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然共返回7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長安與絲綢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樊衍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西安 自然风光

    古今中外。从公元十一世纪起,在我国历史上,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历时一千一百多年。据历史考证,从西汉时起,古长安(今日的西安市)便是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来住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出发点。现在的西安,既是陕西省省会的所在地,也是全国开展旅游业的重要名城,特别是在西北的战略转移下,西安就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西安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壮丽的大自自然风光。它位于膏壤沃野“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的中部,东

  • 文章【湖北之光】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吳漢仁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麋鹿简介 自然保护区概况

    动物在群居了。麋不幸于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境内灭绝,极少数被带往了欧洲。一九八〇年代开始,经过各方努力,麋重新回到了在中国最后出现的栖息地—北京市大兴区的南海子麋鹿苑,目前一直被列为大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环保厅直属的事业单位,在一九九三年与一九九四年由北京麋鹿苑引进了六十四头麋,如今已经发展出千头以上复育成果,这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如今天鹅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让湖北的湿地环保工作名扬国际,也

  • 文章漫話甕安老鷹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尹昌宗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瓮安 老鹰洞 自然景观 历史传说

    甕安 尹昌宗由甕安縣城往北行十公里,在石家寨(又叫新華)折往東兩三公里便抵達本縣頗具潛質的旅遊觀光景點—老鷹洞。老鷹洞是一處美侖美奐的天然喀斯特溶洞,鬼斧神工天造地設,全景區有多段水洞,多層旱洞,洞中有瀑,瀑中有洞,洞裡的石花、石幔、石筍、石鐘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如動物靜物者,有似層層梯田者,還有宛若仙山瓊閣處,修竹茂林處……有一處洞廳上下共五層,在那裡頭上可見人走,腳下又見人行,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更引人注目的是,這處景觀不是國家開闢的,亦非...

  • 文章論奉系軍閥統治時期東北農民抗捐抗稅鬥爭的特點及原因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邢豔茹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奉系军阀 农民 抗捐抗税 自然灾害 军阀混战

    军阀大受其利,而农民却日益破产。当统治者生活豪奢,挥金如土的时候,广大农民却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而导致广大农民抗捐抗税斗争此起彼伏。2.军阀混战,为增加军费开支,加重征收赋税。军阀混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特征之一。在军阀混战下,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的掠夺和破坏。东北地区当然也不例外。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为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扩张势力,夺取更多的地盘,自然要加强军队建设。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在葫芦岛设立了航警学校,向西方购买

  • 文章天柱山傳奇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天柱山 历史传说 自然环境

    童年時常隨祖父伴同地理師悠遊於青山綠水間,並由我背負茶壺以利隨時止渴,不但盡情欣賞明媚風光,亦飽聞長輩研討來龍結穴的堪輿學識,當然天柱山上也留下了我們走過的痕跡。那時所喝的茶就是天柱山出產的茶葉所泡的,玉液瓊漿味道甘醇,泡過的茶葉還可作爲煮糟湯的配料,可見它名貴的一般。天柱山座落在我邑的東南陲,山之東北爲棉洋鎭,西南則屬溜砂鄉,但大部份均在羅經埧境內。山形有如直立圓錐,標高僅有六四三·三公尺,雖不算高,但長年雲霧瀰漫,難得一見峰巓,有如巫山神秘。每當天朗...

  • 文章惠州西湖的水榭廊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文玉蘭 出版时间:2014-04-30
    关键字: 惠州西湖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苏东坡

    惠州西湖是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国家4A级旅游名胜区。其景观由「五湖六桥十八景」组成,是一个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美丽之湖。「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惠州的儿女,一向以西湖为骄傲。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感谢两位三百多年的父母官,一是清康熙年的惠州知府王瑛,他用诗赞誉西湖:「苎萝西子妆初洗,金谷东君愿已违。」使惠州西湖才有了「苎萝西子」之称。另一位是在王瑛之后十几年的惠州知府吴骞,他把杭州西湖

  • 文章遊武定獅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8期  作者:楊蓁  出版时间:2008-12-25
    关键字: 武定 狮子山 游记 自然景观 历史集萃

    的摩岩石刻以及清以后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诸多诗篇。加上这里有丰富多采的人文景观和秀丽雄奇的自然风景,而招揽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如像鄙人三载慕名,而有一朝必来的决心。狮子山属鸟蒙山余脉,山形从正面去观赏,就像一头伏卧的狮子,十分雄伟。从正定县城搭面包车经环山公路弯曲而上约海拔二千三百米即达此景区中心的正续襌寺。下车抬头一看,在古树浓荫密布中立有一座古坊,正面上书「乾坤双树」,背面则书刻有「此中有眞意」落款为郡守杨天春,时在巳丑二月,石坊上刻有一联:山藏龙伏隐高峰永

  • 文章河北平津形勢槪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劉本厚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自然形势 行政区划 名称

    龙关、赤城等十县)。并析置北平、天津两市,直辖于行政院。㈢自然形势(一)位置:本省位置北起北纬四十度点八(都山县北端)南迄北纬三十五度止(东明县南端)。南北距约五百八十公里。东起东经一百二十度(临楡县山海关),西迄东经一百十三度点七(井陉县西端)止。东西距约四百余公里。地处于黄河下游之海河流域。东濒渤海,东南毗连山东,南邻及西南一隅为河南,西为太行山与山西为界,北依长城与察哈尔、热河为界,东北一角与辽宁接壤。(二)地势:本省东南部平坦,称为「河北平原」。当

  • 文章廬山詩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庐山 自然风景 历史诗词

    都昌胡迎建庐山「夹湖山而峙,蕴灵表奇,冠绝南纪,绵历千代」(陈三立语)。诚如唐代王贞白诗云:「岳立鎭南楚,雄名天下闻」。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貌博得诗人们的青睐,从而广结诗缘。凡来庐山的诗人,很少搁笔不题诗的,只愁写不出锦章佳句。苏东坡初入庐山,因山谷奇秀,目不暇接,没有打算赋诗,未料灵机触动,竟写了廿二首诗,其中数首为千古传颂。秦观南迁,途经南康军,夜泊宫亭湖湾,梦见天女对他说:「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相对可无言。」即于梦中作偈诗一首。丹崖

  • 文章憶民國卅年河南的一次浩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楊却俗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河南 自然灾害 人物回忆

    在政治民主,治安良好,衣食豐裕,敎育普及,社會經濟欣欣向榮的臺灣,年長的一代,大都知道這是抗戰勝利後政府極力建設的偉大成就,年靑的一代,在政府的愛護和家長的照顧之下,認爲這是應該享有的果實,或者還有不太滿意,甚至於醉生夢死,甘心墮落的。由於對日八年抗戰的勝利,臺灣的同胞才能够脫離日本的統治,恢復了國家主人翁的地位;但是有誰知道,在對日抗戰傷亡了官兵三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十九名(見何應欽著「八年抗戰之經過」)之外,還有多少人間接的死亡於這場戰爭?間接的受到它...

共74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