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明节习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中原清明节往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5-04-25
    关键字: 清明节习俗 中原风俗 回忆往事

    今年淸明节是国历四月五日,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地区四季如春,淸明节看不到特别景象,在故鄕中原淸明节正是春暖花开,桃红如锦,柳绿如丝,柳絮滚滚,燕声吱吱,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现在把故鄕中原淸明节二,三事略述,想想故鄕往事。一、清明节的麦麦有大麦小麦两种,中原俗话说:「淸明前后麦埋老㖞」,(老㖞即乌鸦,中原人称乌鸦为老㖞)是说到了淸明节麦已抬头长高,老㖞落在麦地里看不见老㖞了。顺便说一下老㖞,中原地区老㖞特别多,老㖞大小像动物园的鹰,有全黑色者,有白脖者

  • 文章康廬文存(八)略談歷代服制及喪葬禮俗(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葬礼 清明节 传统习俗

    九、土葬起源及其演進土葬,就是將死屍埋葬在泥土裏面,是世界各民族最通行的一種葬法。又不獨人類如此,其他動物如狐狸亦知用土葬,所謂「狐死正首邱」、「狐埋之而狐掘之」卽其一證。孟子說:「孝子不忍其親之暴露,故斂而藏之。」所謂「落葉歸根。」上帝用泥土搏人,人死後仍回到泥土裏面。(創世記)古書記舜帝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疑之山。禮記檀弓:「孔子旣得合葬其父母於防,曰:吾聞之,古者墓而不墳。」這大槪用殷商制度,是平葬而不起墳的。今回敎葬俗亦如此,臺北回敎墳場,白公健...

  • 文章話説清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4期  作者:謝紫妮 出版时间:2014-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传统节日 清明习俗

    是唐代诗人杜牧最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该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清明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间,此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相传这是

  • 文章憶故鄕淸明節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清明节 传统习俗 怀念故乡

    陰曆年前帶來的冬雨,一直斷斷續續落到暮春三月,雨水不足,固難於春耕,但是雨水太多,又被人埋怨眞是天公也不易討好大衆。記得唐詩中曾說:「淸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再過幾天,就是淸明節屆臨,頓使我想起兒時在家鄕過淸明節的往事,那種隨家人登山祭掃祖坟的情景,迄今雖已經歷半個多世紀,依然淸晰的深印於腦海之中。每年的「淸明節」訂於陰曆的三月間,這正是春花怒放,萬物欣欣向榮的時候,正如晉朝陶淵明手著「歸去來辭」裏所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

  • 文章慎終追遠話清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錢彥雋 出版时间:1984-03-10
    关键字: 浙江习俗 清明节 祭祖 农忙肇始

    —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余幼時在私塾唸書的時候,老師常以淸明節,把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淸明」的詩唸給我們聽,在當時年輕時對於詩這一玩意,似乎一竅不通,但是迄今還記得淸淸楚楚一字不漏。可是頻年浪跡天涯,對於祖先的墳墓,無法囘去祭掃,眞是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一般人,談到孝道,也許有人認爲父母親在世的時候,才需遵行,父母親一死了,甚麼都完了,還要甚麼行孝道呢?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現實。孔子曾經說:「生、...

  • 文章清明节由来兼记故鄕习俗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扫墓 春游 踏青 清明节 风土习俗

    纪:「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靑」。苏辙诗序:「正月八日,士女相与嬉游,谓之踏靑」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已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飮,践踏靑草,谓之曰踏靑履」。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靑节也」。是踏靑一事,古有正月、二月、三月之不同,其后始以淸明时节出游郊野曰踏靑。明衞泳「枕中秘」也记载:「是日也,园林织锦,堤草铺茵,叶绿沙喧,宇宙淸淑,东郊缓步,澹荡神怡。」这也是描写当年淸明节时踏靑扫墓的情景。是以踏靑与扫墓二者混为一谈。我们故鄕的习俗,则以夏历

  • 文章清明掃墓的掌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芙蓉山人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寒食节 挂纸 习俗

    清明节前后是我国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在唐朝以前,祭祖在寒食节举行,它主要是禁止举火热食,要食冷的东西,是一种反常的礼仪行为,相传是周代的旧制习俗也是对火使用的节制,到了清明日再生火,象征生活的更新,但是后人却将它与春秋时代的介之推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得寒食节更富有纪念性,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为「挂纸」、「培墓」,两种仪式。「挂纸」的起源是唐高宗李渊,在未得意时流落他鄕、直到他被封为唐公之时,才囘到故鄕,不幸的是他母亲已去世多年,埋葬乱冢之中,高祖遍寻不着

  • 文章談「淸明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4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节气 习俗 扫墓 插柳 祭祖

    体育娱乐活动,历代承袭传为习俗。据说,唐高宗(李治)三月三日游春于渭阳,熏香沐浴后,「赐羣臣柳圈各一个,谓之可免虿毒。」从此流传民间成俗,每逢淸明,家家户户将柳插在井边,这就是「井井有条」成语的来历,也是淸明节植树活动的起源。明、淸承袭唐、宋民俗,民国初年将淸明节定为插柳、植树节。至于淸明节的各式文体娱乐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七一二~七七〇年)写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在浙东宁波、鎭海、慈豁、奉化、象山等地一带,宁波地区的民众是这样过

  • 文章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0期  作者:大白  出版时间:1992-04-20
    关键字: 寒食节 祭祖 习俗 介子推 清明节

    于是奉着老母隐居绵山,斫柴度日,后来晋文公忽然想到了他,连忙派人请他下山,封他做官,介子推却不愿出山为官,晋文公的左右献计,将绵山焚烧,介子推自然会逃下山来,谁知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却抱着一枝杨柳树,情愿被火活活烧死,晋文公悔恨莫及,伤心痛哭,为了纪念他,就将烧死他这一日定为清明节,家家门上要揷柳,先一日为寒食节不举火,这样便使得寒食节与清明节更有纪念性了。寒食节现在已没有人家遵行寒食了,清明揷柳,在台湾很少见,我们故鄕是一向奉行不衰的。在台湾民间奉祀的神明中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