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神话传说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西省神許真君追殺孼龍精的故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鄧達字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许逊 神话传说 历史资料

    化為大海了。」十三、豫章城郊一個籮口大窟洞噴射出冲天水柱,周圍百姓幾百人運土搬石,想堵塞洞口,誰知沙石一入洞穴,便隨水柱崩上雲天,不但沒有堵住,反而被崩出來的石頭砸傷許多人。許遜命衆人散開,取出寳葫蘆放在地上,用手一指,裏面冒出一陣青烟,刹那間烟霧中一塊萬斤巨石騰空而起,又從半空中跌落下去,不偏不倚正好塞住洞口,水柱消失了。人們歡聲雷動,圍攏過來看那塊石頭。周廣站在上面踩了踩,剛踩幾脚,石頭動了一下,不等他明白過來,已被甩出老遠。巨石掀開,從洞中伸出一個...

  • 文章三宮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庸民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神话传说 三宫殿

    「按神話倶是大膽假設;但你無法求證」。據云:某鄕村有三個賭徒,古云:「十賭九輸」!越輸越賭;越賭越輸!終於走上盜賊之途!此三人遂僱隻帆船,開往外海作海盜!但「盜亦有道」!凡持劫財物,祗取其半數!不到半年,已聚到萬金!爲首的說:「我們劫得巨金,不能吃;又不能穿!趕快回家,救濟窮人以贖罪」。三人遂回到家鄕,將此巨金,獻給鄕長,作爲修橋補路,與救濟窮人之用!鄕長見此三人好心!特修建一座廟宇,將他三人塑像供俸,作爲報答恩惠!當廟宇造成之日,鄕長請他三人,來廟前塑...

  • 文章廣西左江斜塔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1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左江斜塔 斜塔历史 神话传说

    文·梁學乾在清幽秀麗的左江中游,崇左縣東北方向三公里處,有一叫鼇頭山的小島,那裏處於急灣激流之中,地勢驚險。島上挺立著一座古老的斜塔,人稱歸龍塔,系左江河畔的一絕。一九八六年第九期《新觀察》雜誌載文曰:歸龍塔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並列。崇左斜塔建于明代天啟元年(西元一六二一)。塔分五層,塔底直徑五米、高廿八米,塔身呈八面體,塔頂八面飛簷;每層各開一窗口。塔內有螺旋形階梯通塔頂。整個塔身向外傾斜一米左右,俗稱斜塔。據專家考證,是建塔工匠在建塔...

  • 文章豫北寶刹月山寺拾景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張修正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博爱古刹 月山寺十景 神话传说

    豫省西北地區有一博愛縣,縣城位於豫晋邊疆之太行山南麓,城北十里許有一寶刹月山寺,創建於西晋、北魏,重建於唐朝明皇時代,當興建此寺時寶刹之右前方山顚突有寶光閃閃,故又名「寶光寺」山形如半灣明月,故名:明月山,簡稱月山。筆者世居該寺山下之花園村,距寺約三里許,幼年讀小學時,每年要到該寺旅遊二三次,經老師曁 家嚴之講述,略記此寶刹內之十大風景,和興建史實,謹借中原文獻,向諸鄕親讀者簡介槪要:月山寺在淸末民初尙有僧侶四百餘人,寺內住居一百餘人,其餘分住山下各寺庙...

  • 文章傳説啓母嵩山化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大禹 启母石 嵩山 涂山氏 神话传说

    五嶽之中嶽乃謂嵩山,其山之東支脈爲太室山麓南面,有一「啓母廟石闕」,相距不遠就是約有四丈多高的一座大石頭,所稱之「啓母」,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啓」又是誰呢?原來「啓」是「大禹王」的兒子,啓的母親就是大禹王的妻子「塗山氏」。大禹歷年治水有一天到了轘轅山下,想打開這座山,好讓水流通過,但一時之間無法劈開大山,禹便自己來動手;相傳禹是熊變化的,此時他變了一頭巨熊,企圖撞破轘轅山,來爲洪水開路。不料他的夫人恰於此時到來,看到丈夫竟是一隻熊,她羞愧無已,囘身便跑...

  • 文章南海普陀山傳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四明隱士 出版时间:1978-11-06
    关键字: 普陀山 历史轶事 神话传说

    這四句籤詩,好像專爲 蔣公預備的,詩上明明指出,朱毛作亂,窃奪政權,是不能長久的,第一句「直上高山去學仙」,是示意政府,將來台灣,養精蓄銳,待時而動。第二句「豈知一但帝王宣」,是一定能夠反攻大陸,光復河山的。第三句「靑天白日常明照」,更顯明告訴我們:中華民國的靑天白日旗,是求久的普照大地。第四句「忠正聲名四海傳」,反攻大陸,活捉朱毛,殲滅俄寇,拯救同胞,最後勝利,是屬於我們的,那時 蔣公中正的聲名,豈不是四海傳揚嗎!蔣公一看詩句,大爲高興,菩薩有先見之靈...

  • 文章伏羲王都於山西陽城崑崙丘考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華潤葵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伏羲王都 昆仑丘 神话传说 历史考证

    太皞伏羲王都在哪裡?自春秋《詩·陳風·宛丘》:「宛丘之上兮」,《左傳·昭公十七年》:「陳,太皞之虛也」,漢《爾雅·釋丘》:「丘上有丘,爲宛丘。陳有宛丘」之後,人們多以爲即春秋時陳國,現河南淮陽便是當年伏羲「王天下」時的王都。然而,考古證實河南淮陽最早文化層距今僅爲四千五百年,相比伏羲所處「裴李崗文化」後期的公元前六千年晩了約三千五百年左右。表明淮陽不是伏羲王都。那麼伏羲王都究在哪?從中國上古、中古文化發展總勢看,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主要集中在黃河中游的黃土台...

  • 文章夜合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民间习俗 神话传说

    沭陽縣城東南六十里,有個塘溝鎭。東門外崔家灘,村後有個大土墩。方圓有二百公尺、高三十公尺。左近另有一個小土墩,比前者小得多。傳說,這兩個土墩,每到夜裡就合到一起來,故稱夜合墩。夜合墩裡,古時原來住著兩個禿丫頭,每到夜裡,她們就要到一起玩耍。她們很善良,四周百姓每遇紅白事,只要在頭天晚上到夜合墩前燒炷香禱吿一番,說明要多少碗呀,碟呀之類的東西,第二天早晨到那裡,準能如數拿到。用過再如數送回。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後來,有一個貪心的人,竟把借來的東西據爲己有...

  • 文章掛判和跳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端午习俗 民间文化 挂判跳判 神话传说

    一年一度農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節,又來到人間,相傳已有千年歷史的民間習俗,是源遠流長,任何人是無法把它斷絕或掩埋,這就是我中華民族精神,也就是我中華民俗文化。端午節又名端陽節,在這一天民俗的玩意最多,如家家戶戶門上揷菖蒲和艾草、吃粽子、划龍舟,兒童身上掛著彩色香包,手腕上扣著彩線、晒明礬、貼彩符、吃雄黃酒、放雄黃鞭、畫虎、掛劍。看白蛇傳大戲和小戲。每一種玩意,都有它的典故,海州文獻在過去期刊中也有介紹,可以披閱回顧一下。在台灣生長的靑年同鄕,如有不明白的地...

  • 文章迴龍菴的傳説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祝爾康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回龙庵 区域文化 神话传说

    新安鎮人素來講究禮尙往來,你敬我一尺,我要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人們的口頭禪。傳說新安鎮有個菴叫迴龍菴。一年大旱,木苗乾枯,河流乾涸,人們憂心如焚,這年六月初三,烈日當空,突然從天上掉下一條龍,落在乾得裂口的河床上,龍長丈餘,鱗甲閃光,烈日炙烤,奄奄待斃,河邊上圍滿了人觀看。有人說:這是條懶龍,不呼風不喚雨,以至被天公眨謫至此,遭此懲罰,活該,活該。有的說這是一條勤龍,受天公差譴,替天公巡視旱情來了,待其回天秉報,上天必降甘霖。鎮民七嘴八舌,眾...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