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马寺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戴传贤亲撰募启重修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白马寺 重修 戴季陶 名胜古迹

    白马寺在洛阳之东,淸一统志云:「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䭾经而来,舍于鸿驴寺,遂取寺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此寺自汉以来,中经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年间,历次整修,故未毁。民国二十年,戴季陶先生,偶游其寺,覩其殿宇倾颓,丹靑剥落,法轮莫转,钟罄不扬,戴先生本躭禅悦,喜结善缘,到洛阳后,常与方外人来往,以寺本为胜地,恐沦废墟,遂抱宏愿,重振山门。迨戴公还京,即于上海赫德路设重修洛阳白马寺筹备处,即印发捐册,俾集巨款,时列名

  • 文章中国最古的佛寺——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任翔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白马寺 佛教 名胜古迹

    洛阳伽蓝记载云: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马。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城内的白马寺,是中国佛敎伽蓝的发祥地。千百年来,迭遭兵燹,毁坏倾圮,这饱经一千多年风霜苦难的神圣古蹟,多亏历朝各代之屡加修葺和维护,方能保存下来。白马寺建筑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传说东汉孝明帝感梦,见一神人,身有日光,疑是天竺之佛,遂遣博士郞中蔡愔、弟子秦景等,出使

  • 文章洛阳伽蓝记中的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王更生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 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修寺庙,一时伽蓝之盛,甲于天下。后遭永熙之乱(西元五三四),城廓顿成废墟。当时期城太守杨衒之,行役洛阳,感念沧海桑田,世变无常;乃摭拾旧间,追敍遗迹,作洛阳伽蓝记五卷。书中第四卷记白马寺綦详,除敍述建寺经过外,对寺中奇花异物,名僧故实,多所涉及。据他说:白马寺座落于洛阳西阳门外三里(指故城),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遂遣郞中蔡谙、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寻访佛法,摩腾与竺法兰二僧适以白马驮经而来,于是创建此寺。寺中存有腾译四十二

  • 文章洛阳白马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王世成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白马寺 佛教 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东都寺冗立苍茫,香火姻缘岁月长;万里传经劳白马,千秋浩刼纪红羊。崇台兀自承朝露,古塔依然对夕阳;昔日繁华销歇尽,无端感慨付沧桑。民国,了历游白马寺纪胜句

  • 文章中国第一名刹白马寺沧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白马寺 寺院 佛教 舍利塔 遗迹

    也就是招待他们住入外交部宾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驼经,来到洛阳,但这经典是印度的梵文,中国人看不懂,而两位高僧又不懂中国字,为了翻译佛经,两位高僧不得不自中国文字学起,这是一件异常艰巨的工作,但两位高僧终于克服了困难,首先译出了「四十二章经」,以后陆续译出了「佛本生经」、「佛本行经」等经典,明帝为了纪念两位高僧白马驼经,万里东来,就下诏把他们所住鸿胪寺的宾馆,改建为「白马寺」—这是由官舍变为寺庙的由来。而「白马寺」,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座佛刹。二、历经沧桑

  • 文章中原三奇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玉明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洛阳白马寺 佛教圣地

    抗日战争期间,笔者随军经豫西,所见之洛阳白马寺「蛙地塔」,登封马鸣寺「半截塔」,及密县超化鎭之「塔尖」,均甚奇特,兹分别记述于后。蛙地塔洛阳东北约十余华里有白马寺,规模宏伟,碑碣林立,为我国著名佛敎胜地之一。寺前稍偏东南方,距寺门约半里处有塔一座。周围皆农田,平坦无阻。塔前有一土台,俨如一般操场中临时用土筑成之司令台,高仅二、三尺,面积约百余平方公尺,陡然望之似无任何特殊,但是,出奇的就在这个平凡的土台上面。当时经导游人介绍后,笔者曾亲自拾一砖块,投掷于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汉熹平石经 龙门石窟 白马寺 牡丹

    看到的龙门石窟大小佛像,或头面残缺,或肢体不全,都被不肖之徒盗卖给洋人,眞是使人伤心惨目!③白马寺,寺在今洛阳城东二十里,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传说明帝梦见佛陀,于是命蔡愔、秦景等十二人远使印度取经,行至大月氏,遇见印僧摄摩腾、竺法兰携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东来,蔡愔就同二僧使白马駄着经像返回洛阳。明帝感念白马駄经之功,于是在都城之西建寺名白马寺。摄竺二僧圆寂后,都葬于该寺淸凉台之入口处。现在还有石砌圆顶之墓。现在的白马寺,全部殿宇都是明淸重建

  • 文章三秦大地的歷史漫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2期  作者:金陵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秦岭 三秦大地 陕西 仰韶文化 儒学 佛教 白马寺 西岳太华

    米,一九五八年刚建成时桥墩高约十四米,现在只剩下四米了,大部埋入黄河沉积的泥沙之中。相邻一条已经报废的黄河铁路桥是洋务派张之洞在在一八九九年请法国、比利时工程师设计的,它只用了五十多年。邙山之麓,峡谷相合,形成树木繁茂的绿色之浔,人称桃花坞,这是黄土高原尽头,是黄河中游段与下游段的分界。河床上水位极低,放眼是一望无际的黄沙。一杯黄水半杯沙,这话不假。船工说已经三个月未下过透雨了。(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三日游;十二月二十二日追记)在龙门石窟、在嵩阳书院、在西岳华山、在白马寺

  • 文章洛陽勝蹟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洛阳 名胜古迹 文物 少林寺 游记 龙门石窟 白马寺

    古都洛阳以众多之名胜古蹟而名闻中外,其重要者计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白园、光武帝陵、二程墓、范文正公墓及少林寺等。此等胜蹟,或宝塔高耸,殿阁峥嵘;或庙筑山巓,铁瓦碧顶;或香火旺盛,紫烟缭绕。吾人观之,不仅能兴思古之幽情,且能藉以领略九朝(计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有诗咏之曰:「周公营洛平王迁,东汉光武曹魏沿,西晋司马拓拔魏,隋朝炀帝唐昭宣,朱温称梁与后唐,九朝都会不虚传。)古都当年之雄姿倩影。余之故鄕虽为洛阳,但以早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