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关简介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骷髏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汗荒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骷髅庙 长平之战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山西高平縣谷口村,有座土臺和骷髏廟遺址。該土臺讓人觸目驚心,是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後,收集無數頭顱疊成的;該骷髏廟則是唐玄宗爲了悼念這些被殺的軍卒而修築。距今逾時二千年,猶可强烈反映出那殘酷的「長平之戰」。長平,在高平縣境,戰國時屬上黨郡。這裏溝壑縱橫,地勢險惡,素爲兵家必爭之地。長平大戰發生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〇年)。當時,韓國駐守上黨郡的馮亭,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便歸附於趙國,趙孝王得到大片土地,立卽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秦昭王對韓國歸趙不降秦十分...

  • 文章閻伯川先生治晉所屬省內外高級人員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方聞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治理晋省 重要人物 相关简介

    惟賢惟能 人才是宗(函答客人電話詢問紀錄)上次會談閻伯川先生是個什麼家,客又電話云:閻先生治晉近四十年,榮獲模範嘉號,其間,有山西及省外重要高級人員,相助爲理,擬請詳爲見吿。(言下特注意有無外省人。)函答:閻先生主政山西多年,用人惟賢惟能,人才是宗,但考慮時、事、地、人相互配合,以求人盡其才,事得其理。繼之明默考察,進退賞罰,全依事效,各得其當。閻先生在山西辛亥革命成功,繼管軍符,爲都督、督軍、督辦、督理,至總司令,民國六年始兼主省政,是乃先軍後政,其間...

  • 文章普救寺與鶯鶯塔——西廂風韻重現人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張善之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普救寺 莺莺塔 相关简介 史料记载 《西厢记》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位於山西省西南邊陲永濟縣境內的峨嵋塬頭。這裏地勢高敞,視野寬闊,南望巍巍中條山,翠若屛障;西眺滔滔黃河水,白如銀帶。寺前坡底卽爲長安通往北京的古驛道。東距縣城約十二公里,因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而聞名中外。西距古蒲州城遺址僅二·五公里的「鸛雀樓」遺址,「蒲津古渡」遺址及唐開元年間鑄造的維橋鐵牛也近在咫尺。我國古典戲曲名董《西廂記》的動人故事也發生在這裏,所以,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爲旅遊勝地...

  • 文章絳州寶塔奇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甯夢喜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新绛县 相关简介 相关历史 宝塔奇观

    絳州(即今新絳縣),據河東之肘腋,介於堯都禹城之間,控帶關河,翼輔汾晉,交通暢達,商賈雲集,素爲山西南部的政治中心。城內南北中正街之北端高崖上有寺院一座,原名碧落觀,創建於堂高宗咸亨元年(公元六七〇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因趙匡胤微服訪査投宿於此,改名爲龍興寺。寺的正殿背後有唐代寶塔一座,明隆興塔,原爲八級,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因塔年久塌圮,全部用青磚包皮增高爲十三級,呈八角形,高達四十三米,每角懸有一鈴,計一百有四,風吹鈴響,一鈴...

  • 文章山西的古戲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古戏台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会馆戏台

    明清兩代由於戲曲藝術的發展,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城鎭鄉村,不但臨時性半臨時性的戲台大量增建,而且固定性的劇場建築也大量增加,且品質也大爲提高。現將山西古戲台,分別介紹如左:廟台神廟結構中的舞台亭類建築,最早出現於北宋,但明清兩代的古戲台,數量最多,係屬廟台。但和宋、元時代的戲台相比,明清兩代戲台的建築水準,提高了很多。許多城市裏的寺廟,都有水準很高的戲台。最古的廟台,出現於北宋,首見於萬榮縣上村后土聖廟,該廟台舞亭抗日戰爭中毀於日寇,今存北宋眞宗天禧四年(...

  • 文章新絳搖錢樹年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摇钱树 相关简介 地方习俗 历史演变

    搖錢樹又稱錢樹子,最早見於漢墓出土。樹枝幹爲青銅鑄造,安插於石質或陶質座上,樹以飾古錢而得名。造型別緻,鑄術精美,表現了漢代工藝的高超水準。漢代王公貴族崇尚厚葬,他們將精美的工藝品和日用器物作爲葬品,也將他們崇拜的不死之仙西王母及他們生前所好的百戲樂舞等活動,鑄造於搖錢樹上。搖錢樹是夢幻之樹,在商品社會當金錢作爲交易媒介時,金錢累積的多少,成爲分別貧富的標誌時,人人便希望富裕,應用各種方法籌謀獲取金錢,甚至期望有朝一日,錢從天降,或幻想錢如果實,能在樹上...

  • 文章蒲縣東岳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張洪祥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东岳庙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地狱

    東岳廟,俗稱柏山廟,位於山西省蒲縣城東五華里的柏山之巓。環山皆爲松柏叢林。山上峰巒重疊,山下二水環繞,景色清幽。東岳廟歷史悠久,據縣志記載,自唐貞觀以來,屢加修葺。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一三六一年)碑記說:“斯宮之築舊矣,碑文剝落,無以考其興建所自。”廟內獻亭柱礎爲金泰和六年(一二〇六年)所鐫。由此可以斷定,現在建築已有七百七十多年歷史。元大德七年(一三〇三年)地震,“致宮一傾爲瓦礫之場。”恢復重修持續四十餘載。至元延祜五年(一三一八年),大殿、獻亭、東西...

  • 文章長子縣法興寺燃燈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宋合清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燃灯塔 相关简介 历史地位

    在長子縣慈林山附近的法興寺內,保存著一座唐燃燈塔。它位於寺內圓覺殿前,塔體雖小,但造型別緻,保存基本完整,是全國僅存的形製相似的三座石燈臺之一,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値和歷史硏究價値。燃燈塔,又稱長期燈。塔身呈八角形,高二點零四米,海棠須彌座置於八角基座之上,上承塔身,塔身上覆八坡八角攢尖頂,塔剎爲山花蕉葉寶珠式。塔身雕刻四門四窗空心室,角柱雕作束腰蓮花圓注,上置斗拱,承托塔檐。柱間由欄額與平板枋相連,門爲長方形透空式,窗框破子棱封閉,束腰雕八個伎樂人。隔柱上...

  • 文章蒲縣礦物畜產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常福順 安雙荃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矿物畜产 相关简介 历史考古 地区资源

    蒲縣,位於呂梁山脈南端西坡之中,境內三面群山環繞,五川湴壑相通,昕河一水貫全境。全縣轄四鎭十一鄕,總人口九萬人,總面積爲一五一〇·六一平方公里。蒲縣歷史悠久。據薛關鎭龍王廟細石器遺址考古證實,距今一·三萬年以前已有人類活動的足跡,相傳公元前四二〇〇年前,堯帝大師蒲伊子曾隱居於今太林鄕蒲伊村,被堯封爲“蒲子國”地,縣名由此而來。在位於縣城東五華里的柏山之巓,東岳大帝黃飛虎的行宮東岳廟,氣勢宏偉,魅力不凡。它是一座集元、明、清建築爲一體的建築群,至今仍保存完好...

  • 文章再介交城石壁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石壁寺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相关诗句

    山西文獻第十七期,我曾介紹過「交城石壁寺」,係根據交城縣志和山西通志撰寫的,不夠詳盡,看過以後,還是不能了解它的眞面目。說實在話,我自己也不曾遊過石壁,很難介紹詳盡。近來閱讀了多項圖片和文章,仔細硏究,才有較深的領悟,不像以前陌生,故「再介交城石壁寺」,供大家有個比較淸楚的認識。石壁寺鳥瞰交城縣城西北二十里石壁山之石壁寺,創建於北魏延興二年(西元四七二年),名玄中寺,今天王殿殿門前檐卽嵌有「玄中寺」三大字。進入石壁山山區,過玄津橋,幾經轉灣,有明代木牌坊...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