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子军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縣童子軍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黄县 童子军 童子军歌

    民国十年,黄县童子军成立。童子军歌由朱全瓅作。其词曰:吹笳齐队整军装,男儿志气昻,五色国旗风飘扬,铜鼓冬响,童子军队何雄壮,枪刀耀日光;如能人人尽登场,中国自然强,将来辟地与开疆,五洲归我掌。

  • 文章一幀舊照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1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旧照 感想回忆 童子军教育

    文.蒙天祥近阅我省名作家黄继树先生(「桂系演义」一书作者)新著「感悟七星」,书中有一篇「阚维雍将军身后之谜」。阚将军是抗日名将,在桂林保卫战中,率部战至弹尽援绝,以身殉国,为桂系军人成仁取义留下典范。该文附有一帧阚将军的家庭合照,其中他的儿女一律穿着中国童子军的制服,特别引起我注意。站在最左边那位小朋友,他身上的穿着,从帽子、领巾、别徽章的位置,短裤,和我小时候穿的童军服,在型式上一模一样。原来,童子军教育,在一九三〇年代以来,在中国、至少在中国南方

  • 文章「一日童軍,一世童軍」的鄧錦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譚守信 出版时间:1990-09-30
    关键字: 邓锦辉 童子军 人物事略 追思悼文

    邓锦辉先生,广东开平人氏,生于民国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原侨居菲律宾,八岁回国入广州培正中学附小就读,同时也参加了幼童军。穿上制服的第一天就立下了一个愿望--一辈子也不要把那套童军制服脱下来。一日童军、一世童军,从此展开邓公传奇的一生。民国十八年春,邓公发起徒步旅行全国的壮举,自任领队,与另二位童子军从广州出发,沿东南沿海各省北上到达北平,十八年冬初,出山海关进入东北,最后到达兴安省的海拉尔。当时正巧俄军入侵发生战事,邓公义愤塡膺,毅然投入东北军梁忠甲旅与

  • 文章铁血中国童子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6期  作者:李蒙恩 出版时间:1978-06-06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抗日战争 中国童子军

    痛苦,安静第一,不要随意翻滚与移动位置。船上鸦雀无声,由此可知第陆师确是中央军的标准善战部队,有守纪律的精神。到了漂阳遇救星船靠城门外岸边,城墙上写着指路标,「上海战时服务童子军,孔子庙集合」。太家喜出望外,突然间船夫提出要求,他只把船撑到了漂阳,现在他们要回宜兴了,但是船也无法再上行,因为潮水下流急,人力不济事,童子军有一个守信的习惯,大胆同意船伕回去,并且对船伕道谢再三。离开敌人—日本鬼子也远了许多,心里头似乎有了新希望,因为孔庙有救兵。毛巾在河里

  • 文章铁血中国童子军(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李蒙恩 出版时间:1978-03-06
    关键字: 中国童子军 爱国者 野战卫生大队 乡音救人

    我自信必是第一个去报名,囚为年岁虽已过半百,但是一股童子军的浩然之气,仍蕴藏五中,不减当年。军医卷款潜逃无踪影部队(指七十五军第六师)由吴淞济南大学移防到眞如、南翔一带整补,将最后一批九十三位伤官、伤兵,由军医处上校主任钱方琦指派其堂弟钱方谦衞生大队长,率六个衞生队医官、看护兵沿途护送,钱方谦我们事后得知此人出身杭州江平医院,思想左倾,乘船到宜兴三李桥(太湖边上)时,正是月黑风高,带走了全部医官与医兵,将九十三位将士,负重伤者五十八人,其余皆系轻伤,■伤患

  • 文章中国童子军元老之李朴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愚公 出版时间:1989-12-31
    关键字: 李朴生 中国童子军元老 人物生平

    课余组织排球队。六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子桥)提倡童子军教育,参加童军领袖训练班,每星期上课三、四小时,半年毕业,旋高师于附中及师范组织童军,奉委为小队长。七年,岁次戊午,(农历正月十六日),因事至香港,应同学张霖君之邀至跑马地(快活谷)参观赛马,并助张父卖马票,是日乃马季开始次天,中午,火烧马棚,生「忙参抢救」;夏,为反对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协定」,在广州联合岭南、培英、南武、女师、公益等校成立广东省会学生联合会,任会长,与赵九畴至汕头向各校

  • 文章夏煥新教授八秩壽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6期  作者:林光灝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夏焕新 抗日战争 童子军 礼乐学会 八秩寿

    为人知,回溯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淞沪战起,先生愤日寇之侵凌,发起筹组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迨八一三事变,又复号召上海童子军组战时服务团,担任救护警衞,并办理难童中学,收容敎养,且曾协助女童军杨惠敏向闸北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火海壮行,声震寰宇。先生见嫉于日寇,一再蒙难,凛然不屈,疾风劲草,国人矜式。洎乎己丑秋,大陆沦胥,先生脱险经港来台,受文化局聘为祭孔礼乐改进委员,并执敎各大学,创办蓬瀛曲集。五十九年筹组中国礼乐学会,必在移风易俗。综观先生一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