚锵」;音乐随着舞蹈动作情绪的变化而分轻重缓急。目前,东湖鸡嘴猪嘴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已引起了国内许多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为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乐安县派出专门人员,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中国舞蹈硏究会、江西省舞蹈家协会、江西省歌舞团

  • 文章中原與客家文學藝術淵源關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崔燦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客家文学 民间戏曲 民间舞蹈

    高卧于西南,桐柏山、大别山雄踞于南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为地域广阔、土壤肥沃的大平原。孕育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横贯东西,洛河、伊河、济水、沁河、汝河、沙河、颍河、淮河、唐河、白河、丹水、湍水、汴河、贾鲁河、卫河、淇河等纵横交织。千里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古代既有畜牧渔猎之利,又有农耕交通之便,非常适合人类生息繁衍,开发利用,所以,她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和经济、文化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远在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掘,原始文化

  • 文章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纳西族 东巴文化 象形文字 文学 舞蹈

    纳西族源于秦代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氐羌人中一支。汉代这支氐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称为「毛牛夷」。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三至七世纪,一部份氐羌人后裔,再迁至金沙江岸的玉龙雪山麓周边,这时称为「么些」。经过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发展,而形成现今的纳西族。全国共有三十余万人,其中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约有二十七万余人。在当今世界文化史上,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独树一帜。它那原始的象形文字,充满神话传说的文字和绘画作品,以及东巴音乐和东巴舞,把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