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州历史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魏胜起义抗金收复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靖康之变 魏胜 宋末起义 海州历史

    反攻的消息,向北传到海州时,金邦守军郡守高文多(富),一时慌了手脚,匆忙的派了一支守军迎战。在海州南八十里大伊山与魏胜的义军相遇,一触即溃,魏胜连夜乘胜进军到海州城下。这时海州城内的人心,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些金邦的爪牙,认为平日的作威作福,如今报应到了,惶惶不可终日;可是一般民众,却奔走相吿,认为南望二十年的王师,终于又回来解救倒悬的人民,大家不约而同的额手相庆。十七日拂晓,城头上人望见四围山林间,旌旗隐约,烽火处处,正不知宋军拥到了多少人马。忽见魏胜

  • 文章海州清官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江錦堯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海州历史 区域文化 乡贤事迹

    我总纂《连云港市志·人物卷》,涉猎到海州地区地方官廉政资料,本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精神,摘译如下。臧梦解:浙江庆元人,宋末进士。元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经浙东宣慰司举荐朝廷任命其为海宁州知事,海宁州隶属淮安路,属县为赣榆、沭阳、朐山三县。臧梦解为官刚直、廉洁,对日常政务缜密思考,慎重处理,不徇私情,对衙门里的邪气起到威慑的作用,以致无人敢私访说情,想贿赂者对他更是畏而却步,竟至达到「门无私谒」的程度。凡有向民间摊派的差役,富者多摊,贫者减或免,官吏

  • 文章从东坡词想到故乡——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苏东坡 《永遇乐》 海州历史 故乡思念

    的理解资料,并加粗浅之考证意见,用以充实旧闻。尙望我海属诸先进,多多予以补充斧正,或可供他年返鄕时之共同印证也!一、录注苏东坡海州诗词㈠「永遇乐」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1],至楚州[2]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自濉上[3],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

  • 文章历史成因浅析 中国南北的分界点——连云港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相恆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南北方分界点 社会习惯性 语言特征 饮食习惯 交通运输特征 植物特征 海州历史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相恒伯先生,赣楡人,公元一九四一年八月生,天津轻工业学院毕业。曾任江苏省盐业公司经理多年,在职期间,多次赴全国各地进行业务考察。由于相君自幼热爱文史,因而藉业务考察之便,从事对各地人文历史之调查硏究。结果,相君在硏究考证中发现,连云港市应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点,于是,以此观点,撰述本文,冀能作为学术界的一份硏究参考资料。

  • 文章方志、家谱所见明末淸初——时期的海州社会状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清初历史 海州风貌 农民起义

    人民是穿没有穿,吃没有吃,饿了就剥榆树皮吃。这种生活与明天启年间「日午寻求草实餐」相比,没有任何进步,要知道,这中间跨越了四十个年头。而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开始的截海再令海州人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在明末清初时期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海州社会充满了饥饿、死亡、战火和泪水,这个时期的海州社会状况是一部血和泪的历史

  • 文章百年醫院·煥發英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彦忠 金同法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医院历史 海州风貌 长老会 传教士

    在古城海州,有一座高耸,极具现代特色的高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它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正式启用,向人们展示出这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医院的翘楚风姿。站在这座现代化的综合大楼前,面临习习晚风,不由引起我对这座百年医院的回忆。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美国基督教南方长老会传教士、医生慕庚扬来到海州西门外,租借民房八间,开办西医诊所,边看病、边传教,此即为连云港市西医之始,也是今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一九一四年医院接受美国实业家嘉尔汉女儿爱伦丽

  • 文章回憶海屬地方的儺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倪爾敏 楊士采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傩戏 历史渊源 海州僮子戏 演唱形式 风土习俗

    兼具赏心悦目的功能,甚至成为农村惯常的文娱活动。海州地区的僮子戏,一般以三种形式进行演唱:一是「烧猪」:二是「打邪」(有的地方说错了,说成「打仙」);三是演唱「牛郞戏」。僮子戏的唱腔比较单调,具有悠长古俗或沉闷哀惋的特色。在「烧猪」和「打邪」时,用的主要乐器是扇式狗皮鼓和大锣,有时也配用手摇式铜钟。在演唱「牛郞戏」时,有类似京剧舞台的锣鼓家什,但狗皮鼓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僮子戏来说,狗皮鼓尤如京剧舞台上的京胡子,用它与僮子腔「主配」,便形成僮子戏特有的韵味

  • 文章海州蜘蛛精的来龙去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居六塘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海州蜘蛛精 历史资料 寓意故事 学者观点

    以上这段故事,乍看上去,很像是中国民间经常流传的精怪藉官署躱避刼难的翻版,平淡无奇,不足称怪;但除了内容已是篡改失实外,其来源仍是颇有依据,値得加以探讨的好资料。有关海州蜘蛛精的传说,不知起于何时?前人载录其事的笔记颇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莫过于舒位所作的一首长诗——蜘蛛网龙篇。抄录于后:(序文)海州有蜘蛛怪,不知何代物也,能嘘气为黑风,居民每望见风起如黑烟蓬蓬,则皆严闭户牖,行者面墙壁伏,风过乃已,习以为常,亦无他害。一日,龙击之,雷雨既作,蛛吐丝网龙

  • 文章淮海戲的昨天和今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鮑鶴雲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海州小戏 历史沿革 表演艺术家 淮海戏振兴与发展研讨会

    相传,淸乾隆年间,海州一带广为传唱的「太平歌」和「猎户腔」,经地方艺人加工成「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为基本腔演唱民间故事后,多以三弦琴伴奏,渐渐演变成海州小戏,故以「小戏」名之。海帅小戏初以小生、小旦、小丑三行为主,多演对子戏、三小戏,如《跑山、算命》等。后来,在艺术实践中,小生唱腔形成了刚劲粗犷的「金凤调」,小旦唱腔则形成了高亢悠扬的「二泛子」等腔调,表演技巧亦有了很大发展,诸如丑角的「鸡刨塘」、「麻雀跳」等步法身段;旦角的「耍手巾」、「耍扇子

  • 文章廣良詩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孫廣良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海州文化 区域历史 社会风貌 诗歌 人物抒怀

    海州城内诗会一、马耳双峰形逼真,桃花涧景夺天工;古楼新貌相辉映,胜迹连珠不尽同。二、秦王立石东门阙,十里州城铄古今;孔子登山观海日,东坡两度动诗吟。三、港城文苑放奇葩,凤集鸾翔结彩霞;艺海笔花扬国粹,万邦诗誉数中华。登花果山梵宇重修今胜昔,三元香火甲当初;禅师赞呗歌萧寺,古刹钟声响太虚。望海楼中观海日,水帘洞外赏帘珠;九龙桥下洪波滚,索道腾空赛客车。郁洲风光洞天福地任遨游,秋菊春兰处处优;古塔穿云云出岫,飞泉挂壁壁悬绸。蔬茶果谷兴乡井,海古神幽数郁洲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