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午吃粽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江楓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端午 粽子 屈原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家家户户都自做粽子来吃,即使自己不做,也必须到市场去买回来吃。大家都只知道端午吃粽子,可是也许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吃粽子的原因。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屈原,他是一个大忠臣。因为楚王不听他的苦谏,他万分悲愤,遂于五月五日,抱了一块大石绑缚在身上,跳入汨罗江中,自沉而死。他的尸体被大石压在江底,无法打捞。当时楚王悔恨莫及,恐怕他的尸体被鱼类所食遂做了许多粽子,投在汨罗江中,是叫鱼类吃饱了粽子后,可以不吃屈原的尸体;得以保全,其实

  • 文章龍舟競渡説起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龍舟競渡 起源 端午

    我国各地,无论过去或现在,祇要是有河和海的地方,人们总要在端午(农历的五月五日)擧行「竞渡」。沿江畔海诸省,其民间几乎全有关于这种遗风来源的传说。尽管每一个说法都系以一个不同的人物,但是可注意的一点都是,这些传说都是为了忠臣孝女的敬仰和凭吊而产生的。比较久远的说法,可以上推到西元前四百多年的春秋时代,最迟的距今也已千年。现在分述已知各说如下:一、始于伍员说:春秋未年,伍员(伍子胥)因忠被谗赐死,后来才由吴王夫差取其尸体,用鸱夷之革裹着,丢在江里。故赵晔所

  • 文章唐代京师之端午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0-07-15
    关键字: 汉唐 长安 端午节 习俗

    自汉以来,五月五日故事独多,盖以此日为极阳之日。风土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事物以辟邪恶。汉时帝都民间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见于风俗通。晋时作赤灵符着心前,谓可辟邪。见于抱朴子。斯时端午故事虽多,在社会似尙不视为娱乐之节。直至唐代,始渐昌盛:一、竞渡荆楚岁时记: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江,伤其死,故以舟檝拯之。此俗荆楚地区行之较盛。二、鬪草岁时记:五日四民并踏百草,故有鬪草之戯。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鬪百草,欲广其物,令驰骑取之。又

  • 文章端午节名称种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名称 历史民俗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文章端午话吃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6期  作者:余麗芬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屈原 端午节 粽子 小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意初,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端午原作端五,指每月初五日,后特指五月初五,到唐代因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讳,端五正式改称「端午」。每年的这一天,民间除了竞渡龙舟、悬蒲插艾、洒雄黄酒外,还要吃糭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唐人文秀这首诗道出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约公元前三四〇——公元前二七八),战国时期历任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可是当政的楚怀王听信令尹子椒

  • 文章端午节念屈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6期  作者:葉阻河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离骚》

    每年旧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按辞海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始也」,又名端阳,重五,重午,以取阳气始盛之意,也有叫蒲节,民国初年定为夏节,至十九年国府改称端午节。端午旧俗,吃粽子,龙舟竞赛,家家户户,贴天师神符,褂菖蒲艾叶,悬樟脑丸袋,飮雄黄酒,吃红蛋……,时属阳气始盛,用以驱邪、除毒、去寒湿、锻炼体魄,这对于健康上卫生上,确具有极重大的意义。据说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其死,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其后相传屈原授梦于一

  • 文章說鍾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钟馗 端午节 《辞海》

    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吿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覩,立笔图讫以进;上大悦,批吿天下,于岁暮图钟馗像,以袪邪魅。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搨前板,即赐两府辅臣各一本。」观此题记,似始于开元时』又云:『钟馗字一作钟葵。』据此,钟馗辟鬼之说,唐,宋时已见流行;惟后世多辟其妄。通俗编则云:『钟馗字与考工记终葵通,其字反切为椎,椎以击邪,故借其意以为图像;明皇之说,未为实也。』又按钟馗之像,旧俗悬于除夕,后世则悬于端午

  • 文章端節在浦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5期  作者:陳長坤 出版时间:1970-06-15
    关键字: 端午佳节 故乡节俗 历史传说 端午饮食

    端阳节亦称菖蒲节,又名端午节。尝考此一节日由来,始见于大戴礼记,谓为夏令小正之纪,以五月五日为阳极之始,同于夏至,所以叫端阳,而浦江一带则称端午。由于端节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节,它既不同于春冬两节,着重在祭鬼祀神;更不同于中秋,仅注意人们官能上的享受;它是特别注意在夏令衞生袪邪避毒的各种措施上。所以一到端节,在浦江各家门前,首先要悬挿艾与菖蒲。按艾属菊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梗粗如箸,叶互生,卵形,羽状分裂,背面丛生白毛;菖蒲生溪涧之中,叶亦高二

  • 文章端午节与屈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9期  作者:石孝岑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历史典故

    在我国礼俗上,看起来是神与人,都有着连环的关系,更惊动了文人,作些文章或诗词,来点缀渲染一番,就把五月五日,称为恶日,有袚除不祥的措施,据唐李匡义「资暇集」说:端五者,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据宋黄朝英「湘素杂记」说:「宗懔荆楚岁时记,引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乃直用午字」。是则端五作「午」,当在齐梁之后,记唐杜甫就有「端午日赐衣」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淸,意

  • 文章端陽競渡與伍子胥及屈原之關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戰國時代之楚國,奄有鄂湘兩省區域,其後復併呑吳越。楚之國都凡數遷,初封地爲丹陽,卽今日湖北省,秭歸縣東,後徙於今日湖北枝江縣西,亦名其地爲丹陽,最後乃徙至郢都,卽今日江陵縣北十里之紀南城,大約都郢之時期較久。古代楚國多出類拔萃之士,但史傳均稱曰楚人,而未有詳細籍貫,余以爲彼等於西北方,蓋其地與中原接壤,故文化水準較高,且國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區也。伍子胥與屈原,雖非同時,但歷世均爲楚國顯宦,子胥乃伍參之後,而屈原實爲楚王同族,故司馬子長所著之屈原...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