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共返回3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說自話敘平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家庭生活 求学生活 军旅生活 政党 自传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公元二〇〇五年,农历岁次乙酉,二月初六;欣逢慈母王太夫人,玉梅女士,百龄华诞。因缘和合而生,恰当其时,「中原文献」嘱咐为文,备为汇纳「中原在台人物志二集」,深感荣誉。乐意从命,不但借机和乡先贤相交相知;且可敬谨申表孝思。正是「汉书、礼乐志、天马十」记:「休嘉砰隐溢四方。」祝贺慈母王太夫人,期颐华诞志庆。我的家庭生活宋、张戒著「岁寒堂诗话」记:「刘勰云:『因情造文,不为文造情。』」宋、叶梦得,抒情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谁!」抒怀为

  • 文章为屈原叫屈(五)屈原放逐江南后的战国和屈原的放逐生活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3期  作者:陳東林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屈原 放逐生活 叫屈

    六国毫无关联。而秦楚之间自顷襄七年迎妇于秦起,到顷襄十八年,也确实没有任何战事。这是从怀王以来难见的和平建设时代。国力应该有所进展,新的君臣们自然也得意洋洋,心满意足。因为去了东方之强的齐国,天下最强的已去其一。此刻只有秦楚,而幅员最大最富有的仍只有楚国。岂能不沾沾自喜!(不过在屈原「善不由外来,名不由虚作」的基本观念看来,是不値得庆喜的,因为投机的行径,侥幸的胜利,是不能长久保持的。)㈡屈原在溆浦的放逐生活及其作品当顷襄王正在进行及处理伐齐战争的时候,也

  • 文章平陽州官宣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徐祥地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宣岊 清廉 隐居生活

    因守将麻痺轻敌,州城陷落,宣岊不幸被俘。对他开始行刑的时候,温州市民纷纷拥到他的身边相护,请求释放州判,愿意代死,敌方受到感动,当场释放了他,宣岊离开温州回到老家,不多久元朝亡国了。明洪武初,诏令江南文学士人去南京授职,宣岊名列其中,但他托病不赴,只与兄彦高诗文酬唱度日。他们兄弟都善音乐,逢上风和日丽的日子,对坐海棠之下,取檀槽琵琶弹唱乐府新声,仰天而饮,不大醉不休。谈论古今治乱,评议人物优劣,无此顾忌,这种放荡不羁的隐居生活被一件意外事故粉碎了,有人诬告

  • 文章漫談開封有關生活上的幾件事——又名開封雜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开封 饮食 生活 回忆

    通行的意思。「行面」之外有「洋面」即用机器生产的面粉,以机器系来自海外,因而其产品,也称为「洋面」,此等「洋面」又分为一、二、三、四、五等。其价値也随着等级而有大小之不同。其次为杂面,为高梁、玉米、绿豆、黄豆等杂粮所制成的面粉。以人民生活俭朴,大多都吃杂粉,其实杂粮营养成份高,故吃杂粉的人,身体反而棒。杂面所蒸成的一般人称之为「窝窝头」,高梁面蒸的呈紫红色,玉米面蒸的成米黄色。又以其形上尖下圆中空,颇似古装将军帽,故又称为「将军帽」以麦面(白面)与杂面

  • 文章邵康節學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邵雍 趣闻 生活哲学

    邵康節先生號稱百源學派的開山祖,百源就是我的故鄕百泉,在口語中我們直稱之爲泉上。在我們的故鄕,不作興稱他爲先生,大家都叫他邵夫子。邵夫子的祠堂就在百泉邊上。這一派湖水淸澈見底,鑑照冥思,眞可以使人「明心見性」。邵夫子就是因此而留駐湖上,並且在蘇門山上築有安樂窩一窟,是我頑童時代常往徜徉的所在。說是窟,一點也不錯,劈開赤崖一片,略可避避風雨,便是邵夫子的安身立命之處。小時候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只愛這地方淸涼,湧身往崖下石床上一躺,仰看赤雲片片,釜鑿之痕宛然,...

  • 文章初到台灣艱苦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作者:嚴德科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初到台湾 艰苦生活

    大都是他协助的。也在此时我们才知道在外面谋生,即使是拉三轮车,每个月至少可赚二、三百元,如果经商收获更多,这时还有谁愿意当那苦哈哈的阿兵哥呢?于是我们想尽各种方法脱离军中,到台北各地自谋生活。然而怎么也想不到,到台北找到的同鄕,大都自身难保,无法收留,幸好遇到排长程士贵先生收容我,使我在绝望中有了信心和勇气,可是我的灾难并未结束。初到台北人地生疏,不知该做什么?同鄕帮忙出主意叫我先拉三轮车再说。台北市虽小,但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淸,怎么个拉法?还好乘客们好心

  • 文章戰時奔波陜甘寧蒙綏憶話(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西北生活 骆驼 往事回忆

    产米区,吴忠堡,就在这片极富江南情调的东北角上。我对这地方很欣赏,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和家鄕一样,生活习惯、言谈和口音与家鄕无二,家鄕把洋火叫取灯,这里也把洋火叫取灯,就是住的房子不同。这里的建筑物,不,整个大西北的建筑物,或窰或屋,都是沿习中东风格,土墙平顶,受灰尘感染,看起来都是土土的,很像在电视新闻中所见中东的村落格调,吴忠堡如此,我们陕北又何常不是如此呢?西北的用水及生活槪况水:在我国西北各省,可说是身价不同,不唯草地奇缺,就是秦岭正北或偏西各地,都较

  • 文章乾隆養身之道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保健 运动 生活习惯 饮食

    清代乾隆皇帝曾躊躇滿志地稱自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英國使臣烏爾尼在見過乾隆後,曾在日記中稱道:「觀其風神,年雖八十三歲,望之如六十許,精神矍鑠,可以凌駕少年。」據史載,乾隆確有一套養生之道。其辦法是:「吐納肺腑,活動筋骨,適時進補,十常四勿。」所謂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肚常提。四勿則是:食勿言,卧勿語,酒勿醉,色勿迷。總之即是:經常運動,注意飲食。

  • 文章解甲歸田話當年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羅錫疇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军旅生活 追忆

    问题必须予以解决,乃就是父亲之命所娶的女人,仍然住在鄕间,我求思多日,非了断不可,乃在农历十一月初旬返鄕,并约她的胞兄来家,同时请我的族叔参加,我们三对六面,我开门见山的说,我们十二年的婚姻生活,相敍不及一年,感情当然谈不上,长此以往,彼此都感觉痛苦,希望就此分手,现在我的生身父母都已去世,虽有继母在堂,但她的儿女不少,不用我来侍奉,如果她不同意,我即永不返家,守在此间,既无儿女,孤独一人也无益处,她的胞兄见此情,徒争也是枉费唇舌,乃在金钱方面提出要求,这是

  • 文章抗戰時的贛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3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83-07-02
    关键字: 赣州 抗战生活 往事回忆

    内的大马路,全是用水泥铺的,因当地无柏油,街巷有的用靑石板,有的用鹅卵石密密麻麻砌成。雨天无论大街小巷,绝没有泥泞现象。战时的中学生,都穿土布,用土法染成靛蓝色的中山服,麻鞋或草鞋,冬天才穿布鞋,吃的是糙米,蔬菜,三月不知肉味是常事。城里有重要庆祝集会,都是整队从乡下步行而来。用的课本全是粗糙色黄的纸张印成,纸面上总是浮着一层细草,轻轻一碰,细草脱落,字迹也就难辨了。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读书情緖,照样士气高昻,在领袖号召十万靑年十万军时,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共330条记录 1/3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