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湖州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憶潘公展先生與湖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凌頌如  出版时间:1980-05-06
    关键字: 潘公展 湖州会馆 湖社月刊

    在少数。淸末旅沪湖人同鄕团体,有湖州会馆,丝业会馆,绉业公所,湖州旅沪同鄕会。民国肇兴,政体改革,在民国十年后,识见远大之同鄕,鉴于同鄕团结之重要,而湖州同鄕会及湖州会馆,专办救济及死亡等消极事务,未能办理积极事业,是于有发起改组同鄕会之提议,不期为同鄕会诸董事所反对,在部份年老董事中,大都头脑顽固而守旧,虽经新旧双方互推代表多次协议,各持成见,未获结果,卒使新派放弃合作,但一地不能成立两个同鄕会,因此新派方面发起组织一同鄕机构办理同鄕各种事业,定名湖社,发起人

  • 文章人生只合住湖州(续86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沈繩一 出版时间:1977-04-06
    关键字: 湖州 风景名胜 传说

    ·东坡哀愁·小家碧玉,历史上有名的唐伯虎三点秋香,大家以为秋香是无锡华太师府上的,其实是评书家胡纒。依据明人笔记「蕉窗杂录」何大成收入唐伯虎集外编第三卷遗事录,是说唐伯虎在苏州阊门附近为人作画,见河中一舫舟,有一姣好姿美女子,朝他嫣然一笑,即易服雇舟,尾追至吴兴一仕宦家,乃求佣,后拟娶秋香,二子不从。某日客来见唐,告主人贵价似子畏,主人惊骏不止。明日治百金使归吴中。在今人的作品中,女作家幼柏,曾在「中副」发表「我在湖州」,文中述及民卅六年夏在湖州某中学敎

  • 文章湖州粽子说到—湖州党国元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作者:高鐵軍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湖州粽子 国民党元老 参加革命

    一般人祗知湖州粽子,而不知湖州在何处?笔者曾遇到初交友人,询及籍贯,我答吴兴,彼误为吴县(苏州),我再申吴兴即是湖州,彼才知湖州粽子有名,说贵地是鱼米之鄕好地方,眞是令人啼笑皆非。谈到粽子,全国各地均有,湖州粽子,亦仅诸老大一家,因其每日装运上海外销而成名,非是湖州人专卖粽子,千万勿可误解。湖州之眞正特产为丝绸,每年春季鄕村人家,几乎家家养蚕,待作成茧子,有的销售茧行,有的自行缫丝。在北门外大通桥之缫丝厂规模甚大,拥有工人数于千计。头蚕将过,相继再养二蚕

  • 文章湖州名宴——「百魚宴」,將在臺北亮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9期  作者:余方德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百鱼宴 两岸交流 湖州物产

    带着浙江父老鄕亲的深情,载着江南鱼米之鄕的神韵,名闻全国的湖州「百鱼宴」,定于八月中旬在台北一展风彩,赴台参加「一九九五年台北中华美食展」。此擧开创了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的先河。难怪,台湾《工商时报》首先用大幅标题「百味尽出,鱼香四溢」和大景图文作了报导以后,台北各大报纸都挤出篇幅报导湖州「百鱼腹」赴台亮相的消息。古城湖州,位于大陆「黄金三角」——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倚天目,北濒太湖。这块湖泊连片、河网交错、绿水靑山相间

  • 文章勁節孤忠趙景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7期  作者:景唐 出版时间:1972-07-30
    关键字: 赵景贤 太平天国 湖州城围 太平军

    常常勉励他:「你有应变的才能,将来必为国家的柱石,希自重自爱!」景贤亦以国事多变,常想找一机会,报效国家。头角峥荣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崛起作乱,窜犯江宁,江浙两省为之震惊,湖州知府王有龄,飭令所属组织团练,众擧景贤担任;不久,巡抚黄宗汉,遵旨督办通省团练捐输,又由景贤担任总执行。咸丰五年,巡抚何桂淸上奏:「景贤办理捐输团练,已历二载,劝捐达有万两之多,请加奖励」,得旨以知州归保擧班即用,并赏加道衔。咸丰六年,以知府分发甘肃侯补,但他甘愿服务桑梓而未去。十年二月

  • 文章湖州的殷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潘劍倚 出版时间:1986-03-10
    关键字: 浙江湖州 富庶缘由 张氏适园 顾园

    湖州滨临烟波浩荡的太湖,沃野千里,是渔米之鄕。浔溪潘氏二世祖先大复公,改革蚕桑成绿油油矮肥叶大的桑林,再革新养蚕事业,进展到年育头蚕二蚕两期,使丝质韧而柔和,湖绸与杭缎名闻天下,也始自明末。湖州的殷富,民初有一个普查说:「全国最富的省份推浙江,浙江最富的府县是湖州湖州是靠南浔鎭的豪富雄夸天下。」富也应该有致富之道,和豪富渊源。浔溪有四狮八象七十二只蹲蹲狗之分,四狮为刘顾张庞四姓,奇怪的是致富的根源,春兰秋菊各有其长,也并不相同。刘以丝致富,顾以当舖起家

  • 文章湖州的珍馐名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潘劍倚 出版时间:1985-02-10
    关键字: 湖州特产 鱼米之乡 名肴小吃 历史背景

    湖州地属滨太湖沃野千里的鱼米之鄕,物产丰富。自明嘉靖年间沮溪潘氏二世祖先大复公,因严嵩当道奉父季驯公命不出仕皇家,还鄕从事蚕桑事业。他纠集太湖边男女在沮溪潘氏家邻近的常田圩,实验他和季驯公十年硏究所得的改良养蚕、栽桑、缫 丝、纺织等技能,使每一男女都有自食其力之能。因之农民除春耕一期外,家家养蚕,家家妇女都擅长于缫丝纺织。赵子昂二十四首耕织图五律诗中,有一首六月织云:「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但闻缫车响,远

  • 文章记雷震民初在湖州的往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1期  作者:余方德 出版时间:2008-11-10
    关键字: 雷震 往事回忆 湖州中学 蓴菜 留学日本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二年,雷震考取了当时的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即后来的湖州中学。那年秋天,雷震却差点被湖州中学校长潘廉课给「开除」。事情的起因,却在杭湖特产莼菜上。莼菜俗名「董董菜」,以「西湖莼菜」最著名,其叶椭圆形,叶外包著一层透明的液体。湖州离东海远一点,紫菜价格较贵,所以常用莼菜做汤,味道也挺鲜美的。但入口有些滑溜溜的,有人说好像鼻涕一般,当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特别是天天吃,很容易倒人「胃口」。第三中学收费确实比当时私立

  • 文章湖州茶事说古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11期  作者:寇丹 出版时间:2015-11-10
    关键字: 湖州 茶经 茶文化 喝茶 习俗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和西岸,天目山余脉至此缓缓变为丘陵和平原沃野。让这片土地既是鱼米之乡,又是丝茶之府。世界第一部茶科学著作《茶经》,就是陆羽中唐时在湖州定稿的。他先后在湖州生活了四十多年,在西元八〇四年七十二岁时老死湖州。他到湖州后,因被当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赏识和得到湖州妙喜寺诗僧皎然的帮助,加之他勇于实践总结,写出了《茶经》三卷十章,由此奠定了「比国上下无不饮茶」的国饮基础。并因茶的文化内涵是崇尚清俭平和,为「安史之乱」后的中华各民族接受,「客来敬茶

  • 文章倚樓苕溪話東坡(散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0期  作者:伊蓉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苏轼 湖州 人物回忆 生平经历 诗文

    这伟人的一个梦。有幸生活在千年之后的思想者,无论从早已冲破了专制王朝的罗网来说,还是从早已沐浴著追求平等的精神境界来说,都可以更为方便地实现他所编织的那个梦。宋熙宁、元丰和元祐年间,苏东坡曾不下五次到湖州,多为视察民情或顺道访友。虽逗留时间都较短,其中元丰二年四月从徐州调来湖州任知州,到任也仅三个月零八天,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但他在湖州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湖州,也给他的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印。我们可以说,湖州,是苏轼生活的转捩点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