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沭阳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阳紫阳观井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沭阳 紫阳观 紫阳真人

    沭阳城南濒沭河,紫阳桥横跨河上,以通南北,旧为石甃,建于明永乐四年(一四〇六),以南岸有紫阳观,故名。后圯,每夏河水涨溃,人民病涉,崇祯四年(一六三一),知县吴侣置木梁,改题迎薰桥,盖近临迎薰门外也。淸顺治十年(一六五三),知县王国泰以桥正当公署直冲,迁建数十步,改名文峯桥至今。出迎薰门或聚魁门(俗称大、小南门),过文峯桥,经南关街,即达紫阳关,为宋时张眞人所创建,炼丹于此。明天顺七年(一四六三),道会吕立中重建,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副宪仲选捐赀曁鄕

  • 文章战前沭阳县志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沭阳县志》 沭阳沿革 区域历史

    沿革:周成王时,置中城邑,属鲁国,后属楚。秦属徐州。汉置厚邱、建陵、阴平等县,属东海郡。后汉存厚邱,阴平属徐州。魏省阴平,属邳州。晋属东海郡。南朝宋改称僮县。南齐复称厚邱。南梁为僮阳郡。北魏始名沭阳,旋又屡更为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名。北齐及隋复名沭阳。唐时初称厚邱,不久仍称沭阳,属泗州。以后历宋、金、元、明、清,皆称沭阳。宋、金属海州。元属淮安路及海宁州。明属淮安府,清季雍正二年又属海州。民国定为三等县属徐海道。后属第八行政区。疆域:东界灌云、涟水

  • 文章古城再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修复沭阳 古城再现 历史演变

    沭阳,昔无城,自明正德六年流寇入境,七年,知县易瓒始筑土城以御寇。万历二十年,知县徐可达议修砖城,工未半而沭河决口,未果。万历四十四年,知县杜从心始成砖城。周八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三寸,东门曰承晖,西门曰宣义,南门曰迎薰,东数十步有小南门曰聚奎,无北门,城如船形。一九三七年,为了便于抗日战争,沭城全部拆除。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沭城沦陷,日军修复。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沭城为我军民拆除。一九四七年春,国民党政府修复城垣,外加树枝圩。一九四八年春

  • 文章康熙沭阳县志景印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沭阳县志 沭阳历史 修志情况 重修县志

    禹贡九州,吾邑属徐州,为淮夷边缘,周成王时,置中城邑,春秋战国为郯子之国,秦属郯郡。汉为东海郡置厚邱、建陵等县,属徐州;后汉省建陵,存厚邱、阴平,仍属徐州;魏省阴平属邳州,晋属东海郡。南宋改称僮县,南齐复厚邱,南梁置僮阳郡,北魏始名沭阳,旋又屡更为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名;北周及隋、复为沭阳,唐称厚邱,不久复称沭阳;历宋、元、明、清及民国,亦仍因之。位于江苏省境东北部,居淮海之间;古称「东接涟海,西枕徐邳,南襟淮泗,北控齐鲁,境土衍平,坟壤膏沃,农勤

  • 文章沭阳县境内的京大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小知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沭阳县 京大道 史料考古

    吃饭—和距离,都有详细说明,行路照书上所载的地方,当宿就宿,当打尖就打尖,如果自己擅行变更,那就可能巴不上程头。沭阳虽是不大出名的小县份,然而在京大道上却占了三个宿站,当年没有轮船,没有火车,于是有京大道宿站的地方,就成为交通要道口了。江苏省江北的京大路,是从淸江浦为起点作东西两路,东路北上第一个宿站,便是沭阳钱家集,相隔八十华里,中间尖站是五里庄,第二个宿站是沭阳县城,相隔是六十里,第三个宿站原来是高塘沟,后来又改在高流,中间尖站是阴平。再向北就入了

  • 文章明、清两代晋籍先贤任沭阳知县名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明清晋籍先贤 沭阳知县 人员名录

    沭阳县,属江苏省,位置在江苏北部接近山东省地带,因为位在源于山东沭水之阳,故名之。现已辟有新沂河至海,沭阳目前是新沂河之起点。明代任沭阳知县之山西人士共有四人:一、潘铠:山西泽州人,明武宗正德十二(一五一七)年至任。二、李迪:山西襄垣人,岁贡,明世宗嘉靖四十四(一五六六)年到任。三、宋时勋:山西安邑人,举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六一二)年署篆(代理),旋实授知县。四、程接孟:山西泽州人,举人,崇祯元(一六二八)年到任。任上不久为县内衙役陈相访陷害而罢去

  • 文章读《沭阳程氏宗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葛紹田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沭阳程氏宗谱》 历史资料 程家发迹 宅地建设

    去年春天,老友程懋华先生,将他的家藏—《程氏宗谱》借我阅读,心里很是高兴。沭阳程氏称得上是「几百年旧家」。在沭阳以及沭阳周边县市,谈到「程震泰」,几乎尽人皆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程震泰」简直就是发财的代名词。如今我能读到程氏宗谱,了解程家的家族历史,怎能不高兴呢?《程氏宗谱》,精装本,将近七百页,谱名四个烫金隶体字,在紫红色的封面上显得庄重古雅。我边读边查阅《沭阳县志》(民国版)、《嘉庆海州志》和《辞海》、《辞源》等书。对沭阳程氏家族的历史概况有了初步

  • 文章虞姬故鄕與虞姬墓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虞姬 虞姬墓 历史典故 沭阳县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幸从,和之曰:「汉兵北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请剑先死,遂自刎。虞姬之死,史汉不载。吴永和诗云:「大王眞英雄,姬亦奇女子。惜哉太史公,不纪美人死。」虞姬,史记作美人名虞。一云姓虞氏,中城邑人。周成王时,置中城邑属鲁国,后属楚;秦仍称之,属徐州。汉置厚邱、建陵、阴平等县,属东海郡。北魏始名沭阳,即今江苏省东北部之沭阳县,因位于沭水之阳,故名。东接海岱,西枕徐邳,南襟淮泗,北

  • 文章沭阳「二翰林」的来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宗靑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 江苏沭阳 二翰林 民间传说 乡野趣闻

    我国为农业社会,农村里收割完毕,无事可做,每逢冬天輙三五老人聚在较暖的房屋里抽烟聊天;闲话家常从天说到地,从神说到鬼怪,张家长李家短,无所不谈。笔者年幼时最爱听他们说故事。其中有关胡翰林的故事特别记忆深刻。胡翰林家里有个奴仆叫胡存,这个人后来阴错阳差,被乾隆皇帝御封为二翰林,后来回到家鄕沭阳,无恶不作,把翰林的哥哥弄得充了军,自己也被砍了头。胡翰林名叫胡庆,似为沭阳二区龙堰鄕小荡村人氏。家庭不甚富裕,八岁时开蒙读书,上学时必须经过一条小溪,水流虽不

  • 文章讀「昭德曉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張欣伯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昭德寺 沭阳风景 上寺庙 故乡趣事

    程肖彭鄕长的「昭德晓钟」(见四卷四期),刊出时,未尝寓目;今夏,翻阅旧杂志消遣,这才看到。此文撩人鄕思,勾起了我的不少回忆。程文开端云:「昭德晓钟是沭阳八景之一,钟在昭德寺内,俗名上寺庙。」这「昭德寺」又在「昭德鄕」内,窃疑「昭德鄕」之所以名为「昭德」,或即是从「昭德寺」的「昭德」而来。据幕后传来消息,昭德鄕现已改为「南关鄕」矣。「德」且不存,「昭」又何必?倒不如把「昭德寺」也改为「南关寺」,心里眼里,落得干净,何如?「上寺」乃是地名,故通称此庙为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