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少人稠怎麼辦?十年生聚論宜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吳合銀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宜山镇 纺织业 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

    三千四百万斤,相当于三十万亩棉田的产量。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政策,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宜山纺织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宜山素称「土纺土织」之鄕,土纺土织业有350年的传统历史,早在明朝,这里就出现织布能手高机。二十世纪初盛产「筒子布」、「提花」、「斜纹」等产品。三十年代,木制老式织布机改为新式平机,带动棉花棉布品种的革新,市场上的主要产品有制作蚊帐用的薄布「郎欣」、「自由布」,双纱织的衣料「人民尼」等各种

  • 文章從「孟子微」看康有爲對中西思想的調融(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黃俊傑 出版时间:1985-06-30
    关键字: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儒学思想史 康有为 《孟子微》

    四、社会进化与经济发展:中西思想在「孟子微」中的调融㈡康有为以注孟为手段调融中西思想的第二个范畴,属于社会经济思想方面。通读「孟子微」全书,我们发现康有为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的洗礼,并且透过对孟学的诠释而努力地把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先秦孟学整合为一。这是康有为在社会思想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康有为注孟常假孟子之说以申己意,殊不为孟学旧轨所范围。他出入百家,综罗中外,自成一家,这种作法给予他自己极大的廻旋余地,使他

  • 文章香港前代之社会经济发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香港前代史 五种分期 社会形态 经济发展

    甲、前言香港位中国南海之北岸,珠江三角洲之东岸,英属前为淸朝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之一部份,面积三百九十八点二五方英里,分三部份:一、香港岛;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之地)及昂船州;及三、新界(包括大屿山及二百三十五离岛)[1]。香港之历史,可以西元一八四二年为一大分期[2]:一八四二年之前者为前代史,后者为近代现代史。然香港之前代史期间甚长,以其社会及经济之发展,亦可分为下列各期:一、上古期;二、蒙昧期;三、黎明期;四、黑暗期;五、奠基期;及六、转变期。乙

  • 文章九江碼頭文化的變遷演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沿江产业发展 水运经济发展 交通重要性 走出九江 外地人安居 经商传统 商业文化 精神文化 社会形态 经验教训 动态开放 黄金水道 黄金效益

    在悠悠历史岁月中,九江码头有过傲人的辉煌,一路踏歌而行。为更好地借鉴历史,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往昔九江码头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其形成轨迹和底蕴,探索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码头作用,打造沿江产业发展标杆地,助推长江中游中部城巿集群建设服务,将大有裨益。九江码头兴衰与历朝水运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据考述,在古代,整个交通的发展都是以水路交通的开发与利用为源头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汉时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