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灾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水灾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5期  作者:朱昊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水灾 赈灾 马英九

    水灾之一朱昊民元洪水冲西溪,路断屋倾人成泥。修路建桥靠自己,期中抗日始理齐。《注》温州史料记载:民国元年即一〇一二年八月廿七至三十日及九月十二日,浙南之温州,台州,处州等十余县市遭二次台风,受灾人口近六百万,淹田园,毁民房。在西溪一带山洪冲走万余鄕民。当年,我在家鄕西溪朱山村,每到夏季发洪水时,先曾祖母即告诉民元洪水之恐怖及惨状。我们村民出村都要走溪床,跨蹬步(即植立在溪水中石块,以免水溼鞋用)。到抗日战争期间(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先祖父朱启鸿被选为

  • 文章一九九一年夏无锡大水灾记实(上)(一九九一、八、一〇、发自无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2期  作者:吳越  出版时间:1991-08-20
    关键字: 水灾 暴雨 沪宁铁路

    暴雨傾盆、洪水滔滔,一場百年罕見的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自六月三十日傍晩六時起,突然襲擊到號稱錦繡天堂魚米之鄕的無錫市城鄕各地。這次災害,特發性強、來勢猛、範圍廣,災情非常嚴重。到七月五日上午九時,市區降雨量達三四〇毫米,加之上游來水壓境,使無錫內河水位急劇上漲,在七月二日下午四時,南門水位已猛升到四點八八米,突破警戒水位一點二九米,超過一九五四年最高水位十五厘米。城市防洪墻和農村圩堤,洪水全面漫進。市區山北鄕的雙河段、廣益鄕毛岸村,向陽村等運河堤壩,多處...

  • 文章平民县水灾救济工作纪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夏諭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水灾 新闻报道 救灾工作

    正在督导抢运工作,东原下滩地上人车急行,灯光点点,陡感浑身冷战,不啻严冬,呼吸之间,尽为土腥气味,水声雷吼,不绝于耳,循声北望,白浪滔天,水头高达两丈,经朝邑东原下,势如万马奔腾,怒吼而南,不移时恢复了平静,而原下已一片汪洋,人畜未及抵达垣上,尽皆飘浮水面,造成平民全面灾害,庐舍为墟矣!蒋坚忍专员凌晨骑自行车赶到朝邑,洞悉灾情,号召全区绅民,集结十一县的人力物力,救济平民水灾,当时决定之紧急措施:㈠在朝邑成立平民县救灾组织,蒋专员亲自主持,区属各县县长各议会

  • 文章八八洪災重創南台特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八八水灾 莫拉克台风 灾情 募捐 赈灾

    小林村灾变序幕八月八日清晨五时许,紧邻村落东北侧的献肚山,在巨大声响中突然崩塌,瞬间掩埋了绝大部份村落,掀起强大粉尘,顿时使天色一片漆黑。崩塌面积超过七十公顷,崩塌土方量可达一千万立方公尺。近五百人罹难,遭埋原因推测据高雄地检署主任检察官庄荣松与侯伯彦、吴杰夫三位,前往灾变现场小林村,实地勘査结果,初步认定,灭村是山崩非土石流,至于为何山崩?将是未来追査重点。灾区两万余灾民不愿撤离空中救援近千架次八八水灾至今十三天,包括高雄、屏东县仍有四十三个村落

  • 文章黃河洪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史輔成 易元俊 李源杰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洪峰 洪水 流量 水灾 上游 中游 下游

    遥望,几成泽国,灾黎达万余。河州(今临夏)黄河居上游,亦暴涨,洮河、渭河水亦溢,洮河民舍皆漏。」《朔方(宁夏)道地》也有记载:「……黄河溢,四渠均决,淹没民田、庐舍无数,平罗、石咀山尤甚」。上游各站都出现历年最大的洪峰流量,为近百年来的最大洪水。黄河中游河段洪峰流量表2、公元一八四三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水:发生在河口鎭至三门峡区间。陕县一带有一首民谣「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流传至今。陕县附近的万锦滩早在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年)即

  • 文章宣宗嚴懲河督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7期  出版时间:1981-02-15
    关键字: 历史资料 水灾 张文浩

    道光甲申十一月大風霾,高家埝十三堡潰決,洪澤湖水汜濫,淮揚二郡幾成澤國,宣宗震怒,命大學士汪廷珍,尙書文學往江南查辦。乙酉正月,抵淸江浦北岸之萬柳園,江督,漕督,河督及文武各員,畢集轅門外。少頃,一騎馳至,高呼曰,中堂請漕督魏大人請聖安,而不及其他。於是江督,河督,皆自知褫職矣。及汪文入行館,漕督魏元煜入請聖安畢,暫退。復呼三人聽宣諭旨,有四人自中門出,捧硃諭、肅立香案前,三督皆跪,宣旨者讀至孫玉庭辜恩溺職,罪無可逭,皇上問孫玉庭知罪否?孫免冠連叩曰,孫...

  • 文章民国二十四年苏北十县水灾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1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7-02-15
    关键字: 黄河水灾 江苏省 灾情统计

    造成铜山、沛县地区之灾害,而微山湖下游之出口处有二—一为不牢河,一为中运河;中运河由湖口双闸经山东峄县而入邳县,不牢河由蔺家坝、横贯铜山东境也入邳县,在邳境徐塘集与中运汇流,所以微山湖溢出后,到八月下旬,中运水位竟涨至卅六公尺以上,九月以后,仍续涨不止,于河水狂暴而演变至邳县、宿迁严重水灾。然而中运流量,并未因多处溃决而稍减水势,甚至波及里运。江苏省政府建设厅,为谋缩小受灾区及保护淮阴附近之导淮工程计,乃早在中运刘老涧、五花桥两处,各设束水坝一道,逼迫洪水

  • 文章杏花村雛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王乃位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杏花村 清明 考据 县志 水灾

    南十五里处史店。史店在丰铜路侧,是徐州西北及鲁西南地区,往来徐州必经要道,故当年杏花村商业鼎盛。沧桑变化,现已是普通农村。⑶黄水淹没杏花村杏花村何以演变如今光景?因黄河决口受灾,被黄水淹没。丰县地处黄河下游,每遇黄河决口多经丰境,被害既广且久,屋产漂失,人畜淹没。水灾层出不穷,有一年一灾,或数年一灾,或一年二灾。或一灾数月,或一灾数年。自明嘉靖五年,迄淸咸丰元年,据丰县志载共十多次,杏花村受影响最大者共四次,依序简述于后:①明嘉靖五年夏,黄水陷城,县治移华山

  • 文章由「贺伯」台风忆八七水灾与感想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6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台风 水灾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防洪工程

    前言今年(民国八十五年)八月台湾遭遇「贺伯」台风挟雨进袭西部十余县市,损失严重,一般人士大多以民国四十八年八七水灾相提并论,咸认对台湾国计民生,均有莫大影响。余一生从事交通事业,在求学时,虽主修筑港工程,但与水利课程,颇多关联,因缘际遇,在台湾曾两度参与治水防洪工作。忆八七水灾时,余适服务于农复会,主管该次水灾后之堤防重建工程,近承「松江乡讯」主编盛朗奎乡长来函索稿,乃以对过去参与水利防洪工作之经过就记忆所及,加以报导,并略提感想,备供诸乡长参阅。转职

  • 文章五州縣三拆龍溝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小齋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运盐河 拦河坝 维持航运 民商纠纷 水灾

    里,好使得他们运盐的船一年到头畅通,这种做法对于盐商是有益了,却苦了这两条河沿岸的农人,每到夏秋两季山洪暴发,水被龙沟坝阻住不得入海,就三年两头倒口子,各处閙水灾,秋季没收成,来年春天又要忙着堵口门,灾情相当惨重。海州志上也有关于这些事的记载,皆是「隐恶扬善」轻描淡写点到就是,历任地方官很少有关心这「不相干」的民瘼!久而久之便引起沿六塘河、前沭河的以农为生的人们,不时有小规模反对龙沟坝的擧动,常常閙冲突,结果坝仍然是坝,事呢?就吵吵閙閙不了了之。盐商们富可敌国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