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宋石刻博物馆之发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作者:楊家駱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石刻博物馆 唐宋石刻 龙岗区石刻 宝鼎区石刻 大宝楼阁 南崖石刻

    抗战中家骆任敎于四川北碚复旦大学史学系及璧山国立社会敎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时,曾在四川大足发见一规模宏大之唐宋石刻区,器像之多,堪称为唐宋石刻博物馆而无愧,兹简介如次:家骆发现大足唐宋石刻后,曾于民国卅四年四月组织考察团前往考察。大足在川东重庆西北,邻铜梁、永川、荣昌、安岳、潼南。自唐置县,屡次省入邻邑,唐末五代为军事之重鎭,在历史上以昌州刺史韦君靖之筑永昌寨及邑人赵智凤之筑圣寿寺为全盛期。大足造像,亦系以二人为主而构成者。稽之文献,大足石刻,陆耀遹、叶

  • 文章閩都別記(23)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作者:里人何求簒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工程 彩船 白蛇 石刻

    化身,临水夫人出世之初,造洛阳桥也。至百四十年后宋仁宗庆历年间桥圮,蔡状元襄复行修造,乃后又隔三百余年至明宣德年间,泉州太守蔡锡,因桥又圮,再行修造,桥圮时有石刻露出云:石头若开,蔡公再来,鄞人蔡锡(鄞县乃浙江宁波府属),中明永乐癸卯鄕试,授兵部给事中升泉州太守。锡至欲修桥,水涨难以,施工,要遣人文檄海神,忽一醉皂趋接檄,醒而悔之无奈拼一死饮得大醉自投于海,如有神人扶之,酒醒乃卧于岸上,看檄文中多一醋字,锡解以二十一日酉时,以是日兴工奠基,果旬余潮水不至,工

  • 文章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大足宝顶区石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观世音 石刻 千手观音 图集

  • 文章沈文肅祠堂號稱「濤園」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沈文肃 祠堂 石刻 家训

    濤園亦在城邊街,本宋代舊築,以烏石山老松參天,遇風■「松籟怒濤」,故得名。沈家得此園後,改爲「沈文肅公祠」,祠內供奉沈葆楨,夫人林氏,子愛蒼和孫丹曾四位香位。祠的東壁刻有沈公家訓全文,西壁刻沈夫人林氏在廣信府被圍城時乞援書的全文。此外沈葆楨太夫人林氏的詩訓,墨跡,家書以及名人的聯句等,亦均保留眞跡石刻於祠內,眞可謂玲龍滿目,富有歷史價値了。祠後有閣,出便門登石階百餘級向東處,建有二亭,遙遙相對,眺遠絕佳,在其旁岩石上,刻有「濤園」兩字。

  • 文章所謂「中國最早的佛敎造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石刻 造像

    原文系一九八二年亦即民国七十一年五月十一日,载于美国「世界日报」的万象版内。该项资料,为以前「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及许编「海州文献录」之金石栏内,均无此记载,殊属新鲜。先后经旅美之杨永瑎及杨成悌两鄕长剪寄(成悌鄕长一份系由吴友霞鄕长转来)。彼二人关心桑梓消息,殊可感念。而将来重修鄕邦志乘时,亦应视为重要之补充纪录。爰将该报所载原文及石刻图片,刊印于次,藉供参证。仍以情势演变,恐旅外鄕长,未尽明了;因加说明,期免滋疑。(附说明)孔望山原在东海县境,这里谓为

  • 文章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鏑也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唐代摩崖石刻 考古发现 天宝年间 史料考证 石刻全文

    大陆三月的电讯说:广东大埔县梅潭河北岸锦山路段,发现唐代摩崖石刻,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款人的名字,并说:唐玄宗天宝三年,有九名贤德捐钞八十五两,在锦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石砌路。这条古道就是三河通往湖寮的大道。査唐代石刻全文为:「化首赖仕明钞十两,化首余文贵钞十两,郭德兴钞十两,李子成钞十两,钟子奎钞十两,赵天福钞十两,何有明钞五两,信女罗七娘拾两,信女赖三娘拾两,同保平安吉,天宝三年二月白」。另一处摩崖石刻全文如下:「鼎建鎭桥记并路江田住人,化缘李荣甫钞

  • 文章香港发现之史前石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史前石刻 云雷纹 饕餮文 蟠螭纹

    一、前言近年来,本港于滨海地区,发现多块先民时代之古石刻。此等石刻,多呈「囘」纹状,分布南佛堂(即东龙岛)、蒲苔岛、石澳之大浪湾、大屿山之石壁、长洲、及西贡之西洲六处。此等石刻,大致可分为云雷纹、饕餮纹、及蟠螭纹三类。二、云雷纹石刻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已使用一种像云层旋转之花纹,古人称之为「云雷纹」,亦称「囘纹」或「雷纹」。此种花纹,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形状:方形纹三角形纹方旋形纹方圆之间纹圆旋形纹云头纹蒲苔岛南氹之古石刻,土人称之为「鬼字石」者,为一方

  • 文章广东肇庆星岩、鼎湖石刻史料之价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曾一民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广东肇庆 星岩 鼎湖 石刻史料 考证

    王昶之后,又一金石专著大作。至于以石刻史料着地方志的,今见之,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最早。按史念海谓李氏的取材「上自儒家经典,旁及先秦诸子……以及晋咸宁元年勾注碑和后魏尔朱荣碑等也尽量搜罗。」[2]及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每州府有一门,明淸以降,所修地方志,艺文类中,例有碑刻或金石一纲目,由是观之,唐宋以来,一地区的石刻史料,成为修志者取材必须的资源。观广东地方志,明淸四通志亦例有金石或碑刻一门,如阮元《广东通志》卷一九九—二一五有,上自三代,下迄元末

  • 文章國之瑋寶——漢代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磨崖、墓志、华表、石柱等,而汉碑上的刻字,汉隶成为学书者的范本,因此,汉代雕刻中的石刻,成为后世最堪注意的艺术发展。以石刻经,乃将圣贤制作镌刻于石,以留传后世,称做石经,也有人称之为碑的。根据记载,中国刻经于石,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莾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史称为刻石经之始,惟其文字今已无从稽考。自此以后,尙有汉熹平(公元一七五)、魏正始(公元二四〇)、唐开成(公元八三六)等各朝皆有石经,现舍熹平,则无从觅其踪迹,即连拓本也未闻

  • 文章宁波兵马俑 钱湖石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7期  作者:王重光 陳愛娣 出版时间:2000-08-10
    关键字: 文物 东钱湖 石刻 博物馆

    南宋文物瑰宝「宁波城外东钱湖,多少石刻荒草中」——这是今人对鄞县东钱湖畔遗存的众多古代墓道石刻的感喟。山环水抱、明秀质朴的东钱湖,沿岸山谷迂回,溪涧蜿蜒,曲折幽深,湖光山色与人文古迹相映生辉。一九八二年,鄞县方面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値的古代墓道石刻群,就分布在东钱湖周围的青山绿水间。多年来,经过当地文物考古专家和热心人士持久不懈的艰辛努力,瑰丽、珍奇的石刻作品,在沿湖的绿野岙、长乐里山、吉祥安乐山、福泉水、世忠山、青雷山、五坟山、隐学山等十余处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