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盐场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代川省各廳州縣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盐场 州县 契税 养廉银 简介

    荣县知县,系繁难两字中缺。距省城六百里,在府(嘉定府)治东南,不当大道。东西一百七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与内江、富顺、犍为、宜宾、仁寿、井硏、威远等处交界。境多膏腴,蚕桑亦富。兼产药材,政务较繁。县城在荣溪河东川沟之间。有盐场在贡井,出盐极盛,为川省大盐场之一,与富顺县之自流井厂毗连。设分治县丞一,即驻贡井,兼管盐场事务。每岁地丁银八千余两,杂税银二百八十五两。佐治员一,曰典史。学官一,曰训导。知县养廉银六百两,契税盈余约四五万两。荣县古为南安、江阳两县

  • 文章清代川省鹽税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6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川省盐税 盐场大使 计岸官运总局 丁宝桢 盐场名录

    川省盐场二十有七,曰富荣东场,富荣西场,犍为场,乐山场,井仁场,云阳场,大宁场,彭水场,开县场,盐源场,资州场,邓井关场,忠州场,大足场,奉节场,乐至场,蓬中场,中江场,绵州场三台场,西阆场,南场,西盐场,蓬遂场,射蓬场,简州场,射洪场。淸时各场,皆有专官,或设盐场大使,或以本州之州同州判,本县之县丞巡检,驻场专管场务。各场所产之盐,均系鍪井取水,设灶煎制。惟井水之咸淡悬殊;煎盐燃料,则或用地火,或用炭,或用柴,或用草,亦至不一;成本遂由是歧异。溯经明末

  • 文章「浦東」——這名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奚肖秀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浦东名考》 地理位置 松江 黄浦江 盐场

    浦,经引江合浦工程,始成现在黄浦江走势,所以浦东地区形成年代有五百九十余年。上海地区第一个以「浦东」命名地区,指元代至元年间设立之一个盐场,位置在元时黄浦之东侧,今金山县张堰镇。上海及周围地区之食盐,均由此出产,谓浦东盐场。明清两代黄浦江把上海县治一分为二。浦东」一词遂频见于野史,及客寓沪上文人墨客之诗词乐府。清季诗人秦荣光着「上海竹枝词」凡七百首,有「但留一庙浦东堤」。「浦东蛋党迭纵横」「浦东西昔互逃生」之句。沪谚中有「小囡落到水井里-扑通」浦东之稳语。又

  • 文章端方和海州东南沿海的盐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托忒克·端方 生平事略 总管盐政 济南盐场

    巡抚;又调湖北,先后为巡抚和湖广总督。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调至江苏,先为巡抚,后为两江总督兼盐政大臣。不仅总管江西、江苏、安徽三省的军政要务,更总管全国盐政。当时海岸日渐东移,淮盐生产大受影响,原盐滩先后作废,要随海岸东移铺筑新滩,原板浦盐场移至猴嘴东北;原中正盐场移至板艞东南……,而淮南各盐场因海岸远移,卤淡产降,到后来竟无法再生产,大大影响朝廷收入。端方深感捞头,可看淮北海岸东移后,沿海滩涂却日渐其大,遂欲扩大淮北盐滩以济淮南产盐之不足。在光绪

  • 文章鹽的探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方一清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淮北盐场 盐的历史 区域风俗

    的客人,则坐在下首,离盐较远的座位上。在俄罗斯,人们用面包和盐来接待佳宾,以示尊敬和热忱,此风俗一直沿袭到现代。在匈牙利,农民每当盖起新房屋之后,总要在新屋的里里外外撤些盐末,以臻吉祥。「到某人家去作客」,英语意为「和某人一起吃盐」。若指费用(尤其是旅馆中的费用)太贵,英语表示为「用盐太多」。英语中「饶有风趣的谈话」,字面意为「饱含着食盐的交谈。」•盐的生日古老的淮北盐场,过去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民情,每年正月初六要祭祀盐婆婆,给她过生日,烧盐婆纸,祈祷盐婆婆保祐

  • 文章四川省鹽業工會之成立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1期  作者:竺墨林  出版时间:1968-07-01
    关键字: 盐业公会 盐民合作社 自流井盐工 川省盐场 四川省劳工运动史

    盐业之产运。同时瘟疫流行,盐工急待救治,引起社会的关切。自贡市当局乃成立盐业工会指导委员会,以组织盐工处理本身权益。经指委会一年的调查筹备,自贡市盐业产业工会,遂在社会部特派员曹明焕指导下正式成立,该会理事为竺墨林、睦光禄、李秉熙、刘子文等,推动会务,甚有成绩。于是井仁、乐山、云阳、大宁等盐场,于是年相继成立盐业工会。民国三十年十一月,社会,财政两部,为加强组训川省盐工,成立四川省盐业工会筹备委员会,推动全省各盐场盐业工会组织工作。三十一年,犍为、资中等县

  • 文章說古道今話板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方天培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板浦 国清禅寺 沼泽浅滩 盐场 海州盐务 文坛巨匠 工业体系

    两岸高滩处建屋栖身。为便利往来,沼泽处用板铺垫,故人们称这里叫「板铺」,后被文人雅士将「铺」字谐音为「浦」字,既保留了「板浦」的原意,又反映了这里在水边的地里特点。当时,板浦由于座落在海盐产区,因此,板浦的兴衰与盐务的变迁相关。元初,板浦盐场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所辖,驻有七品「盐司令」,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在板浦即设板浦盐场盐课司大使衙门。到乾隆前期,因淮北盐区的板浦、中正、临兴三个盐场座落在海州府辖区和赣榆县境内,故管辖板、中、临三场的驻淮安府的淮安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