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明共返回6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话说清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4期  作者:謝紫妮 出版时间:2014-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传统节日 清明习俗

    文.谢紫妮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为鼹;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节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清明

  • 文章寒食節史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陳輔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 祭祖

    淸明節前一日爲「寒食節」,由於在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及曆書中都沒有「寒食節」這個名稱,所以時下一般人對淸明節知之甚詳,而「寒食節」則漸被遺忘了。値此推行復我固有文化之時,寒食節有無倡行之需要,應由專家學者提出意見,但對其由來,實有重申之必要,藉此可表揚光大我傳統之忠、孝、節、義的德行。寒食節相傳起源於春秋時代的晉文公,其經過是這樣的,晉文公重耳在還未繼位國君前,其父晉獻公因受寵妾驪姫之蠱惑,欲殺害他,他只得逃亡國外,過着流亡的生活。在晉文公流亡國外期間,...

  • 文章本月份的节气清明谷雨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清明 节气 秦始皇 谷雨

    淸明穀雨,寒死老鼠。家鄕這句俗語,確實靈驗。四月初臺北的天氣,已經燠熱難奈。豈知寒食節一到,天氣一變,到淸明掃墓,冬季衣服又出籠了。四月三日,(陰曆二月廿四日)爲寒食節。一名冷節,北人謂之禁烟節(禁火烟)。起源甚古,太平御覽引劉向別錄謂寒食節食蹋蹴,黃帝所作兵勢也。是三代以前,已有寒食之名。至周始行禁火之制。後世寒食,相傳春秋時介之推從晋文公出亡,歷遊各國,凡十九年。文公還國,祿賜不及,之推與母隱於緜山。公求之不得,焚山,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禁是日擧...

  • 文章清明扫墓说到家乡的祭仪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5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8-05-15
    关键字: 清明 扫墓 祭仪 祭祖

    节届清明,民间都有扫墓之举,目前台湾地区的扫幕,似乎比我们家乡更为盛行。缘以今日台湾较为富庶,又以人口稠密,乡村几亦如同市廛,居民终日忙碌,较少郊外活动,于是便将清明扫墓与郊游连结,有些人纵然无墓可扫,但也假此到郊外活动一番。今年清明节,适逢连续假期,更助长了清明扫墓与郊游气氛。故今年清明前后,都形成交通拥塞。这在故乡是想不到的。故乡扫墓也不一定在清明日,多半会提早几天,原因是清明当天,各姓祠堂会有祭祖,族人都要参加祠堂内的祭祖并吃祠堂酒,故把扫墓提早

  • 文章清明寒食与介子推的故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6期  作者:徂雲  出版时间:1990-04-20
    关键字: 清明 寒食 介子推

    每年到了淸明節,家家的門上都要揷着楊柳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從前戰國時有一個介子推,隨晉文公出亡十九年。他曾經爲晉文公打下了天下,而且在出亡時還割了股上的肉給晉文公充饑。他的功勞實在大極了,但晉文公還國爲君時,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介子推不居功不言祿,而晉文公却忘記了他。介子推於是奉着老母隱居綿山,砍柴度日。後來晉文公忽然想起了他,連忙派人請他下山,封他做官,介子推却不願出爲官。晉文公的左右獻計,將綿山放火焚燒,介子推自然會逃下山來,誰知介子推和他的老...

  • 文章唐代長安之淸明節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作者:選輯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唐代长安 清明节 寒食 祭墓

    按杜甫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足見唐代三月三日赴水上修禊之盛。然吾疑祗都邑士人及富貴人家爲之,在社會上未必普遍,其普遍社會,雖鄕曲不遺者,乃淸明之寒食也,其普遍殆與歲首同。然元旦、上元、至社臘等日,純爲社會娛樂之節。獨淸明時値春和,芳草遍地,天涯游子最動歸思,而柳綠桃紅,士女踏春,不忘和樂,其趣味介乎娛樂非娛樂之間。分述於後,以見當時帝京長安風俗。一、禁火禁火之俗先起於幷州各地,見後漢書周擧傳及魏武令。周擧以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

  • 文章康廬文存(八)略談歷代服制及喪葬禮俗(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葬礼 清明节 传统习俗

    九、土葬起源及其演進土葬,就是將死屍埋葬在泥土裏面,是世界各民族最通行的一種葬法。又不獨人類如此,其他動物如狐狸亦知用土葬,所謂「狐死正首邱」、「狐埋之而狐掘之」卽其一證。孟子說:「孝子不忍其親之暴露,故斂而藏之。」所謂「落葉歸根。」上帝用泥土搏人,人死後仍回到泥土裏面。(創世記)古書記舜帝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疑之山。禮記檀弓:「孔子旣得合葬其父母於防,曰:吾聞之,古者墓而不墳。」這大槪用殷商制度,是平葬而不起墳的。今回敎葬俗亦如此,臺北回敎墳場,白公健...

  • 文章憶故鄕淸明節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清明节 传统习俗 怀念故乡

    陰曆年前帶來的冬雨,一直斷斷續續落到暮春三月,雨水不足,固難於春耕,但是雨水太多,又被人埋怨眞是天公也不易討好大衆。記得唐詩中曾說:「淸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再過幾天,就是淸明節屆臨,頓使我想起兒時在家鄕過淸明節的往事,那種隨家人登山祭掃祖坟的情景,迄今雖已經歷半個多世紀,依然淸晰的深印於腦海之中。每年的「淸明節」訂於陰曆的三月間,這正是春花怒放,萬物欣欣向榮的時候,正如晉朝陶淵明手著「歸去來辭」裏所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

  • 文章清明话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2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柳树 散文 历史

    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唐·宋之问:《清明插柳》

  • 文章清明扫墓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诗词 书法 清明 扫墓

    注:方鼎锐:《清明扫墓》)方鼎锐是清朝同治年间温处兵备道仪征,辑有《温州竹枝词》百首。《清明扫墓》就是其中一首。清明扫墓是古今盛行的民俗。早在战国时代已有『墓祭』活动。《孟子》中有『东郭墦间之祭者』的记载。秦汉时称为『上陵』,帝王要在寒食节祭先代陵寝,民间祭扫祖坟。此后相沿成俗,至今盛行不衰。唐宋时,扫墓叫作『上冢』、『上墓』,《新唐书》载:『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轻无文,近代相传,■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可见当时朝廷还规定清明扫墓。白居易

共64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