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门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石门滚雪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石门 名胜古迹 秦岭 书法

    选载由陜南的褒城县入褒斜谷口,沿川陜公路北行约五、六公里,即秦岭间扬名古今的「石门滚雪」胜地。「石门」、「滚雪」的实际位置是在鸡头关下的褒水中。因为那里山谷狭窄,河身在其影响下形成一坡度徐缓,倾斜均匀的岩石大河槽,那汹涌奔腾的淸流,为下冲水势注入后,即为河底石坡激荡起滚翻的银花。放眼河中,满河都是闪闪滚动的银流,那漾激动翻滚的白水花,仿佛北国的崩雪。鸡头关在河谷的西侧,峰峦峻拔,形势险要。当建安二十年,曹操收服汉中张鲁后,曾来此观察形势。闻谷中水声渹渹

  • 文章石门·石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華漪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石门 历史

    羊城西北江滨,旧有「南粤」石门故址。「石门反照」,昔为羊城八景之一。石门废墟,历两千年沧桑,又是多少兴亡事!汉武帝时,南越又作南粤,赵佗之裔都「南海郡」治,即「番禺」佗城,今广州是也,吕嘉为南越相,筑石门拒汉,楼船将军杨仆陷之,后南粤始归汉。之前有「奇童」曰终军,济南人,年十八,通经史,能文善辩,上书武帝用之。官至谏议大夫,时南越拒内附,军请缨出使,迢迢数千里,誓言南越王如拒属,当取其首级,归县长安阙下,帝嘉其志,抵佗垣见王,说而从之,相吕嘉不许,杀王曁

  • 文章漠南風物瑣記(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张良庙 石门古道 漠南

    山石、幽径流水,玄奥神秘,瀑布池塘,花木扶疏,深具林泉之美。徜徉其间,就石小歇,顿觉心旷神怡。自此继沿石阶攀上,经「拜石亭」至「石门」,其间尙有「天风渡步」等景观。拜石亭之石座上,刻有:「紫柏山前车马道,道士红尘灭飞鸟,尘里行人不知老,谒来几度怀山好。年少怀山心不了,年老怀山悔不早,君不见京洛红尘多更深,英雄着地皆平沉」之题咏。「石门」,或称「云门」,门由山石堆砌而成,门栏上刻「传道处」三个大字。再上去即达「授书楼」,此处为本风景区之最高处,烟云袅袅,终年

  • 文章廣州市的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广州市 名胜古迹 石门 华林寺 镇海楼

    广州市位于珠江北、南两岸,珠江上源有东江、西江和北江。北江自古以来,便是中原进入广东的有名而且重要的水路。唐时,韩退之、王金兴、柳宗元等流谪本地,宋代,苏东坡左迁广州时,皆顺北江而下,因此沿岸古蹟甚多。历来由海上进入广洲,以珠江为有名的水路,宋代,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僧,求那跋陀罗僧前来中国,都是溯珠江而上进入广州。所以,珠江沿岸有很多佛敎的古蹟。广州市的名胜古蹟很多,特为介绍。石门『贪泉」『石门返照』是宋、元两『羊城八景』之一。西华寺是石门村一座古寺,寺

  • 文章简述张溥泉(继)先生遗墨 回忆私立石门建国中学之创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石门建国中学 缘起 校址 组织

    缘起「笃学力行」四字是张溥泉先生为私立石门建国中学所写的校训,溥老是该校的董事长。囘忆民国三十五年春,抗战胜利后我第一次囘到故鄕河北,当时我的老家邢台已陷于**,欲归不得;平汉路由北平仅通石门,乃先到石门,看见街头到处流浪的各县逃避**的流亡学生,而当时石门竟无一所公立或私立学校来收容这些靑年。当地军政负责人多系我的旧识,即向他们建议应速成立学校,收容这些流亡学生;他们都很赞成,但要我来倡办,他们都愿协助。当时我的工作不在河北,此次是绕道北平赴中央开会

  • 文章石门观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介生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石门 惠山 白云洞 董其昌

    惠山的石门险奇在于石。(锡山景物略)卷一载:「在第七峯绝顶,左右皆高石,有平如砥者,有凹如龛者,有连如距者,有黝如漆者——约行里许,削成削壁,高五六丈,周遭若城垣,然峰顶出泉,飞瀑溅激,划开一罅,两门翼然,俗称珠帘泉,中间双石门,眞天造非人力也。」经千百年风雨剥蚀,惠山石门的许多古蹟均沦为陈迹,而天然的石头奇观却依然存在。择了一个天晴的日子,我去叩访石门,一条盘纒的「七十二个摇车湾」便是黄石头舖成的。雨过之后,山泉从顽石中潺潺流出,极似一幅清幽淡雅的江南

  • 文章褒斜道与石门石刻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黃盛璋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褒斜道与石门石刻 历史 史料考古 文化研究

    一九六一年《文物》第四、五合期发表了陈明达先生《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该文所介绍的地区和古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区之一,有其一定的重要意义,但是陈文对于石门起源以及褒斜道的演变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指正。

  • 文章石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傅健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石门山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 《义乌县志》 格律诗

    石门山,位于义乌市青岩刘村东,「石门山:在义乌县东九里,连山中断,两山对峙如门。」(天顺)《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二」「二页」」。石门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南北宋之际义乌人陈鼐,字孟容,别号静庵,因国亡而结庐鸡鸣山之阳,躬耕事母。其子陈炳(一一四一~一二〇一),字德先,号岩堂,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为太平县主簿,后弃官入山隐居,好古文,与喻良能、喻良弼、何恪合称「乌伤四子」。乾道三年(一一六七),陈炳曾作《石门山记》一文,陈炳曾「按之《图经》,询之

  • 文章从宁波东钱湖谈到石门水库放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期  作者:沈友梅 出版时间:1963-12-01
    关键字: 宁波东钱湖 石门水库 王安石 水利建设 战后重建

    海,光复大陆,未竟之功,以待继续。综上所述,东钱湖之形成,自唐而宋,经元明淸五朝,以至中华民国,先后约一千余年中,为放水问题,不知酿成多少纠纷,并牺牲不少生命。而至今仍依照宋时王安石所定办法,「管理权属于湖上人民,放水权属于下游人民」,一旦下游需水,即以最迅速方法,十里一站,接连传达,五小时之内,即可放水。其后鄕村电话敷设,传递消息,更为便捷,数百年来,可称相安无事。石门水库问题现在谈到台湾石门水库问题,笔者曾数度前往考察,论其工程之设计,工程建筑之精密与

  • 文章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圖書室收藏浙江方志目錄(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9-09-20
    关键字: 浙江方志目录 仁和县志 海宁杂志 秀水新志 石门杂志 收藏

    (未完下期續刊)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