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年历史的百侯浮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楊永漢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浮桥 建造历史 考证

    百侯墟始建于明朝,至清朝初年,人口不断增殖,百侯率先种植烟草,获利甚丰,促进烟草加工业的发展,开办烟庄,烟草远销粤、闽、赣诸省,其后又在潮州等地经营烟庄。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百侯商人在江、浙一带经商大有人在。当时百侯工商业相当发达,是粤东的一面旗帜,故百侯有「小南京」之称。方圆里的物流涌向百侯,北至永定、平和,南至枫朗、饶平,东至大东及福建长乐,西至高陂平原北杭,均有民众来赴以三、六、九为墟期的百侯墟,每逢墟日,热闹非凡。由于百侯商品流通,集散范围广

  • 文章记取百侯之精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杨德昭 中学 教育历史

    陶行知先生在《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祝词》里写道:「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天下为公兮教育无私。杨氏不为我兮记取百侯之精神。」陶先生笔下的杨氏,是指中「创校三贤」中的关键人物—国民党中将参议员杨德昭先生。可以这样说,也应该这样说,没有当年杨德昭先生倾注心血的努力,就没有今日百侯中学,更没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殊荣。后来,陶先生又依据「祝词」为百侯中学作了校歌歌词。陶先生在「歌词」的最后句直接阐明:「文化为公,百侯精神。」陶行知先生所赞扬

  • 文章片斷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中学 学校生活 陶行知

    一、陶氏门人 群贤毕集在中国人鲜明的记忆中,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是现代世界史上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九一八」事变的日子,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少将响起侵华号角,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在这之前的同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广西联合成立新政局,邑贤百侯杨德昭先生出任陈伯南将军驻京代表,频频往返于京穗之间,其行动备受各方瞩目,京、沪、港、穗等地各大报,竞以木刻大字作头条新闻,显赫一时。杨氏得意政坛,衣锦还鄕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大笔经费,复办百侯中学,自任董事长。远从

  • 文章鄉紳在客家宗族社會中的歷史作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乡绅 客家宗族 历史作用 杨氏

    还有自己的乡绅,被称为房副或老成。现以百侯杨氏宗族为例,说明乡绅等在宗族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百侯杨氏自宋末四十一郎公开基以来,经二、三百年的繁衍,到明末清初,人口急剧增加,致使生存资源紧张,造成宗族内、外部纠纷不断。部分族人素质不高,加上当时政权管理薄弱,一些族人从事违法活动,百侯成为「土匪窝」。一些族人参加反明「飞龙国」的叛乱组织,使杨氏宗族处于混乱状态。杨氏十四世祖之徐公,三十岁时考中康熙戊辰(一六八八年)科进士。三十七岁时被任命为河南光山

  • 文章百侯杨家祖祠重光大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楊永漢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杨家祖祠 重修开光 家乡建设 传统文化

    百侯杨家祖祠有六百年的历史,开基祖杨四十一郎,南宋末年定居百侯,已有七百多年。它是杨家发祥及兴旺的原点。祖祠的创建人是百侯杨家四世祖杨德广。地灵人杰,「西岩叠翠」,梅潭河蜿蜒,收尽来龙之水而回卷还顾,还有美丽的传说,「铁炉坝」的故事。岁月苍苍,数年来杨氏裔孙,为杨家耀祖,光彩非凡,并于二〇〇七年四月开始重修,获得海内外宗亲热烈向应,慷慨捐献。今年夏秋两季,杨氏的宗亲纷纷回乡瞻仰修建中的祖祠。其中有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香港、新加坡、潮汕、梅州、湛江

  • 文章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王絕滬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古镇风光 历史人文 文学辞赋

    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工商巨子、文艺宗师,不可胜数矣。明清科甲鼎盛,今之学子芸芸。青史铭记,故土荣光。人才因山而秀,山水因人文而名。山有灵兮云藏岁月,水为魂兮辉耀俊杰。百侯人杰仪型在,岭表风流业绩存。人文积淀深厚,自然景物壮观。风华胜地,独占一方妩媚。蔡仙圳摩崖石刻,鬼斧神工越千年。马山古寺,晨钟暮鼓,梵音悠扬,游之自忘尘缘。化暴戾为慈悲,除烦恼而修善果。南巷陌,明清老屋,接栋连甍,参差列柴扉。品读古榕,阴森翠盖。百侯中学,八旬沧桑。陶教基地,媲美晓庄。培养高干,早已上千

  • 文章大埔县百侯镇萧氏源流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镇萧氏家族 源流考证 宗族观念 家谱文化 族谱世系

    何,佐汉高祖成帝业,拜为丞相。百侯萧氏以相国为一世。何生则,则生彪,官谏议大夫。彪生章。章生仰。仰生皓。皓生望之,少有重望,仕至太子大傅,汉宣帝察其明敏持重,疾笃,受遗诏辅政,领大师尚书事,对元帝多所匡正。望之子育,为汉元帝时相。育生绍,为御史中丞。绍生阂,任光禄卿。阂生阐。阐生冰,为吴郡大守。冰生苞,为后汉中山王相。苞生周,为国子博士。周生蟜。蟜生逵,为台州从事。逵生休。休生豹,为广陵郡丞。豹生裔,为济阴大守。裔(长子嘏,永嘉二年,因苏颂作乱,领子

  • 文章二十年代百侯区的小学教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蕭逸之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二十年代 小学教育 历史资料 评价

    敎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敎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大同」。其实,敎育制度或敎育宗旨的变更,对于我们鄕间的学校,其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我们那时候的老师,不外是全盘接受太老师那读、背、打、骂的一套,其他想非他们所能知的了。二、简陋的设备百侯区以清远河为界,南有杨、张、丘等姓,北也有萧、丘、林等姓。记得民国二十四年,搭乘杨德昭先生专轮自家鄕到三河灞,转赴香港,途中他敎

  • 文章《一腹三翰院史話》之考證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一腹三翰院史话》 历史考证 杨氏 谱系资料 家族史研究

    关于大埔百侯杨家「一腹三翰院史话」的传说,在大埔县内早已广为流传,海内外刊物,亦曾作报导。笔者在编修《大埔巾帼录》期间,拟将一腹三翰院传奇人物杨饶氏收录书中,因此对「史话」进行了一番调查考证,发现了多处与史实不符之处。现提出来探讨,敬请史学工作者赐教,是盼!考证一:「史话」云:「杨文孝公,字之徐,是雍正丙辰进士」。据百侯杨氏族谱等资料记载:杨之徐公,字沛若,号慎斋,生于顺治十六年已亥(公元一六五九年),康熙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年)中第二十名举人,廿七

  • 文章古巷深處翰林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劉楷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古建筑群 历史古迹 名人故居 建筑文化

    大埔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该县百侯镇完好保存著一二〇多座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既有众多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又有星罗棋布的各式各样大小祠堂,和点缀中的中西合壁建筑群落,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该县为保护这一珍贵发现,目前正紧锣密鼓为百侯镇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百侯镇历史悠久,自古崇文重教,文风鼎盛,人文积淀厚重。明清时期科考中进士举人有一三九人占全县开科考取进士举人总数的分之四十。在清末民初,各房姓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